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亦即MassiveOpen Online Course,大批量开放式网络课程。这个概念也许在中国业内还没有被广泛地得到关注,但在美国已经上演了一场MOOC与传统教育的博弈。

MOOC在美国的风靡,不仅让资本界大肆铺张,更是让美国政界高层看到希望。最近一期《时代周刊》为高等教育专题。这一期杂志上有两个重磅作者:奥巴马和罗姆尼。两人唯一的共识,是美国高等教育太贵了。医疗教育等生活费用的高昂,一直是选民的痛处,教育革新的说法则总能挠到选民的痒处。《时代周刊》同期的封面文章《再造教育》,着重谈教育的网络化。文中称,目前美国教育模式日趋多元,比如同样上一门大学的《物理入门》课,在乔治敦大学上需要4200美元,在一个公立大学需要1225-1399美元,在网络大学“凤凰大学”上需要1185美元,但如果通过试验性质的U dacity大学上,则不需要花钱。

在线教育是一个炙手可热的领域,几乎每隔几周就会有一个提供在线课程的创业公司宣布获得百万美元级投资,而在过去的几个月中,美国至少有七家在线课程创业公司宣布推出产品或获得融资。
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共同出资6,000万美元以创建edX;斯坦福大学两位教授推出Coursera,目前拥有100多门在线课程,包括哈佛在内的20多所名校均有合作;Udemy最近刚刚诞生了第一名销售额达100万美元的教师,这个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于未来的明星教师可以完全不依托于传统高校,而扎根于在线教育平台。

由此,MOOC必然受到社会再教育的青睐。在中国也开始诞生MOOC模式的在线教育网站。

过来人公开课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MOOC。过来人公开课邀请了各大名校的教授授课,开创了一条社会教育新模式。如:香港大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系荣誉助理教授——徐燦傑,传授港大必修课程,学生们不仅能在课程直播过程中与教授直接沟通,此外还能获得教授颁发的证书。此外,还吸引了徐小平开课传授西方音乐。

这些大规模网络教育如果真能兴起,若能得到认证,或是得到雇主的认可,对于传统教育会有很大冲击。目前已经有了一些MOOC机构开始利用自己的大规模生源和雇主展开了一些合作,帮助雇主物色人才。借助这些全球化“大课”的网络,雇主可绕开传统的学位教育直接聘用学生。在这种重新洗牌当中,出色的高校,还会有校友网络和学校资源等各种优势,立挽狂澜而不倒。而平庸的高校,成本降低不下来,教学质量又上不去,形同鸡肋,会打不过一些出色的网络学校或网络课程。世界的“扁平化”虽属大势,但沟沟坎坎势所难免。等新鲜劲过去,最终能赢得学生的,不是模式的独创,而将是可持续的教学质量和低成本的硬道理。百年老店式的传统大学也好,方兴未艾的网络学堂也好,都不能稳坐钓鱼台,大家是在不一样的平台上开展着同样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