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立人大学是一所基于互联网的民间“大学”,与很多民间教育机构不同的是,立人大学并非“零门槛”,其很多项目的报名人数可能高达数百人,但最终录取至多数十人。即使是这样的激烈竞争,也没有打消报名学生的热情,这所民间大学究竟为何会有如此魅力?本期《沪江专访》中,立人大学创办人李英强将为我们一一道来。

【本期嘉宾】李英强

立人大学创始人
立人图书馆总干事

立人大学:安贫乐道的虚拟大学

立人大学并不是李英强对教育的第一次试水,早在2005年李英强还在从事媒体工作时,他已经开始关注教育领域。他也曾尝试过联系老师开办虚拟大学,准备好了策划案,却最终因为资金的原因而不了了之。2007年,他开办了立人乡村图书馆的项目,该项目的主要受益者是在乡村的青少年,其中又以初中生、高中生为主。随着图书馆项目的进行,这些孩子们也在一天天地长大,他们面临着中考、高考,即将离开家乡前往异地就读。进了大学,大学的图书馆质量如何?学生们又能否将自己的阅读习惯保持下去?李英强担心着这些,决定为这些面临毕业的孩子做一期特别的“夏令营”。着手策划后,他发现这类阅读、学习的需求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个乡村,这类需求十分广泛,应该与最初设想的“虚拟大学”相结合,将内容做大。

现在最为外界所知的立人大学暑期学校,其实类似于这样一个“虚拟大学”的新产品试用,为立人大学旗下项目,供学生们接触了解立人大学的概念及学习理念。暑期学校的硬件条件往往十分简陋,第一期活动的场地是某个不起眼的乡镇学校,停电、蟑螂、闷热……这些甚至使得立人大学的暑期学校被外界评为“最穷大学”。对此,李英强显得很坦然:“我们确实是最穷的。因为我们会维持一段时间不收费用,或者只收一些成本费,因此我们还会持续没有钱的状况。”但他同时表示,穷并不是问题,优秀的大学并不是靠钱“堆”出来的。“孔子说的‘安贫乐道’也适用于立人大学,在追求真理的方向上,即使经济窘迫,也可以安于此。

(学员们表演毕业大戏《我爱XXX》,改编自孟京辉经典话剧)

立人大学对学生的高要求令人印象深刻,每年暑期学校学生的选拔更是挑选报名学生中的佼佼者。立人的暑期学校分为游学班和研修班,游学班更看重阅读能力和行动上的实际能力,希望学生能够做到知行合一,思考能力、阅读视野、行动能力三者兼备,对于社会的现实问题能够有自己的关切和理解。今年的游学班招生时,报名的学生须将预先推荐的四本书读完读懂之后写读后感回答问题,选出优秀学生后还要进行面试。而研修班则更看中学生们的学术功底和与带班导师的契合程度,学生需要与导师一起参与学术研究活动,乃至进行学术对话。

由多位“大师”担任导师,还有精挑细选的优质学生,立人大学的暑期学校被冠以“超越北大”、“媲美西南联大”的称号。对于这种推崇,李英强表示这是一种夸张的传播,大家不用太当真。他非常欣赏西南联大的精神,这与他对大学教育核心的理解十分吻合,即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和教育氛围。在他看来,教育最重要的不在于传播了多少知识,而是在于对学生的生命、生活有没有产生影响,在于能不能影响他成为更好的自己。当然,知识与思想的传递同样非常重要,但在李英强眼中,这更是一种教育所附带的东西,正如孔子学生三千,但真正学到了孔子精神的,能称为孔家弟子的却只有72人,其他的学生从孔子身上也学到了东西,但是对于作为教育者的孔子而言,能不能带出这72人是更为重要的。

(学员们在课后找导师刘瑜签名,不可否认,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是冲着这些老师报名的)

在线教育刺激传统教育 两者互补非替代

现在,立人大学正在建设官方网站,虽然已经可以搜索到,但网站内容实际并未开放。虽然网站并不收费,但却有着一定的门槛。开放之后,除了一些公开课资源,学生若是想获得某课程的权限,也会经过一个选拔的过程。关注沪江网近十年的李英强也表示,在运营方面还要向沪江网学习经验,打造出这个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大学。

李英强认为,虽然线上教育源于线下的传统教育,但在很多方面两者都应该有不同的设置和侧重。线上教育需要有互联网时代的特点,传统的师生关系在互联网时代会发生微妙的变化。线上教育中,不再是传统的权威来长篇大论他的个人观点。李英强归纳,首先,在线教育需要适用于灵活的时间段,帮助学生用户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此外,课程的设置上需要精确了解特定的目标群体,快速紧密地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另外,互联网的科技将为课程本身带来新的可能,比如资料的大范围同步共享、让网络来记录学习进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等。在他看来,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就像是电商与商场的关系,两者并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有一种互补的促进作用。一方面,线上教育会占领一部分线下教育的市场,另一方面,线上教育的发展也会刺激到线下教育本身发生改变。

网络教育正在飞速发展,但离成熟还有着一定距离。在李英强的观察下,目前的网络教育仍然大多以资源分享为主,发布讲座音频、视频字幕等等;而包括沪江网在内,更成熟一些的在线教育平台还会组织生产一些原创性的内容,从而组织他人在线学习。如今获得信息的渠道日趋多元,传统填鸭式的灌输方式略显落后。李英强坦言,他每天都会花费几个小时在网上浏览各类信息,再将信息和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已经成为他学习的主要方式。

(孩子们在阅览室看书)

量力而行做公益

在立人大学和立人图书馆上投入了大量精力,李英强的家人对他这种选择却并非完全支持,只有太太对他始终毫无怨言。自2007年两人在一起开始,太太陪着李英强在乡村足足呆了5年,如今两人的女儿也快要两岁了。小家庭的温暖,是李英强身后不可忽视的支持。

整个立人项目都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尤其是立人图书馆,几乎100%都依靠着社会捐款,而立人大学所吸引到的公众捐款也越来越多,可以说立人项目带有一些公益色彩。很多人将“公益”与“慈善”混为一谈,李英强却认为两者还是有着微妙的差别。慈善是指简单的救助、支援,而公益则是通过活动来追求公众利益,相比之下立人图书馆更偏于“慈善”,而立人大学则更带有公益性质。

近年来,不少官方大型公益机构负面新闻缠身,虽说是非难以论断,但真真假假的传言伤害的却是普通百姓的一腔热忱,不少人在希望奉献自己一片心意的时候,往往看着各种公益机构茫然无措。对此,李英强建议大家在做出决定之前,不妨多花些时间去了解自己有兴趣的项目,了解机构的财政状况、社会影响、做事方式、价值理念等等,最终确定自己支持的项目,“做自己能够做的,做自己愿意做的,就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