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名家:欧内斯特•海明威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美国小说家。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自杀身亡。海明威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凭借《老人与海》获得1953年普利策奖及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对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学的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
Ernest Miller Hemingway (July 21, 1899 – July 2, 1961) was an American author and journalist. His economical and understated style had a strong influence on 20th-century fiction, while his life of adventure and his public image influenced later generations.
Hemingway produced most of his work between the mid-1920s and the mid-1950s, and won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in 1954. He published seven novels, six short story collections, and two non-fiction works.
Three novels, four collections of short stories, and three non-fiction works were published posthumously. Many of his works are considered classics of American literature.
站着写的作家
海明威写作时,有一个常人所没有的习惯,这就是站着。他说:“我站着写,而且用一只脚站着。我采取这种姿势,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思想。”有人问他:“您简洁风格的秘诀在哪里?”他就简单地回答说:“站着写!”
七支铅笔
海明威每天早晨6点半,便聚精会神地站着写作,一直写到中午12点半,通常一次写作不超过6小时,偶尔延长两小时。他喜欢用铅笔写作,便于修改。有人说他写作时一天用了20支铅笔。他说没这么多,写得最顺手时一天就用了7支铅笔。海明威在埋头创作的同时,每年都要读点莎士比亚的剧作,以及其他著名作家的巨著;此外还精心研究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西班牙油画家戈雅、法国现代派画家谢赞勒的作品。他说,他向画家学到的东西跟向文学家学到的东西一样多。他特别注意学习音乐作品基调的和谐和旋律的配合。难怪他的小说情景交融浓淡适宜,语言简洁清新、独创一格。
“硬汉”的自杀情结
1930年底。海明威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自杀是对紧张而艰苦的写作生活的一种逃避。在他的作品《有的和没有的》中,海明威认为猎枪能够解决所有心里、道德、医学以及经济难题,只需要指尖轻轻移动,就能走出无法忍受的境地。
他在写后期的自传性作品《流动的圣餐》时,一度陷入僵局,以致他不得不通过电疗来刺激自己,这种方法使他的记忆出现衰竭。在这一点上,海明威体现了“桑提亚哥”的精神——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
“硬汉”海明威终究有软弱的一面,在他看来,无法写出好作品,就意味着自己被打败了。所以,在被打败前,他用猎枪毁灭了自己。他曾在日记中写到:“死在幸福之前最光荣。”
- 相关热点:
- 海明威的作品
- 商务英语口语800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