电影与以往的文艺形式不同;它象戏剧,是综合的艺术,但它又综合了许多技术。戏剧每
场演出可能有所不同,不同剧团,不同艺人演出同一剧目可能有所不同。为此,一出剧,
戏迷很可能看数十遍,甚至上百遍。而电影象小说,每本都完全一样。又不象小说,看一
次得买一次票。所以很少有人把一部电影看过十遍以上。电影出得快,在影院上演的时间
短。一部片子能演两个月,就非常成功了。电影因大量发行,票价比戏剧低多了。人们不
会为看哪部影片做太多考虑。与小说的读者群不同,多数观众并不读影评,最多听人说几
句,又往往是根据片名和影片的类型或影星、导演是谁,而决定买什么票。综上所述,看
电影往往是一次性消费,所以影片的名称是远比戏剧或小说的名称更为重要的卖点sel
ling point。译成外语,由于观众对其文化、影星、导演不那么熟悉,片名的
商业性就更重要了。很多电影的名字译得离谱,差得离奇,并不是译者水平低,而是发行
者为赚钱而篡改的结果。

比如施瓦星格Arnold Schwarzenegger主演的电影Total R
ecall,在台湾译作《魔鬼总动员》,一炮走红。随后几部施瓦星格的影片就一味地
冠以“魔鬼”,什么《魔鬼终结者》Terminator、《魔鬼孩子王》Kinde
rgarten Cop、《魔鬼末日》End of Days,不一而足。又如威利
斯Bruce Willis主演的Die Hard,译作《终极警探》。因其成功,
随后不少影片,也不管是不是威利斯演的,都加上“终极”二字,以便吸引观众,诸如:
《终极任务》The Job、《终极土匪》Bandits、《终极密码战》Merc
ury Rising、《终极警探总动员》Striking Distance等等
。这种情况在市场经济社会比较显见,又因效益好而有增无减。

除去这类非译者能够左右的烂译,首先要避免的是因水平有限而产生的误译。前不久上演
的影片《基督受难记》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虽然在两
岸三地上演时都译对了,但许多介绍文章和中文广告都把片名译错了。不少报纸将其译作
《耶稣的圣情》,犯了两个错误。1)耶稣Jesus是他的名字,而基督Christ
是对他的尊称,意思是救世主。2)Passion在此意为suffering/de
ath;这是从希腊语pathos译来的,在中文圣经里译作“受难”。尽管在西方P
assion Play作为宗教教育曾经很普遍,而且至今在一些天主教国家仍以不同
形式在复活节时上演,还有许多名画以此为题,可大多数美国人还是不知其意。为此,D
iane Sawyer在电视上还特别解释过。我在蒙特瑞翻译研究生院一班的12个
中美学生,只有最后一个答对了。在我的夸赞下,她承认那是因为她现查了电子辞典。这
正是我要教他们的,翻译到了他们的水平不怕生词,就怕对自以为认识的词不予深究。又
如:The Last Detail,台湾译作《最后的任务》,正确。Detail
在此是军事术语,可电影里的任务很特别,与军事无关,所以很容易误译。这是大陆同胞
不大熟悉的一部有Jack Nicholson参加主演的好电影。

有时,翻字典还不够。还要根据电影或原著来理解标题。比如去年从赛珍珠Pearl 
Buck的小说改编的电影Pavilion of Women,竟然译作《庭院的女
人》,把关系完全搞错了。小说和电影的主角都是一个大宅门里当家的吴太太,作品描绘
她及其她女眷的世界、生活和内心,标题应译作《女人阁》才对。另外,电影改编得过于
偏离原著精神。小说里的吴太太年至40,不想再生儿育女,主动给丈夫纳妾。说穿了,
她是不愿意再与丈夫同房,而要把时间、精力用在精神追求上。(奇怪,无数凡夫俗子,
一到写文评时,就忽略“生儿育女”的言外之意。谈到俄底浦斯Oedipus时,即那
位杀父娶母的希腊国王,只提其父劳乌斯Laius获神喻oracle说生子必杀父娶
母,却没见谁指明神喻的实质是要他禁欲,其子杀父娶母是神对劳乌斯犯天条的惩罚。俄
底浦斯并不知杀的是父,娶的是母,后来自己把一切调查清楚,自挖双眼,自行流放。此
悲剧之崇高,我总结这两句都再次感到震撼!)吴太太为儿子请来与众不同的传教士An
dré作家庭教师,自己也学到人生真谛,从而改变传统持家之法,放妾归家,并继承传
教士抚养孤儿的未竟之志。小说对清末民初中国大宅门里女人可能起到的实际作用,纳妾
制的某些原由,传教主流的荒谬做法,以及东西方文化冲突都有精采深入的展示。可惜电影未得小?
稻菇乩际降陌浪谆1晏獾奈笠胍卜从沉烁谋嗾叨栽斫獾钠睿蛭
鞘峭桓鋈恕?nbsp;

