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一场由21世纪教育沙龙举办的名为“学习的革命,真来了?——中国在线教育机遇与挑战”的会议上,与会的多位嘉宾都对在线教育对于中国教育的变革持积极态度。但同时也认为,在线教育的发展也将遭遇诸多挑战,其中最严峻的是现有的管理体制。

“我认为在线教育的未来,必须要有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最重要的一项是学分的认可。”国家开放大学的徐明军表示。

最大障碍:学分互认

在陈广涛眼中,中国教育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体制内的学历教育,从小学、初中到研究生、博士;二是围绕应试的非体制教育,如奥数、英语、出国留学培训等,这种需求养活了很多线下教育机构;第三类是教育的长尾市场,如摄影、心理技能、职业技巧等内容,目前线下很少这样的培训班。

作为一家国内领先的在线教育企业的CEO,他觉得未来中国发展在线教育的“主战场”应该在第三类,“互联网最先可能会改变的部分,应该是长尾这一块儿。”。

其实,不仅仅是陈广涛所在的企业,国内目前从事在线教育的机构都在进行战略性转移,从此前的尝试进入普通教育领域转向了开拓通识教育领域。

“现在国内的在线教育并没有触及到教育最重要的部分,如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领域。”北大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技术系主任尚俊杰表示。

有与会者坦言,这样的“战略性转移”同在线教育所面临的制度障碍有很大关系。信息技术如果对教育发生革命性变化,一定要对主体发生变化,即对管理者、教学者和学习者有革命性的变革。

其中,对于管理者和教学者而言,最主要的障碍是学分互认问题。

“很容易就想明白,如果未来一个三本院校的学生通过在线学习修北大课,拿到北大的学分,学分积累够了,甚至能够拿北大的毕业证,这会对北大这样的名校造成怎样的冲击?”上述人士表示。

而据国家开放大学徐明军介绍,国外数据统计显示,目前通过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大规模网络公开课”)拿到学分的人非常少,学习成功率仅为5%。

建立“学分银行”

“我认为在线教育的未来,必须要有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最重要的一项是学分的认可。”徐明军表示。

据徐明军介绍,“学分银行”制度,将一个学生完成学业的时间从过去固定学习制变为弹性学习制。只要学生完成一门课,就可得到相应的学分并进入到“学分银行”中。此外,当他参加技能培训、考证也可以计算学分,然后按全部应得学分累积。

更为关键的是,这项制度还允许学生不按常规的学期时间进行学习,可以像银行存款零存整取一样,如果你学习实践中断了,几年后可以再接续起来,过去的学习经历仍旧可以折合成学分,存储于“学分银行”中。

早在2010年,国内已有上海市借鉴国外经验,率先在成人教育领域实行了学分互认,并设立了“学分银行”。

而在今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亦明确表示,未来中国教育要面临的主要挑战就包括:如何加快教育信息化硬件、软件建设,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如何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如何持续提高“学有所教”水平,为所有学习者提供多次多样多层的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发展需求?

教育部的年度工作重点中也提及,要“加强继续教育学习资源、平台以及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化制度建设”。

“现在这个事,主要是成教领域推动,现在是成人教育、继续教育这个在做,在推动互认。但是对于普通高校,尤其是那些优质高校,一般没有特别大的兴趣去做。”有熟悉情况的相关人士表示。

据他介绍,教育部去年已经委托国家开放大学进行包括学历互认在内的“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专题研究,预定在今年年内结题。目前,主要的思路是“先从成人教育领域的小系统内推动,先实现学分互认,然后争取向普通高校推进。”

不过该人士也坦承,后一部分推动起来“难度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