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黄埔二期伙伴班的学员们顺利毕业了,此次伙伴班是黄埔军校开班以来人数最多的一次,首先奉上学员们的毕业照。说到互联网K12教育,不得不让人怀着一颗敬畏的心来对待它。所有人都知道,K12很火热,互联网更加炙手可热,可当这两者相遇,却未见火星撞地球般的盛况。在如今,相信没有人敢断言互联网K12教育最好的模式是什么,它未来究竟是朝哪个方向发展。故而得此主题——迷茫的十字路口:互联网时代下的K12。
 
黄埔军校讲师:沪江网K12项目总监多爸

一.误区
 
1.互联网?K12?
究竟是互联网推动了K12教育?还是K12教育推动了互联网?这其实是个伪命题,无法回答。之所以如此发问,原因在于现在所有的人都认为,任何事物只要沾上了网络,它一定就是最新颖的,最超前的。K12亦然。
 
2.互联网=用户体验提升
当一个行业融入了互联网,只有在用户体验得到巨大提升之后,这个行业才能称之为成功或是颠覆。而在如今的K12教育中,并没有体现互联网有将其用户体验提升到很高程度的证据。
因此,互联网K12教育中的第一核心是K12教育。如果互联网无法大大提升用户体验,则互联网的价值将大打折扣。
 

3. 技术为先还是教育为本?
 
K12教育的核心是教育,技术只是其辅助工具。在现有的能够看到的互联网K12教育行业中,教育的属性被大大的弱化和忽略,更多的精力被放在了技术研究上,而忽略了学生的需求。其实,互联网并非不能与K12教育融合,关键是分清主次。
 
4. 教育的属性往往被忽略:
a. 老师、家长、学生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b. 好的教育内容从哪儿来
c. 学生学习的规律是什么
d. 全国各地不同的教学体系如何解决
 
二.选择
1. K12用户与其他的细分有很大的不同
 

 

 

2. K12的用户关系
学生、家长、老师三者看似与销售主题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实则这三者可以共同存在也可以单独存在。不同的企业选择的线路各有不同,表明任何一种线路都可以行得通,但对初创企业来说,方向还是不明确的。
 
K12用户关系图
 

 

K12人设
  • 老师篇
困扰互联网K12教育的因素不仅是产品形态和用户体验,更重要的原因是老师的自我封闭。


  • 家长篇

高年级家长更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对互联网的接受度一般,而低年级家长更容易接受。

 


  • 学生篇

高年级的学生有自我主见和自我判断,更有自己的想法,因而和低年级学生的需求又不相同。

 

无论是互联网K12教育还是传统的K12教育,其用户人群非常散,每一个用户阶段都拥有自身的特质。因此,当没有明确目标的时候,做任何事都是无用功。首先必须完成的工作是分析用户有哪些,准备往哪个方向前进。

 

 

案例一:视频课程
作为最早一批的互联网K12教育的企业,均采用的是网络视频课程这一模式。这一模式毫无疑问走的是家长路线,但其问题在于把家长吸引住的同时,却将学生遗忘了。因此,这一模式的用户体验度不高,局限了企业的发展,也难以成为未来互联网K12教育的主流

 

案例二:游戏化学习
许多人认为,在K12教育中,学习需要带有娱乐性,如若不然,难以将孩子吸引住。但是,这一模式的问题在于,将游戏中所需完成的任务变换成的题目,孩子依然没有脱离做题这一学习套路。孩子在一开始会很有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深入,他们反而会加深对学习的厌恶感。此外,这一模式还得罪了家长,既没有想视频课程中名师的出现,又将学习变成了类似游戏的事物,家长的提防心态只会更加严重。因此,游戏和学习是两条平行线,不能混为一谈。

 

案例三:所谓的O2O
O2O并非只是简单的线下加线上,在互联网K12教育行业中所用最多的是代理模式,代理商是销售的主力军。其优势在于快速变现,而劣势在于许多代理商并非专业的教育人士,对于产品是否能够帮助到学生并不知道,只考虑如何销售出去。由此,企业的品牌形象一落千丈。所以代理模式也并不合适。

 

三. 探索

 

1. 让K12网络教育回到K12的教育本质
学习的主体永远是老师与学生
内容才是教育的根本,互动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内容
准确定位,永远不要拉开战线---至少是在初期

 

2. 互联网学习三件宝
用户为王:培养足够的用户
内容为本:内容是教育的根本
名师至上:承载教育主体的是老师

 

3. 沪江网13年的沉淀
沪江网K12的平台战略:平台化是未来互联网K12教育的趋势
最严格的内容审核制度--用户的选择:内容决定一切,由学生选择老师
最有效的名师包装手段

 

 

 无数的先驱为我们做了各种尝试,但还没有一种模式是互联网时代的K12模式。可正因为如此,这成为了一个非常大的机遇,因为其可能性非常大,想象的空间也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