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好多新剧第一季第一集的标题都是“Pilot”,就寻思,这为啥都叫“飞行员”呢?
原来,Pilot还有“试验性质的”意思。。。真是土了。。。

Pilot,电视试映集,是电视网在把一个项目发展为正式剧集之前所开发的「样品集」。试映集是电视剧集开发过程中的早期阶段,且试映集只是一种「原型」,和正式剧集有较大区别,因为试映集中的元素到了正式剧集中往往有所改变。电视网通过拍摄试映集来判断此项目是否真的具有播出价值,是否能被观众接受。试映集摄制完成后,首先由电视网的高级管理人员及相关专家进行审查,然后还会派发原始DVD给少数记者进行评估(这也是试映集泄漏到互联网上的主要途径),或者组织小规模的「集体观影」,其目的主要是判断将试映集发展为剧集所产生的额外费用是否「物有所值」。正常情况下,好莱坞各电视网(广播网及有线网)每年都要预订100多个试映集,但能发展为正式剧集的非常少,数目在1/4~1/2之间。

试映集很容易与「首集」混淆。有些时候它们是等同的,但有些时候并非如此。电视网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一部剧集的播放顺序,而不是按照拍摄时的自然顺序。因此,试映集可能并不当作一部剧集的「首集」来播出。例如《玩偶特工》(Dollhouse),其试映集被当作第6集来播出。

另外一些时候,试映集可能永远不会播出。这里有两种情形:一是整个项目被放弃,试映集「胎死腹中」——即便这个试映集已经拍摄完成。例如,2008~2009播出季ABC的试映集《库克船长的奇异地图》(Captain Cook’s Extraordinary Atlas)和今年的《播音室》(Next Caller)就属此类。二是试映集与今后的剧集在情节、演员甚至剧本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制作方选择重新构局,不再使用试映集。例如,美国版《火星生活》(Life On Mars)就属此类。

制作试映集的费用相当昂贵。因此,电视网在预订整个试映集并拨付全部制作费用前,通常会要求制作方拿出一个简短的介绍片。这个介绍片可以是用来正式播出的内容(从已拍完的素材中节选5-10分钟),也可以由制作方另行拍摄。介绍片一般只需要一天左右的工作量,主要是描述整个项目的轮廓,给人一个第一印象。例如,《夺命岛》(Harper’s Island)在获得剧集预订前就拍摄了一个7分钟的介绍片,令电视网「很满意」,跨过试映阶段直接给了剧集预订。只不过,最初这7分钟的构想后来被全部推倒重来了。

试映集不是一口气拍摄完成的,而是经常要填填塞塞,修修补补,以至最终凑够标准的42分钟(情景喜剧为21-22分钟)。有时,电视网需要同时为一个项目预订多个试映集,以最终权衡哪个「更有份量」。我们所熟知的《星际之门 SG-1》(Stargate SG-1)就属于这种情况。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试映集中的演员,包括试映集本身的标题,随时都可调整。2007~2008播出季中的《血色月光》(Moonlight)就换过三次演员,今年的《杀手之王》(The Following)也更换了女主角。

还有一种叫做「后门试映集」(Backdoor Pilot)的试映集,无论电视网今后是否将其发展为正式剧集,它都会把本身的故事交代清楚。因此,此类试映集制作起来更加困难,因为它肩负「双重任务」——它不仅要得到电视网及电视专家的认可,还需得到观众的认可,才能被发展为正式剧集。

「后门试映集」有三种情形:《太空堡垒卡拉狄加》(Battlestar Galactica 2003)、《霹雳游侠》(Knight Rider 2008)就属直接获得剧集预订的「后门试映集」;《The 4400》本身是一部迷你剧,《客户名单》(The Client List)本身是一部电视电影,后来都被发展为正式剧集;而《海军罪案调查处》曾经是《JAG》中的「特别集」。上面提到的CW试映集《初代吸血鬼》属于第三种情形的「后门试映集」,它将作为《吸血鬼日记》的4×20播出。「后门试映集」失败的例子也有,很受中国观众喜爱的《恐龙帝国》(Dinotopia)就是其中之一。CW曾经尝试过《绯闻女孩》(Gossip Girl)的衍生剧(当作《绯闻女孩》中的一集播出),后来也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