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国内的孩子们看来,能去国外读书是多么光鲜亮丽的一件事啊。然而实质却不尽然。有不少留学生就与“孤独症”扯上了关系。一名留学生曾经描述过这类同学--他们喜欢窝在家里,每天的生活基本限于“上课、打工、回家”这个路线,学校里组织的活动,无论是中国留学生学友会的,还是社团的,基本都看不到他们的身影。

虽说现在国内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可以负担起孩子在外留学的费用,但如果说自家的孩子以这种状态读书,真的还不如呆在国内,拿这钱做点别的更有意义的事情。尽管这样说,但我相信曾几何时,他们也都是一群怀揣梦想的孩子,带着对留学生活的美好向往,踏上飞往异国他乡的航班,开始他们曾在脑海中描绘了无数次的留学生活。

说实话,能够只身出国留学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当你所处在的环境都是新鲜、未曾接触的,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得自己亲力亲为时,肯定会对曾经熟悉的环境眷念无比,生出一种孤单的心绪。但这种孤单并不属于“孤独症”,孤单与寂寞是留学途中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但如果能及时摆正心态,始终铭记最初的梦想,慢慢尝试着走出去,努力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去,这样才能将留学生活过得充实,过得精彩。相信只要能克服心里的那堵墙,孤独只是暂时的,在前方等待你的仍是精彩纷呈的多元化生活。

而患上“孤独症”的原因多多,最主要的还是归结于语言不过关,与人沟通的能力不强,导致自己始终是一个外国人,无法融入到当地社会的局面。这样就更加加剧了孤单感,循环往复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离群索居的习惯。但如果一直以这种消极的态度对待留学、对待成长、对待自我,这也无怪乎,那么多即便是抛洒重金打造留学身份的海龟们回国就成“海带”,依旧我行我素地做着啃老一族。

上面已经提到孤单和寂寞是留学必经的一个阶段。当时只有15岁的张硕为了圆“锁柜情”只身赴美留学,同样经历了两年绝对孤独的时光。那时的她害怕别人嘲笑她那可怜的英语,只得呆在图书馆拼命恶补英语,两年过去张硕意识到只有主动改变自己,才能改变这样的生活状态。于是她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开始与同学接触和交往。现在的她是年级的学生会主席,去非洲做过义工,到CNN国际部去实习,俨然是校园里的“风云人物”。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她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追求的是什么,并且也知道该如何一步步地去实现这个梦想。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想要成为优秀的人在哪里都是要拼命的,这个不分地域。”

的确,想要优秀就得拼命!北京女生小A也在用自己的精彩书写着人生履历。留学之初,因为文化的隔阂感受不到归属感。她选择先用自己的身心去慢慢熟悉这座陌生的城市,在不断的探索中自己的适应能力在提高,对这座城市这种生活的热情逐渐燃烧起来。选择留学本就是一条富有挑战的道路,但如果脱离未知的恐惧后,即使摆在眼前的仍然是层层困难,也觉得这些只不过是人生中必要的挑战罢了。耿然开始现实地看待自己儿时的梦想,继续学医的路上必定有着其他种种艰辛,但只要有着破釜沉舟的信心和对梦想的执着,自己今后的人生才会更加绚烂,因为人生全凭去自己描绘。

正如力克·胡哲所说 “人生最可悲的并非失去四肢,而是没有生存希望及目标!人们经常埋怨什么也做不来,但如果我们只记挂着想拥有或欠缺的东西,而不去珍惜所拥有的,那根本改变不了问题!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我们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

人生之所以是五彩纷呈的,就是因为对梦想有所期待、有所追求。然而梦想的蓓蕾是需要细心呵护的,对它冠以希望和追求的热情,梦想之花才能展露最美的容颜。相信那些过得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的留学生都是有梦想,并且用行动去一步步实践梦想的人。至于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自己说了算,只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忘留学时的初衷,始终朝着梦想的尽头去进发,才能自由挥写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瑰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