再提一部经典影片Gone with the Wind,中文译名《飘》是延续小说
的误译。其实电影一开始的字幕写得清清楚楚:美国南方一代文明随战争风云消逝了!就
译作《随风而逝》不好吗?事实上,在大陆文革后期内部放映此片时,口译者就有译作《
随风而逝》的。后来公演又《飘》了,也许是为了顺古。可见先入为主在翻译中多么重要
,首译者真要仔细,以免以讹传讹。影片题目还是小事,学术概念,如Game The
ory译作“博弈论”,误导就大了。对此,辜正坤有详论,见北大学报98年第4期。

按照原文直译总地来说不会错,比如把Sound of Music译为《音乐之声》
。有人译作《真善美》,反倒弄巧成拙,太空泛。但有时直译不美。比如The Sha
wshank Redemption,在大陆译作《肖申克的救赎》,虽比台湾的商业
译名《刺激1995》好些,也不理想。肖申克念起来多别扭,而且更象人名。可电影讲
的是一位金融家有杀妻的企图而无行动,碰巧妻子与情敌被别人杀害,让他坐冤狱,在名
为Shawshank的牢中受尽屈辱,如何越狱的故事。放心,我并未透露电影的主要
情节。没看过影片的读者尽管去找DVD好了,我还没听说过有谁看后失望。片名根据内
容似可译为《冤狱重生》。

好的译名不仅要正确,还要言简意赅、朗朗上口,最好还能对应原文,便于回译(Bac
k translation)。这最后一点往往被译者忽视,而与外国人士打过交道者
可能有过因不知影片原名而难以交流的窘境。我想看《出水芙蓉》和《罗马大战》,可是
连关键词都不知道,无从查找。有位台湾学生曾把《真善美》回译为Truth,Goo
dness,Beauty,让老美一头雾水。又如Casablanca,若译为《白
房子》,当然不好,因为那是摩洛哥城市Dar el Baida之别名,英语若回译
作White House,一定让与你交谈的美国人因不知本国曾出过那么一部经典影
片而羞愧难当。译作《北非谍影》,听上去挺好一个名字,故事也的确发生在北非,但电
影与间谍无涉,回译为The Espionage Shadow in North
 Africa更会让美国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是《卡萨布兰卡》好,这地名用
汉语念来不仅好听,还有一种异国情调。翻译必须对语言的声音美非常敏感,才会选择好
词。听评书有助于这种美感的培养。《水浒》里对战阵的描述其实就是人名、绰号和军衔
的排列,阅读时可能跳过,倾听时多么享受!

想想我们熟悉的电影,符合这几条标准的精采译名真可谓寥若晨星(不包括那些毫无困难
就能译好的标题,如《秋天奏鸣曲》Autumn Sonata和《巴顿将军》Pat
ton等)。有些老电影的译名,如《翠堤春晓》The Great Waltz、《
鸳梦重温》Random Harvest、《月宫宝盒》The Thief of 
Baghdad等,中文虽美,英文难回,终是遗憾。《冤狱重生》如果真用为译名,也
会有回译的困难。公认的佳译《魂断蓝桥》也不例外。原名是Waterloo Bri
dge,若直译为《滑铁卢桥》,人们会以为这部电影和拿破仑的最后一仗有关,其实它
是描述战争使情侣生离死别的故事。而《魂断蓝桥》,不仅上口,象个标题,而且使人想
到我们的戏曲《蓝桥会》,那是关于唐代文人裴航在陕西蓝田蓝溪蓝桥与仙女云英邂逅成
亲、羽化登仙的故事。“魂断”自然好事未成,看看怎么出的差错。观众的兴趣就调动起
来了,也不会误导那些只爱看战争片的莽汉。回译虽难,毕竟那只是少数人的需要,就不
苛求了。但也真有几部影片的名字译得绝佳,符合各方面要求,令人叹为观止。我例在下
面,略作说明,并请读者以同样方式补充名单。此文引用了王静菲同学提供的台湾电影译
名,特此感谢。

佳译片名:

Amadeus英若成把它译为《上帝的宠儿》,因为Amadeus意为“神宠爱者”
,取自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中名。由同名话剧改
编的电影也是表现宫廷乐师长对莫扎特天才的嫉妒,痛恨上帝没有宠爱他自己,而设计害
死莫扎特。哪怕我们回译为God’s Favored One,只要你提到Moza
rt,英美人士就能够明白你说的是哪部电影。

Platoon大陆译为《野战排》,野战两字加得好。

The Runaway Bride台湾译作《落跑新娘》,虽用了方言,还是能懂。
总比用四个平声字“逃婚新娘”好听。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有人译作《羔羊无语》,善。抛砖
至此,且待玉来。


点击此处进入论坛相关帖子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