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伊春4月10讯 临近高考,如何搞好最后阶段的复习,使复习效率达到最大值,是每一个考生都最为关注的。由于各学科自身特点不同,因此不同学科考前复习的方法和策略也有所不同。近日,记者采访了伊春区二中高三学年的部分资深教师,他们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复习备考重点,谈了一些建议。

语文老师曲晓会:根据多年高考试卷分析,有的学生卷面上出现错别字,导致失分,针对这种情况,复习时要制订计划,每天完成一定的背诵任务,注意将背诵与默写结合起来,减少错别字的出现;有的学生在现代文阅读上失分也较多,这些学生平时多习惯只看不想或只想不写,所以,在现代文阅读复习时,要注意认真书写答案,提高阅读能力训练的水平;作文如没有时间成文,要练习拟定提纲。

数学老师李德全:通过高中3年学习,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下一步应跳出题海,突出主干,注意基础知识是否有死角,计算能力是否过关,基本步骤是否掌握,难度够不够等。特别要做好“卷后一百分”,就是在近阶段经历的多次模拟考试中,做错的题要及时改正过来,争取做到做过的每一道题都要弄清楚,弄会,达到“卷后一百分”。在做模拟试卷时,要注意合理分配时间,提高做题的速度、准确度,为备战高考做准备。

英语老师姜秀宪:高考英语改革虽然从强调知识的考查向注重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考查转变,但还应认识到能力必须依托基础,尤其到复习后期,很多考生都有这样的感觉,很多题目“一看就会,一做就错”,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知识掌握不牢固。要从词汇、语法、句型等最为基础的知识点抓起,反复巩固;突出阅读能力培养,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是对英语知识运用的考查,它占全卷篇幅最大、内容最多、记分最高、区分度最明显的一种题型,阅读理解题旨在测试考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技巧、理解能力和摄取书面信息的能力,换句话说,阅读理解既注重语言能力的测试,也注重思维能力的考查,是一种高层次的语言综合能力,复习中深挖细究阅读理解题型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诸如细读、掠读、跳读、避免不必要的回读、科学猜词、根据题干和作者意图快速搜寻相关信息等方法都是必要的;建立“错误档案”,及时查漏补缺,高考后期结合《考试大纲》和《高考词汇表》进行查漏补缺特别重要,对大纲中新增加的词汇和历届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的用法都要特别注意,将做过的试卷整理后,建立错题档案,弥补知识漏洞,进行强化记忆和训练,以期达到今后遇到同类试题不再出错的目的;加强规范性,严格按照高考的要求规范答题,避免无谓的失分。

政治老师宋海波:2007年文综政治试题给大家一些启示,综合素质要求提高,能力更强,如全国II卷的主观试题39题答案设置,从解决农村医疗保障问题入手,要求把握维护农民的权利,加强工农联盟,农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提高综合国力等;各科知识在试题所占的比例有微调,如经济知识所占分值调低,政治知识所占分值调高;跨学科知识题(政、史、地)减少,学科内知识增多,组合试题增加。

针对这种情况,2008年备考时,在知识系统复习的基础上,注意把握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加强知识纵横联系的理解、记忆;要研究考纲、考点,注意习题训练的技巧和方法,做到质量、效率、速度三统一,学生结合自己的特点,要学习科学审题方法,如看设问明确考什么,读材料知道怎么考,看分值确定答题的条理。2008年有一些要注意的热点问题,如国家宏观调控、住房、物价、三农等;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关注民生;党和国家近期大政方针,如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两会”;改革开放30年、奥运年、中华文化传承等;经济全球化;航天事业等。

历史老师李志:针对考前的历史复习,对考纲增加的知识点,要加强学习,尤其要进行理解性记忆,历史考纲相对变动比较大的是知识范围;把握主干知识,把分散的或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或阶段特征等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使之变成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主干知识网络,以适应综合能力测试的需要;回归教材,掌握历史概念、图文信息、动态图等;关注时政热点,高考历史试题多以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为立意,创设新的命题情境,使试题根植于社会生活之中,比如人口问题、能源问题、资源问题、生态环境、科技革命、民主法制、社会和谐、新农村问题等;把心态调整好,避免急躁情绪,每天合理安排时间,把教材的知识有条理的再梳理一遍,并培养良好的答题规范。

