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是根据道德起源实验的故事,展开的戏说,是一系列博文的之二。

今天还是先说一个在网络上看到的老故事,看看大家有什么体会。大家看故事虽然轻松,但也需要从中发现你所需要的东西,比如儿童教育:

书接上回,心理学家为了研究道德的起源,利用五只猴子做了一个非常实验,在上次基础上,改变了某些实验规则,变成了阶级起源实验:

实验人员继续他们的实验,不过这一次他们改变了喷水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拿香蕉的猴子,而不是全体。

然后实验人员又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C。不同以往的是猴子C特别的孔武有力,当然猴子C看到香蕉,也马上想要去拿。一如以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也想海K猴子C一顿,不过他们错误估计了C的实力,所以结果是反被C海K了一顿!

于是猴子C拿到了香蕉,当然也被淋了个透湿。C一边打着喷嚏一边吃着香蕉,美味但是也美中不足。A、B、D、E没有香蕉吃却也比较快乐,毕竟没有被淋到嘛!

后来C发现只有拿香蕉的那个才会被淋到,他就要最弱小的A替他去拿。A不想被K,只好每天拿香蕉然后被水淋。B、D、E越发的快乐了起来,这就叫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

于是五只猴子有了三个阶级,这下子阶级也随着道德起源了。

故事我复述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不知道大家看完,有什么体会?我井中月想,许多人看完这个故事,体会可能比我还深,而且会有多种的体会。说到儿童教育方面,这个故事也是很有启发的,比如,对婴幼儿的教育,要有一定的正确家庭位阶。正常的家庭伦理和位阶,对孩子的成长有极大的帮助。孩子未来有良好的人格,就看这个时期孩子是否能得到恰当的引导。参见《关于孩子教育中的父权问题》。

家庭位阶,也就是辈分,是指一个人在家族、亲友的长幼先后中所居的地位。理论上,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下来就被确定了,自己别无选择。但在实际生活中,特别是在如今的家庭生活中,由于独生子女占多数,于是,孩子的伦理位阶和实际位阶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就直接导致在家庭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增加了许多变数和随意性,平添不少困难。参见《父亲的父权和父亲的权威》。

在一个正常伦理辈分和实际辈分相同的家庭,孩子是处于最低的位置,需要接受长辈的教育。如果孩子出现某些问题,他们会认知和体验到“拿到香蕉会被水淋”和“拿香蕉前可能被打”,同时家庭中的其他人也会想办法阻止孩子这样做。当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由于大家都是这样做,行为就逐渐被按照长辈的意愿而规范化了。参见《有关严父、慈父的再讨论》。

可问题是,对某些家庭而言,当家庭中的“小太阳”冉冉升起的时候,孩子就被培养成阶级起源实验中的猴子C,他们会利用各种让家长不安的“武器”,来进行对抗,并变成一个家庭中实际位阶最高的人。此时,若孩子不听家长劝阻,而执意要去“拿香蕉”时,家长已经被无形的绳索捆住了,除了服从孩子“长辈”意愿以外,几乎没有别的选择。参见《不能忽视孩子的变相反抗》。

于是,在孩子执意“拿到香蕉”的同时,自然也体验到“被水淋”这种错误的后果,虽然获得了好处,但他们多少也是知道错误是要付出代价的。至于下次做不做,要看付出和得到的性价比。此时,某些家长虽然有所唠叨,但因为事情已发生,或目前孩子已情绪平稳,故也会比较满足,心想:“反正我已经管了,但孩子不听我也没办法,他们会接受教训的”。

孩子在不断尝试“拿到香蕉被水淋”以后,慢慢就体会到“犯错误会受到惩罚,最好能有其他人做事,自己只拿果实比较好”。于是,孩子就会从最听从自己的家人中,寻找阶级起源实验中的猴子A!这个角色,一般情况下都是由祖辈来扮演,他们的隔辈爱,加上身体原因,会在孩子哭闹、撒泼中,选择无条件退让和服从。这样,真实的家庭位阶出现了。参见《立界线别忽略祖辈死角》。

所以,一个没有良好位阶的家庭,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特别是当孩子犯错误时,他们总能寻找到“保护伞”或“替罪羔羊”,很难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等一天,孩子以同样的经验,面对自己的老师或同伴的时候,会经常碰壁而感到挫折。他们不是变得退缩和更加无理,就是想方设法在自己的家人身上找到平衡。

家长想教育好孩子,其前提要有相同的正确教育理念,形成一个统一战线。面对孩子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利用生活中的小事,给孩子立界线,并让孩子通过对错误的体验和认识,在吸取教训的基础上避免重犯。否则,很容易造成混乱或让孩子抓住“空子”。也只有通过这样的训练,等孩子接触到其他社会人,才有可能融入集体中去。参见《给孩子立界线从小事做起》。(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和育儿书籍《生活场景中的教子智慧》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