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即,考生们都进入了最后的准备阶段,但是在最后的冲刺期,该怎样合理地规划学习范围,又该如何利用自己的心理以便提高复习效率呢?今天就和记者一起来了解一下,考生和家长该如何利用好这最后的“黄金时间”,以最佳状态迎接高考。

回归课本是应对重点

离高考还有一个月,很多考生认为这是最后的冲刺期,一定要拼搏一把。其实不然。在最后的阶段中,考试不应该一味地搞题海战术,应该把时间用到最能见成效的知识复习点中去,难题少做些,而是把时间放在更多的中等难题、甚至是基础题上去。

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年级教研组组长李金牛老师表示:“以考生的角度来说,在最后的复习阶段中学习重点应该回归到课本的基础知识中去,抓住主干知识,注意知识网络的梳理和完善,而不是做更多的偏题、难题、怪题。说到底,高考就是考教材,所有的考题都不会脱离教材。基础知识才是高分的基石,必须踏实地掌握。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考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精选一些试卷做适当练习,或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一些高考热点做练习消化基础知识。此外,可以制定一些学习计划,适当地做一些定时练习,做到题量和时间相对应,适应高考的感觉。”

调节好心态是成功的一半

高考是展示人生风采的舞台之一,却并不是唯一的舞台。很多学生总是会想我考试失败后会怎样、考不上大学会怎样。学生对高考的态度和心态不正确,在最后的临战阶段出现复习障碍,不仅学习效率有所下降,甚至在高考前处于极度脆弱、焦虑、甚至恐慌的状态。

对此,师大附中高级教师、呼市心理咨询协会的副会长刘岩松表示:“考生应该淡化高考的重要性,高考的分数、结果只是人的学习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很多高校毕业的高材生找不到工作,面临着‘毕业等于失业’的尴尬境地,这些事实已经说明,高校毕业并不是对人才评判的标准,高考并没有人得过满分,所以说明无人能够达到完美,要允许自己有做不到的和不会做的题。”

家长要当好后勤部长

临近高考,家长都开始变得焦虑,甚至唠叨起来。家长在这个时期只要做好物质保障就可以了,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也不要让孩子考试前和以前的生活有太大的变化,避免给考生带来压力。

师大附中高级教师、呼市心理咨询协会的副会长刘岩松提示父母:这个时期的孩子比较敏感,家长在当好后勤部长的同时,不要让孩子的待遇发生突然的改变。如之前从未有过送餐的待遇,现在因为考试去轻手轻脚的送上一杯牛奶,一个苹果。这在无形中会增加孩子的压力。此外,这个时期的考生处在高焦虑状态,家长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孩子在倾诉中说的可能对、也可能不对,都只是一种感情的宣泄。而家长在倾听的同时,并不需要对孩子的“宣泄”进行指导。家长的多听、少说对孩子的支持力量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