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牌手机”高端,价格亲民(affordable)。号称“微利(meager profit)”的它们,究竟是不是赔本(sell sth at a loss)赚吆喝?其实,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不过是“山寨2.0”们对传统手机厂商发起的一场价格“超限战”。

不赚钱的谎言

在互联网公司(internet firm)的对外宣传中,卖手机不是为赚钱。但手机行业专家告诉记者,无论说得多么云淡风轻,不靠手机挣钱对任何造手机的企业(enterprise)来说都是不现实的。业内人士将进入手机市场(mobile market)的互联网公司分成两类:一类是小米、盛大等造手机的公司;另一类是360、百度等与手机厂商合作的公司。小米把自己完全扎进手机市场了,面临的压力更大,这种企业的利润很重要。第二种公司是“借力”,做好了双方获益,搞砸了受损失大的肯定是与它们合作的手机企业。

利润率(profit margin)的秘密

半导体产业(semiconductor industry)分析师刘辉说:小米手机上市之初,在计入研发成本(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st, R&D cost)的情况下,确实没有什么利润,而随着销量增长带来的采购成本(purchase cost)下降以及一些费用分摊(cost allocation)的完成,目前一台小米手机的成本应该在1500元左右。而多位业内人士也表示,这一数字应该是较为准确的。由此计算,价格为1999元的小米手机,每台利润为四五百元,利润率在20%左右,是国内手机利润率的正常水平。

“超限战”难长久

既然有正常利润水平,为何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牌手机”又比传统手机厂商的产品更具性价比(a good cost-performance ratio)呢?这是由于其特殊的运营方式(ways of operating)。一,主打电商(e-commerce)渠道使其省去了在渠道建设上的投入;二,网络炒作节约了大量推广费(promotion expenses);三,在售后服务(after-sales service)上的投入远少于传统手机厂商。

“这种低成本、低价格、大肆炒作、快进快出的手机产品操作模式其实一点儿都不新鲜,这就是之前山寨厂商们的标准玩法。”李易一针见血地指出,和传统意义的山寨厂商相比,这些互联网企业只不过是把低端机换成了高端机,把电视购物的宣传手段换成了网络炒作,“它们可以被称为‘山寨2.0’。”

相关链接:

百度携长虹共推平价智能机>>>

“脸书”插足手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