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非唱不可”:音乐水准大幅增强

本届“非唱不可”冠军得主彭晨(沪江ID:craigp719)在唱第一首歌的时候,就因临场难以克服自己的紧张情绪,被袁惟仁和顺子看出了不少细小瑕疵。然而即便如此,依然不影响一贯要求严苛的袁惟仁对他青睐有加,甚至还惋惜他因紧张而没有发挥出实际水平,对他之后的发展表示十分看好。“其实他非常紧张,对着镜头他的手是在抖的,如果接受访问的时候我这样,你们也一定能够看出我的破绽。所以当他不紧张的时候他其实也就等于是一个职业歌手了,我相信他,很快的。”

除了冠军彭晨之外,袁惟仁还特别欣赏选手汪波(沪江ID:wbspo),“我特别喜欢汪波,她的声音的魅力以及她的舞台的表现都蛮吸引我的,而且她很可爱。”在第二轮演唱过后,汪波在回答袁惟仁问题时提到自己是学医的,而并非音乐专业。当袁惟仁追问她手术刀跟麦克风只选一个会怎么选,她选了手术刀。

在袁惟仁看来,不论是堪比职业歌手的录音师彭晨,还是因手术刀放弃麦克风的医学生汪波,都让他充分感受到了这届“非唱不可”选手们整体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好了,越来越专业了,我相信‘非唱不可’的音乐水准会随着选手们的质量而提升,一届比一届好。”

(决赛后,袁惟仁在后台接受《沪江专访》)

“全民评审”眼中的选秀音乐节目

2012年下半年至今,各大卫视相继推出选秀类音乐励志节目,引发了一场又一场的收视热潮。那么有着“全民评审”之称、为流行乐坛不断输入活力的袁惟仁,对这类节目又秉持着怎样的态度呢?

在袁惟仁看来,选秀类音乐励志节目热播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顾名思义,选秀类音乐励志节目,也就是在音乐的部分有更激励人心的作用。同时观众们越来越多地在电视荧幕上看到很会唱歌的选手,他们对选手素质的鉴别能力也逐渐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最大的好处是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除了获得了音乐资讯外,他们的音乐内容慢慢也提升了,他们慢慢知道怎么样的选手是会唱歌的,怎么样的选手是唱得普通的,怎么样的选手是唱得不好的。

另一方面,袁惟仁还提到部分比赛存在“重利润轻选手”的现象。“有些比赛红的是评审,有些比赛红的是歌手”,他相信观众朋友们看多了,自然会区分哪些比赛是能够透过内容让人们更懂音乐,甚至更会唱歌的;哪些比赛更重利润,因为“它是有一个栏目的思考,所以它不见得要以音乐或者演唱为出发点”。

风靡全球综艺节目的剧本:评委“互掐”

随着各类型选秀音乐节目的热播,评委席上“话不投机”、“恶语相向”的故事也频频发生,让人猜不透究竟真是积怨已深、互看不爽,还是为博收视,忽悠一把。对于各节目中的“互掐”现象,袁惟仁直言不讳,称其为全球流行综艺节目所惯用的剧本。

“像最近比较受欢迎的一两个赛事,几位知名的评审老师也好,歌手、大咖、明星等等,他们其实基本上都是有一些剧本,有一点内容的。而且你会发现,今年看的某一段跟去年很像,去年看的某一段跟美国的、英国的(同类型节目中)某一段很像……其实这是一个共通的现象,事实上全球流行的也莫过于就是这些大型的歌唱综艺节目。”

(决赛前夕,袁惟仁接受《沪江专访》)

认可沪江公益:选秀比赛应多做慈善

最初令袁惟仁留意到的选秀类音乐节目,是1999年美国大火的《American Idol》(《美国偶像》),当时最令他动容的是该节目除选出优秀歌手外,还在总决赛前给予慈善事业许多支持。“他们做一些爱心的捐助,他们会带着选手到非洲,到很多我们连想都没有办法想象的角落去做慈善;他们会号召大家捐钱,通过比赛、通过栏目……我觉得这是最可贵的。”

本届“非唱不可”早在大赛启动阶段,就已确定将所有盈收全部通过上海慈善基金会定点捐赠,用于四川雅安当地学子的灾后助学。袁惟仁深感沪江网对公益事业的爱心与支持,更坚定了忙碌的他接受评委邀请、远道来决赛现场的决心。“大家别老想着今天要唱什么歌、今天能听到什么歌,我觉得在这同时,多为这个社会、多为这片土地做一些事情,我相信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