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梳理主干 有效整合

    文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应当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考纲解读

    1、研读《考试说明》,了解考试范围要求和变化

    2005年文科综合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是考生复习的指南,认真研究和学习考纲是很有必要的。考纲由考试性质、考试内容、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示例5部分组成,其中今年考纲中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示例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首先对考纲中的政治、历史和地理的知识考点有哪些是删除的,哪些是新增加的,哪些提法有变化,要做到心中有数。如历史考点中增加了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等这些知识点,是政、史、地三个学科可综合考查的出题点;政治新增了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提倡诚信、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地理新增了影响人口增加和分布的主要因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等。要抓住新增考点作为重点的复习。其次认真阅读考纲中的题型示例,了解其中变化,特别是对去年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四套文科综合高考试卷,认真钻研可了解题型、出题方式和特点,了解已经考查的内容,熟悉高考设问、能力的考查等。这样可增加复习的针对性、实效性,避免复习中的盲目性。

    2、依托教材,落实基础知识

    以教材为依托是因为考试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与课本中的内容基本相符,或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尽管试题大量引用课本以外的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设问角度,但无论如何,其知识的落脚点都落实到构成学科的基本内容上。正所谓“题目出在书外,答案却在书内”。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教材,落实基础知识。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也是高考考查的目标之一。掌握基础知识在高考中至关重要,如果能将教材中的知识掌握住,能够充分地再认再现,就算其他方面有所欠缺,也能够得到70%以上的分数。所以切不可将落实基础知识视为老生常谈,而应该作为复习备考的基本方略。

    由于基本概念涉及各学科教学科学性,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也是我们高考成功的关键,因此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要特别注意准确掌握各学科基本概念。

    备考策略

    1、抓主干,突出重点知识复习

    在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中,由于每单一学科考试内容题所占比例相对减少,而对各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就显得尤为重要。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是保证考试公平有效原则的措施和手段。因此必须抓住主干知识,突出重点知识的复习。

    历史主干知识一般表现为历史发展的转折性、关键性,起里程碑作用的历史现象,如国家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儒家学说地位的变化过程,专制走向民主过程,近代化问题,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经验和教训,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国际格局体系形成和影响,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等等。地理中关于地理位置的认识、气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环境问题,城市职能,以及人地关系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等等。政治中哲学常识部分关于辩证法知识、思维方法和唯物论,经济常识部分关于市场经济发展,政治常识部分关于国家职能、国家机关的活动原则、党的建设、国际关系与我国的对外政策等等。这些内容尽管考查角度会有所不同,但却是各科试题所指向的对象,也就是说会反复考,所以对主干知识、重点知识要强化训练,多角度、多层次练习。

    2、整合建构各学科专题,侧重跨学科区域专题复习

    近几年文综试卷,客观题基本体现了学科内的综合,且大都以专题形式出现。既有纵向综合联系的专题,也有一个中心主题下设几个问题的专题。主观题无论是图表式、文字式的材料问答题还是论述题,都具有专题的特点。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诸多问题,如能源消耗、资源开发与配置、环境问题、人口剧增等,仅靠某单一学科已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发挥各学科的综合优势,才能寻求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因此在最后时段的复习中,根据文科综合试卷试题的特点,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根据知识结构和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重新组合和梳理专题,在进行学科内专题复习的基础上进行跨学科综合复习。

    跨学科复习要注意政治、地理、历史的交叉点,注重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重点关注跨区域问题,东北地区、西部开发、京津唐地区、上海地区、环渤海湾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中海地区、环太平洋地区、东盟地区、欧盟经济区、北美自由贸易区,等等。从近几年跨学科综合题来看,其难度高于另外两种题型。这就要求考生在熟练掌握各学科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分析、归纳,做到融会贯通,才能具备解题能力。

    3、关注社会热点,注重人文情怀。

    “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是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近几年全国高考文综测试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对人文素养的渗透日趋理性和成熟。根据统计,一些重点问题在政、史、地各学科中都涉及到了,如“三农问题”、人口问题等等;而有些重点问题则分散在各学科中进行考查。

    综合试题的命题是以能力立意,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和焦点问题为素质命题,要求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因此考生要注重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关注时事政治,关注现实,关注未来,将现实生活与学科知识联系起来。热点问题往往是试题的背景材料,各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是试题的着眼点。如地理试题以印度洋海啸为情境,涉及地震的原理、地震的分布规律、地质灾害分布及其预防等等。

    由于对考生人文素养的考查,有不断加强的趋势,就必须加强对人类优秀精神文化现象的基本了解,学会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高尚的审美趣味,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复习中要围绕“经济繁荣、社会公正、生态安全”三大主题展开,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公共事业,关注经济可持续发展,关注国家现代化,关注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等等。

    4、思考练习要精选,训练要到位。

    适当的练习既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精选题目,有的放矢,题目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知识的重点、难点及容易混淆或易疏忽的知识点。考生应该把各省5月份统测找来,了解各省共同关注的历史问题,大家关注的热点、焦点。其二通过各省的各种试题来考查角度和设问。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把握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多种能力。要指导学生认真把高考说明的样题弄懂、理解。建议在最后一个月里,在全面掌握了历史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把近几年的高考题认真地看一看,了解和熟悉高考试题。因为,近几年来的高考题反映了命题的思路和考查的难度,能够系统地做一遍,一来是一种高考水平的练习,二来是复习的起点到位。其三是强化应试能力,学会做题,平时要训练如何审题,审关键的字词,审设问点,审题干和材料中的隐含的要素,审时空概念。解选择题,注意用排除法、比较法;做材料题,要学会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吸取有效信息,培养阅读、分析、综合运用和知识迁移能力;做问答题,要学会辨别题型,分清时空概念,草拟提纲,按序解答。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和书面表达能力。

    昆明第一中学历史工作室 赵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