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志愿的基本原则

  填报高考志愿是高校招生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考生和家长非常重视,招生部门、高等学校也很重视。考生填报高校志愿的过程是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的表述过程。考生填报的志愿在招生录取中是招生院校调档和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填报志愿又是十分具体细致的事项,填报志愿是否正确、得当,会直接影响到录取结果。因此,请每位考生积极、认真、慎重把握好机会,切不可草率从事。

  (1)实事求是原则。考生要根据高等学校的特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自己希望就读的高校和专业进行综合分析,全面考虑、统一安排。知己知彼是正确填报志愿的基础,志愿不要偏高,偏高容易脱离实际,难以实现自己愿望;但也不要偏低,偏低影响将来发展与成才。 2007年某区文史类考生,高考成绩563分,因考虑自身分数较高,本科一批只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因分数原因未能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该生在本科一批征询志愿期间没有填报志愿,最后只能与本科一批院校失之交臂。

  (2)留有余地原则。考生在同一批次内选报院校志愿时,相邻两个顺序志愿之间应有一定的"差异"。即第一志愿院校选定后,填报第二志愿时不要集中于同一层次,应注意拉开档次。同时,做到有进有退,退是为了进,在专业上退是为了院校上的进,在院校上的退是为了专业上的进,要充分留有余地,以争取更多的录取机会。

  (3)突出重点原则。例如今年某市普通高校录取工作分为7个批次、10个阶段进行,一个完整的志愿方案可能要涉及20余所院校和几十个专业,要想每个志愿都能够发挥作用,提高志愿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面对众多的招生院校和厚厚的招生章程,考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根据本人情况有重点地选读有关资料,设计与自己志向相一致又与自己平时成绩位置及估算的高考成绩相匹配的志愿方案。

  (4)志向决定志愿原则。考生要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气质类型、能力状况等情况,确定自己的专业爱好。分析自己是内向还是外向,是动手能力强,还是善于动脑,以及组织管理能力,艺术修养、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是适合学习基础理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还是适合学习应用科学,将来直接从事生产或服务等等,确定自己适合从事什么职业,不适合从事什么职业,最后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选报志愿是一个职业定向和职业选择的过程,它直接影响到考生今后的发展道路,选择的志愿要符合自己的志趣,这样能激发自己的潜能,在今后事业发展上更容易成功。

>>高考后,来享受语言纯粹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