地理老师李凡: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提高地图技能,培养信息处理能力,加大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的训练;重视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近年来的文科综合测试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作为试题的切入口,已经成为命题的一大趋势,但其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考查热点、焦点问题本身,要避免被焦点、热点问题牵着鼻子走,而应以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为主,以培养能力为上;加强答题技巧的练习,地理科目问答的重要特点是学科语言的运用,很多同学不注意地理术语的运用,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层次不清,对地理概念掌握不准确,往往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所以在备考中一定要注意加强培养和训练,减少不必要的丢分现象。

物理老师李爱国:审题,又叫做破题,就是破解题意,审题的目的是理解题意,是通过阅读、思考、分析等方面来完成全过程,要了解题中给出什么、要求什么、隐含什么、考查什么、规律是什么,审题是解题过程的第一步,第一步迈不开,具体的解题就无从谈起,因此,审题是求解问题的关键;分析,每一个物理问题,都有一定的物理情境,涉及一定的物理过程,要想正确地解答物理问题,必须把有关的物理内容分析清楚,一般说来,分析一个物理问题的基本步骤如下,选取研究对象,建立物理模型,分析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在对物理状态、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再选择适用的物理规律,对于解出的结果,应进行必要的讨论,看它是否合理,物理意义是否明确,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规范解答,针对学生解题不规范,语言叙述不到位,答不到采分点上等问题,下一步要强化主观试卷的书写,历来计算题均要求“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对此许多考生答卷时重视不够,影响了得分,“必要的文字说明”通常包括,指明研究对象(个体还是系统),准确画出受力图、运动示意图或有关图像,指明物理过程及其始、末状态,指明正方向或零位置,指明所用定律的名称和条件,指明隐含条件或临界条件,物理量尽量用题中的符号,自设符号要说明含义,应用公式的应是标准形式,求得的结果应有文字议程和代入题给数据的算式,最后的结果应有准确的数字和单位,针对题目要求的结论要有确切的回答。

化学老师王艳双:重视课本,高考中的题都是覆盖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所以认真读懂课本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把主干知识抓住抓牢,在脑海中形成知识网络,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平时训练时注意以下几点,慢读题,读懂题,才能快作题,要注意关键词语;落笔时书写要规范,使用科学的化学用语;做简答题时要层次清楚,逻辑严谨;高考前一周要跳出题海,回归课本,重看一遍以前做错的题,自纠自查,查漏补缺,放松思维的琴弦,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做好轻松应考准备。高考能否考出自己的好成绩,关键还要看考试时审题做题时的细致程度和稳重程度,在答题时要减少自己犯过的错误,减少犯别人犯过的错误。

生物老师张娟:由于理综试卷中生物试题量较少,进入复习后很多考生不重视基础知识,只是一味做题,实际上大纲要求的知识点都是高考范围,所有的知识点都有可能拿来出题,而每道试题不外乎是某一知识点或几个知识点的再现,所以一定要抓好基础知识。分析近5年的高考题,重点内容主要集中在新陈代谢、遗传与变异、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等主干知识章节中,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选修内容考查比例也有所增大,这些知识点需要优先掌握。为提高应考能力,临考前应重点培养语言表述能力,学会用准确的生物学语言表述答案,不能用生活用语描述,答题要做到简明扼要,答出要点,同时还要注意逻辑关系、因果关系等,避免出现错别字;分析综合能力,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学会运用知识及各种生物题型(例如图表与文字转换题、计算题、简答题、实验设计题等)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把握时间能力,现行的理综试卷基本上是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的拼盘,所以在平时训练时一定要合理分配各科时间,原则上要求考生给生物30分钟,试卷选择题的1——5题是生物,这时考生心情还有些紧张,因此要适当放慢速度,压住阵脚,这5个题顺利做完,待心情平静下来,做题速度就可以适当加快,试卷的最后42分是生物题,无论前面做得是否顺利,还应留不少于20分钟的时间给生物,否则不能保证读题、思考、答题所需的时间,高考理综卷应以整体得分最高为原则,不可以在一道题上花费过多时间。
 
作者: 吴聿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