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互联网教育黄埔军校二期名师班学员毕业了,两天的课程给到学员们对于互联网教育全新的认识与体验。歪叔在此继续奉上干货一篇,精选了沪江网校教学总监学松的课程,与大家共享互联网教育机构的管理运营攻略。
黄埔军校讲师:沪江网校教学总监 学松
 
一.网校生态:互联网属性与教育属性的平衡


任何学习产品褪去它技术的外衣之后,其拥有的改变人知识结构的核心便是教育。
在一个教育机构中,教师是一个纯粹的教学、教研岗位,需要承担对整个公司的教育属性的推动职能。如果是非教学、教研的岗位,那就应该带着教育的思维去思考每个环节。

以营销环节为例,如果采取和传统电商同样的销售手段,那将出现问题;如果在销售日语课程和韩语课程时运用同样的手段,那也会出现问题。策划、包装、销售的人员是否懂得相应课程的特点、规律、学习课程者的心理,否则将无法触碰到消费者的痛点。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的将会有很多非教育行业出身的工作者涌入互联网教育行业,如何快速地让这些工作者带上教育属性,这是值得所有人都去认真思考的问题。
  体制内的学校教育有其优势之处,例如写论文。写论文是在帮助老师进行思维的沉淀和积累,而教育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如何把一件事情讲的精彩漂亮,是需要内在逻辑支持的。我们需要将体制内培训的优势融入社会培训中去,因为社会培训存在其弊端,例如太过功利化。因而需要扬长避短,进行两者的结合。

传统线下教育有利有弊,如何在线上课程中融入线下的“利”。例如,在线下老师与学生可以面对面地交流,双方的举动都可以为对方所知,而这是线上所做不到的。如何通过用户运营的手段将学生留在教室里呢?
作为教育机构,不能抱有急功近利的心态,许多事情当你并不在意的时候,往往水到渠成;可当你刻意去追求的时候,它往往就像握在手里的沙一般。

二.矩阵管理攻略:“打通”的标准


互联网教育企业利用矩阵式管理,需要用虚拟的交错的架构,取以下的网校架构为例
  单独取出某一门课程,例如日语,其所涉及的课程设计包装、老师、课件制作、课程销售、用户运营,他们间的沟通成为了另一个虚拟层面上跨部门的沟通。此时,就需要去“打通”,而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以下标准。
 

  • 上面所述的第一项很多人正在做。
  • 第二项做的人就相对要少了。每个人都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当自己的诉求需要被满足,而对方部门的伙伴却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事的时候,矛盾便会出现。在互联网教育领域,一旦这第二件事无法做好,就会成为发展的瓶颈。而这一瓶颈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从管理层面角度上说,这和分析用户心理是一样的。了解对方需求最好的途径就是变成他。
  • 第三项的关键就在于,所有的部门都以用户的需求作为行事的准则,而管理者同时需要整合各部门之间的理念和意识。
  • 第四项则是重中之重。在“打通”的过程中,难免遇到的情况是,尤其是在两个平级部门之间, “打通”并不是振臂一呼就能完成的事,而需要一个第三方站在更高的宏观层面上去指挥、整合所有资源。在面临问题时就需要这样一个第三方去推动。这是矩阵管理最重要的一个层面。

三.用户画像

 

四.互联网名师梦之队
 

  • 需要顾问的原因,其一在于顾问成为师资选择过程中的专家评定委员会的成员,无论与其它机构的合作,还是与个人的合作,都会设置准入门槛,以保证课程品质。其二在于顾问会为机构成员进行培训,提升教育属性。其三还可以提升品牌形象。
  • 专职团队的选择的唯一标准,就是他必须是业界的顶级精英,他所完成的工作无人可以代替。当然,他也需要培养、适应的过程;同时须要对其进行测试,用各种考试塑造老师的能力模型。而考试不仅仅是测试其课程的掌握情况,同时测试其教学方法,如何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如何将简单的问题讲得生动。
  • 在与外部的机构、老师合作时,存在60%的统一能力要求。
  • 在企业文化上,优秀的业绩会提升员工在工作时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同时让学员认识到企业是多么优秀。既然做出了优秀的业绩,就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而这也可以作为老师考核中的一个项目。
  • 孵化器:高校毕业生面临实习、就业的压力,初创企业需要大量的基础劳动力。企业给到学生机会。在工作过程中,企业可以培养出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发掘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人才。作为互联网企业,以点对面的思想非常重要。在招募人才的过程中,将岗位描述整理好,“昭告天下”,自然会有有识之士“投怀送抱”。在招募合作伙伴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招募人才时相同的操作模式,这是有效而又必要的手段。


打造出健康的企业内部生态、真正做好一家互联网教育企业,请把教育属性放在第一位同时配以恰当管理方式、了解用户需求、师资力量提升、运营理念优化这一块块重要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