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学堂》周刊举办的名师教您决胜2007高考冲刺辅导大型公益讲座五一在厦开讲,来自北京和福州的三位高考名师王燕谋、薛章辉和戴林元就数学和语文学科解析了今年高考命题的落点和趋势,传授了解题技巧和方法,四小时的讲座内容丰富,观点新颖。今天我们将三位名师讲座的内容整理出来,希望为高三考生冲刺助力。

数学

王燕谋 北京十一学校特级教师

【复习建议】

巩固复习成果最重要

在复习时,考生们心里要有根弦:今年福建省的高考数学考什么,怎么考,考生应该怎么办?要想知道考试内容,考生们应多翻翻考纲,明确要掌握的知识点,如哪些是需要掌握的,哪些是理解,哪些是了解,如今年就规定“映射”这个知识点只需了解,对这些,考生心里都要有个数。此外,高考都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上有“题型示例”或是“参考样题”,这些就是高考的样板题,考生们一定要看。

临近高考,考生们别忙着开辟新战场,这个时候关键得巩固和占有过去的知识。高考并不是哪都考,考生在复习时不要面面俱到,应该抓主要的内容,抓必考的知识点,抓基本的知识,同时还要注重实践。

很多考生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这题我怎么看都会,可就是做不出来,那是因为缺乏实践,这些知识没有成为自己的东西。在做模拟考卷时,对于错题,考生们要弄明白自己为什么错;老师出的题,自己是不是都掌握了。这个阶段,考生们可以把过去的错题翻出来,把笔记本上记的心得体会或是老师的嘱咐看一遍,把复习的成果变成自己的。我建议考生们把2004、2005、2006年福建省的高考数学模拟题做一遍,统计其中的知识点,看看前3年是怎么考的。

【命题趋势】

在新情境中考查能力

2007年高考会怎么考呢?我个人认为,2007年高考数学命题将会在知识中考能力、在方法中考思想、在情境中考创新。2006年文理科的数学试题,与往年相比更加突出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的内容比较全面,出题紧扣课本,在考基础的同时,注重了对能力的考查,试卷体现了一个“活”字。创新、求活是历届高考试题的生命,2007年的命题仍然会在“新”“活”上下功夫,高考命题不会从任何一本现成的 “辅导读物”上选择试题,更不会把用过多次的试题,再造为新试题,高考命题会在新的情境中,考查学生的能力。

现在的很多学生把大量的精力集中在老题的练习上,一碰到新题就慌了神。在高考中,考知识是过程,考能力是目的,即使是一道小题,也有可能是多个知识点的交汇。强调能力的考查并不意味着削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要求。相反,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才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

戴林元 高级教师、福州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复习建议】

关注向量导数等新重点

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分析教材和近三年高考走向与各地市模拟训练题的命题规律确定重点训练的内容。例如对比新老两种数学课本的教学内容,不难看出简易逻辑、平面向量、线性规划、空间向量、概率与统计、极限、导数均为新内容,由近三年新课程卷不难看出,这部分内容已占有30%左右分值。因此,要重视此类题目的重点复习,尤其是向量及其应用、导数及其应用、概率统计等内容正成为高考的新重点。

重视高考模拟真题训练

临近高考,每周做两份长度为两小时的高考模拟综合性试题是有必要的。把平时考试当做高考,从心理调节、时间分配、节奏的掌握等方面不断调试,逐步适应。

最后一个月做题瞄准中档题,在最后一个月的训练中,要训练在32分钟内完成选择题的前12道和填空题的前4道,以确保有时间完成后面的题。如果是成绩好的同学,还可以把近几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适合考试大纲的难题拿出来做。

关注课本定理叙述证明

回归课本,对课本的知识体系做一个系统的回顾与归纳,重视教材中重要定理的叙述与证明,如立体几何中的三垂线定理、线面关系的判断定理、二面角的平面角等。阅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确保没有知识盲点,回归基础、回归近三年高考试题,把握通性通法。如解析几何中轨迹问题的解题方法,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方法,数列求和的方法等。重视新教材中新增内容(如简易逻辑、向量、导数、概率、统计等)的考查,这些内容往往不能引起教师和同学们的重视,属于较“冷”的概念。

做立体几何最好都画图

做立体几何,首先,要学会识图,做练习时,不管是做大题还是小题,都要先画图。其次,考生在做立体几何题时,要具有空间想象力,课本上的图形要熟悉,依托这些典型再想图,善用立方体。再次,考生要会用非标准的立体图,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一定要熟练掌握;最后,还要学会两个转换,即立方体变成平面,平面变成立方体。立方体是高考立体几何命题的重要源泉,在做立体几何时,要学会找母体,这样空间想象力会大大提高。

30分钟完成选择填空题

能在30分钟左右,完成全部的选择填空题,这是夺取高分的关键。第二段是中档题,解答题的前三题,分值36分。这样前两个阶段的总分在110分左右。第三段是最后三道平行“压轴题”,分值不到40分。三道“压轴题”并不全难,难点的分值只有12分到18分,平均每道题只有4分到6分。首先,应在“三道”题中夺得12分到20分,剩下最难的步骤分再努力争取,这是根据试卷的深层结构做出的最佳解题策略。

