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区高三四月调考阅卷相继结束。 作为高考前最后一次实战演习,学生各科学习到底有哪些不足,四月调考卷诊断了哪些不足,是高三师生最关心的问题。昨日,记者约请新洲一中的阅卷教师对各科进行了逐一评析,并针对学生暴露出的不足,提出了后一阶段的复习建议,希望能为考生高考冲刺助一臂之力。

学生答题暴露出的问题:

一、审题不够仔细。如很多同学的17题没扣住题中的“内心犹豫矛盾”和“分条概括”而使自己的答案没有分条陈述或每条没有包括“矛盾”的两个方面。有的同学的19题没扣住“自己的话”和“人生哲理”而使自己的答案停留在摘录原文和就“鹰”谈“鹰”的层面上而失分。而在22题更有很多学生忽视了“运用比喻”的要求,答题时只分析所引诗句中用的比喻。作文也有很多同学出现审题偏差,出现了一些大谈“谎言”“希望”等问题的作文。

二、答题不够规范。如诗歌鉴赏第二小题:规范的答题应是先指出表现手法,再联系诗的内容谈柏树的特点,然后再指出作者的观点态度,从而完成作用的分析,但有很多同学没按这样的规范答题步骤来组织答案,于是出现了混乱和漏洞,从而影响了得分。而第15题更是有很多同学因为汉字书写的不规范而失分,如“堆”字的四横没写清楚,“多”字写成了左右结构等。

三、基础不够牢固。基础知识考查部分本是立足课本,只适当迁移。字音、字形、成语运用均可在课本和读本中找到出处,文言文翻译更是明显考查了课内所学重点词语,第20题更是直接出自课本,第22题也与课本有着极大的关系。但这些该得的分很多同学没得到,这说明备考中的“务本”还没完全到位,基础还不够牢固。

下阶段复习建议:

1、 语言基础和古文阅读

这两方面的考查历来都特别致力于课内知识的迁移,学生答题时也往往是因为对某些字词拿不准而失分,所以复习时要回归课本,立足课内,切忌舍本逐末,因为只有夯实课内的基础,才会有迁移的能力。

2、 诗歌鉴赏

这一类型题目的阅读难点主要是表达技巧分辨不清,想象领悟不充分,语言不准确不规范。所以备考时要了解古代诗歌的表达特点;要分清表达技巧,多读鉴赏术语资料,多揣摩答案;更重要的是语言表达规范,熟悉各种题型,明确答题步骤,规范答题语言。只有规范的答题才能全面地展现自己的鉴赏能力,才能做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3、 现代文阅读

这一方面一卷的社科文阅读要加强概括整合能力的提升,这是近年考查的热点。而二卷的散文小说的阅读首先要提升读出隐含信息、准确判断技巧手法、合理解说作用效果的能力,其次要加强细心审题和规范答题的训练。

4、 语言运用

这方面往往最关注生活,紧跟时代,彰显时代脉搏,所以要留心生活中的时代热点,更要强化细心审题和规范答题。

5、 作文

近年来各省市高考作文命题均不同程度地强化了审题意识,湖北也不例外,所以作文要大力加强审题训练。在确定作文立意时一定要从整体上全面把握材料,切忌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总之,在这最后一个月的语文备考中我们要注重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同时要加强细心审题、规范答题的训练,这样在高考中就会成就完美。

新洲一中高三语文组备课组长 王琳

考生暴露出来的问题:

理科试题:选择题50分,得分一般在40分至45分;填空题25分,得分一般在15分至20分;解答题75分,得分一般在45分。对于高考目标为一类重点大学的学生来说,120分以上为较为理想分数,试卷中失分较多的题目为T9、T10、T14、T15、T20、T22。

第9题考查的是导数与不等式的有关问题。因学生过于害怕这两大块内容的结合。加之选项(D)的设置而不敢轻易动手,失分严重。

第10题考查解析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有些同学想通过设参数来进行计算,因苦于计算也失分了。对处理综合性强的选择题缺乏解题方法的灵活性。

第14题由于椭圆中的内接三角形问题较为生疏,加之另一个已知条件难以用好,短时间内感觉无计可施。第15题对函数的一些性质有较多的考查。有些学生难以将众多性质综合分析、难以得出正确结果。

第20题及第21题后问都属能力型试题,一般学生受时间、心理、及知识能力上的限制,解答起来都显困难。

文科试题总体感觉较二月调考平稳,能给学生以自信。但文科学生个体差异大,大部分学生得分仍不高,其中失分较严重仍然是理科对应题号。

下阶段复习建议:

1.潜心研究考纲及说明。

2.狠抓“双基”,对“双基”的考查要在快、准上下功夫,做到不失分。对试卷中解答题前三题加强专项训练,力争让学生做题时思维连贯、严谨、规范。

3.加强限时训练,提高解题速度及思维的灵活性。

4.抓主干知识,加强知识的网络化和横向联系。复习过程中,讲和练都要注重分析如何从题设条件中去取舍解题方法,多一些思维变式题目的训练,做题后多归纳总结,形成新的迁移能力,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强化感悟能力及创新能力。

新洲一中高三数学备课组组长 陈金平

考生暴露出来的问题:

一.听力入境慢,排除干扰能力差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听力第一节的5小题中有2小题的正确率较低(第1题69%,第4题63.3%)。究其原因是学生进入角色太慢,而开始5小题的对话只念一遍,其中间停顿时间较短,如果学生不事先看题,听时不专心致志,就会一晃而过,造成严重失分。第二节中,正确率较低的题是第8题(57.5%),第19题(47.4%)和第20题(27.7%)。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捕捉的是只言片语,不能抓住实质的东西,排除干扰项能力差。

二.近义词辨析不清,词量过小词面过窄

词汇考查题中正确率较低的题是第23题(50.6%),第24题(6%),第29题(47%),第38题(66.9%),第47题(59.5%)和第49题(32.7%)。其根本原因是学生对相关相近词语(如take 与cost,move与circle, absolutely与completely, still与even, wound与damage, message与tip等)的辨析不清。从作文中也可以看出,学生运用高级词汇的较少。阅读第57题中只知article有“文章”之意(词面过窄)。

三.语法知识零乱,“缺腿”“添足”多

从“完成句子”一题看,学生相关语法项目知识零乱。例如做第77题时很多学生用to prepare for 或prepared for,没弄清不定式与分词之别;第73题中police做主语,谓语动词用单数;第80题中在realize后加that或将realize写成realized。

四.阅读速度慢,深层理解弱

这次英语试题难度不大,但许多学生反映做完“阅读”后只剩下15分钟左右,其主要精力耗费在“阅读”上,这说明学生的阅读速度过慢。“阅读”题中正确率较低的题是第51题(52.7%)、第52题(59.2%)、第53题(18.3%)、第55题(37%)、第57题(45.2%)、第58题(27.4%)、第64题(57.7%)、第66题(50%)和第69题(24.7%)。其原因有:

a.中外文化差异不清(第51、58题);

b.综合概括能力和深层理解能力弱(第53、55、66题);

c.细节理解前后混淆(第52、64题);

d.了解现代社会知识不够(第69题)。

下阶段复习建议:

1.优化课堂,夯实双基

以《考试大纲》和《补充说明》为蓝本,利用课堂,按高考题型分类进行切块限时训练,最好是当堂评讲。学生词汇和语法规则的记忆要常抓不懈。“听力”和“作文”训练的频度应保证每周3次以上。

2.精选试题,节省时间

套题不宜过多过杂,要充分利用各校备课组的集体力量,组合优秀的试题,以免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有效地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查漏补缺,有的放矢

针对每次训练时学生出现的问题,增补适当的练习,及时堵住漏洞。重视“效率”,切忌“泛滥”。

记者 周锐 

新洲一中高三年级主任 黄国民

考试暴露的问题: 

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尤其是对文化常识的掌握了解程度不够。如第12题涉及到的佛教用词,14题中“茗’’字的意思,很多学生因为不了解它们所代表的含义,所以无法同课本相关知识点形成对应来作出回答。

二、理解材料能力的欠缺,从材料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不足。材料会提供或暗示一些答题信息,但仍有不少学生不能有意识的从中获取信息,以致于答案不够准确,完整,甚至在做材料题时撇开材料,不着边际地乱答。

三、缺乏正确的思考习惯,系统思维的能力不够。如39题第四问“哪些历史事件促使美国在一战后提出十四点原则”,不少学生都只从美国战后实力的增长,只回答了问题的一个方面。

四、审题能力不足,不能准确地从题目所给的提示语、限定语、答题语以及赋分中把握题目的考查方向和内容。这个在37题第三问的回答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下阶段复习建议:

继续立足课本,夯实学科基础知识。

1、按照历史的发展进程梳理古今中外历史知识,以点带线,以线连面,形成点、线、面立体式的知识结构;

2、用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多角度多层面的重新审视历史发展,并有针对性的多选择这类题目进行训练;

3、学科训练时强调审题和答题的有效性,提高答题的准确度和得分率;

4、答案的组织要注意规范化、要点化、序号化。

新洲一中高三历史备课组长 李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