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还是先说一个在网络上看到的老故事,看看大家有什么体会。大家看故事虽然轻松,但也需要从中发现你所需要的东西,比如儿童教育:

如果自己观察,你就会发现:每棵苹果树上大概有500个苹果,每个苹果里平均有10棵种子。通过简单的乘法,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棵苹果树有大约5000棵种子。你也许会问,既然种子的数目如此可观,为什么苹果树的数量增加不是那么快呢?

原因很简单,并不是所有的种子都会生根发芽,它们中的大部分会因为种种而半路夭折。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实现理想,就必须经历多次的尝试。这就是“种子法则”。

参加20次面试,你才有可能得到一份工作;组织40次面试,你才有可能找到以个满意的雇员;跟50个人逐个治谈后,你才有可能卖掉一辆汽车、一台吸尘器或是一栋房子;交友过百,运气好的话,你才有什么可能找到一个知心好友。

记住:最后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播撒种子最多的人。

故事我复述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不知道大家看完,有什么体会?我井中月想,许多人看完这个故事,体会可能比我还深,而且会有多种的体会。说到儿童教育方面,这个故事也是很有启发的,比如你培养你的孩子,你是希望他们是一个播撒种子最多的人,还是只播撒一个种子的人?

现代的社会,从人才需求上来说,可以说需要专业性人才和综合性人才。但无论如何,只凭借一门知识,已经很难成为高级人才。这不仅体现在知识的复用和相互借鉴,也体现出学科的边缘化和相互支撑上。所以,对于一个正在大量吸收知识的孩子,多学习一点各种知识是对成长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在融会贯通上。

孩子天生是好奇的,喜欢各种尝试和探索,对什么新鲜的东西都充满了兴趣,这也是他们的一种学习。在这点上,和自然界植物的生存道理吻合,即为了自己种族的延续,大量繁衍种子,以保住各种条件下有种子能成长。孩子也是一样,各种兴趣都是一颗颗种子,遇到合适的环境和条件,自然也会发芽、生根、成长。

也许有朋友会说,孩子的兴趣太多了,会不会影响主干的发展?这也是不能否认的一个事实,所以,适当的“修剪”也是有必要的。但这种修剪绝不是强行制止,而是要巧妙利用其它孩子更感兴趣的兴趣,挤占孩子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孩子为了获得更好的体验和感受,自然会寻找其它兴趣。父母的工作也是为了让某些兴趣,真正成为孩子的兴趣。

所以,过早对孩子进行定向培养,是有一定的风险的。当父母看到孩子身上的杂枝,认为会影响孩子的主干发展,于是进行修剪保留家长最好的芽枝,其结果只为孩子留存一粒种子。在生存环境极为复杂、竞争强烈的情况下,家长完全是用小概率去赌大概率。虽然不能说一定失败,但万一没有长大时,孩子却没有了其他可生长的“杂枝”。具体请参看《教育中的长板理论和定向培养》。

因此,家长千万别嫌孩子兴趣多,要知道,在许多知识都是可以相互关联和串起来的情况下,孩子的兴趣也是可以综合引导的。若家长割裂地看待孩子的各种兴趣,自然无法让知识进行复用和深化。比如,孩子喜欢舞蹈和画画,就可以结合起来培养一些诸如对美的欣赏、了解结构等,而兴趣的结合能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兴趣和快乐。

教育应该是活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真正的教育是因材施教和因地制宜。家长在发现孩子的兴趣之上,进行引导式的教育,是非常正确的。但孩子最后那块长板是最后的长板,谁也不敢未卜先知。孩子毕竟不是机器,你想灌输什么东西进去就一定能进去,这也是为什么教育行业至今依然存活和不断发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