★提醒

1、凡是进行分类讨论,最后没综合的,都要扣分。

2、弧度与角度混写、图像平移与坐标轴平移混淆、有的在结论中不用区间符号表示。

3、分类不彻底或分类重复是导致出错的重要原因。

4、尽管数字是正确的,但没有化简也是不符合要求的(填空题)。

5、求出曲线C的方程、点M的轨迹方程不指明变量的变化范围。

语文

薛章辉

福建师大附中高级教师 福建省中语研究会会员

名著复习重在掌握精髓

今年是第一次考名著,我个人认为不会考得太难,因此考生不用太慌张。名著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必读的11部名著,由于高考近在咫尺,考生已不可能全部阅读完这些名著,考生以掌握这11部名著的精髓为主导,如故事梗概、内容简介、主要人物以及精彩片段。以《三国演义》为例,其中三戏周瑜、曹操华容道三笑、三顾茅庐这些片段就属于精彩片段。

名著出题一般是 “四选二”的形式,两题中国的两题外国的,如果考生对中国名著感兴趣的话,可以专门复习中国的,忽略另外5篇外国名著的复习。

对于文化经典复习,我建议“孔孟庄”三大文化经典中,考生以选读孟子为重点,兼顾论语和庄子,多阅读其中的寓言故事。在复习上,孔子可侧重“仁”“教育”理念;孟子侧重 “仁”“义”“礼”“与民同乐”“反对战争”等理念;庄子则可侧重它的养生之道和辩证唯物理念。

高考作文应是“二锅头”

写好高考作文有几个步骤:

首先,是审题。我估计,今年高考语文作文的题型应该是主题不设限。考生在写作文时,一定要注意审题,高考作文中偏题、离题是大忌。

如何才能写出切题的文章呢?一要认真阅读原材料,掌握其主要内容;二要仔细揣摩原材料中含意深刻的句子;三是抓住原材料中的关键词语,这些关键词语都是重要信息;四是抓住原材料末尾能表现该材料主旨的句子。最后,考查必须综合分析,找准切入点,这样才能写出符合文题的文章。

其次,是善用新材料。从历年高考考生的作文来看,考生用的材料都非常陈旧,如张海迪的故事等,一些考生在写作文时,单想材料就想了半天,结果来不及。因此,最后阶段的作文复习要注意蓄材,可以多看一些报刊的评论、多看《读者》、杂文报等,把看过的材料进行理性思维,现用到高考作文上。

写作文时,还要防止作文的硬伤,如标题没写、错别字太多。考生们要注意,作文当中尽量不要写病句、错别字,评卷时3个错别字扣一分。写高考作文时,考生们最好老老实实写,不要写得花里胡哨,“忽悠”阅卷老师。此外,高考作文的字数一定要达到800字,字数没到要扣分。

高考作文时,写好第一、二段非常重要,把亮点放在一二段,让人感到视觉冲击力。写高考作文时,千万不要故作深沉,口罗嗦话讲很多。考场作文要旗帜鲜明,快言快语。高考作文不是碧螺春,碧螺春需要慢慢品味;高考作文应该是“二锅头”,一来就上脸,一开始就要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印象。

高考作文避免六大误区

考场作文的要求比较规范,必须合情、合理、合度,它不同于文学创作。走出考试作文的误区是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此,考生要避免下列六大误区:

1、是与非分不清。高考作文将“思想健康”放在突出的地位,这说明分析问题时,思想方法正确与否至关重要,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观点立场是与非不清,二是现象本质关系不明。

2、偏与全欠斟酌。高考是个选择性很强的考试,具有很强的规范性,脱离现实的“标新立异”与见解新颖最好不要用。“另类”作文是一种冒险与蛮干之作,其弊大于利,考生(特别是擅长写作的同学)何不稳扎稳打,以稳取胜呢?

3、“形”与“神”各分离。散文这个体裁,在高考作文中占很大比例,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高考中许多考生多注重于选择新颖、生动、典型的材料,这无疑是对的,但是至关重要的是,材料虽好,但不能表现中心,再好的材料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样,材料再好,但所表现的中心是令人晦涩、不明确的,这样的材料再好,也是无用的。

4、文与题不相符。文与题不相符,简而明之,就是文不对题,高考中的话题作文多是主题不设限的题目,考生必须认真阅读作文或材料,仔细揣摩作文材料所蕴含的信息。这个信息包括寓意、喻意、悟点等,然后由实到虚,由虚到实,作拓展延伸,而不是望文生义,就事论事作肤浅的论证。

5、情与度难把握。考场作文具有很强的规范性,考生的文章必须合情、合理、合度。曾有个学生写了一篇作文《16岁,我想要一个男朋友》,如果这篇文章作为习作比赛或课外练笔等均无可非议,问题是阅卷中对有争议的文章的处理都带有一定危险性。考场作文先要求稳,然后求异。希望同学们要把握好感情这个度。

6、体裁与题记多失误。高考作文的要求多注明:体裁不限。有的加一个限制:除诗歌外。体裁是指: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有的考生的文章体裁是记叙文,通篇看不到记叙的“要素”;有的考生的文章是议论文,所列举的事例冗长繁杂,甚至出现了记叙文中的“要素”,这种“四不像”的文体也是高考作文之大忌。

□学堂记者 沈晓丽 魏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