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后六年或六年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具有副高以上(含副高)职称、以第一或第二作者已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两篇以上,达到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4、报考国家计划内博士生的年龄不超过45周岁,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年龄不限;

  5、有两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6、现役军人考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要求办理。

  注:本校教职工凭人事处“同意报考”的介绍信方可进行现场报名。

  

二、网报时间、网报地址及博士报考登记表、专家推荐书下载方式

  1、符合以上报考条件的人员于2012年2月1日至2012年2月20日登录我校博士招生报名网报网址(http://202.202.121.42/doctor/)提交本人报名信息,同时记住网报号和密码;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考生也按上述要求进行网上报名。

  2、博士报考登记表、专家推荐书、政审表下载方式:在西南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下载报名表格(Http:);

  注:下载后的博士报考登记表、专家推荐书、政审表填写完毕后请用A4纸打印,并在左侧上、下各四分之一处装订(登记表的内容须与网报时所填写的内容一致,若两表不一致视为提供虚假信息,所带来的一切责任和后果由考生自负)。博士报考登记表、专家推荐书、政审表及其它报考材料于现场报名时提交。

  三、现场报名时间、报名费及报名程序

  现场报名时间:2012年2月25日—2月29日。

  报 名 费:200元,同等学力考生另收政治加试费50元;复试及专业加试费由招生学部、院(所、中心)收取。

  3、现场报名程序:

  ①考生持本人最后学历(应届硕士生持研究生学生证)、硕士学位证书(同等学力考生须携带副高以上的职称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须加盖单位公章,并注明“属实”)、《政治审查表》(一份)、《博士报考登记表》(一式两份,一份为原件,另一份可为复印件)、《专家推荐书》(两份)、网报号及其他相关材料(其中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考生还须提供报考2012“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进行交费;

  ②交费后进行电子摄像,摄像时须提供网报号;

  ③摄像后打印报考信息表交考生确认,确认无误后签字交表(若信息有误,先进行修改再确认,无误后再签字交表),至此现场报名结束。

  4、同等学力考生还须提供下列材料:

  ①副高以上职称资格证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并注明“属实”);

  ②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并注明“属实”);

  ③两篇以上(含两篇)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与硕士学位论文水平相当的学术论文复印件和所发表刊物封面、目录复印件。

  5、3月3日――3月10日研招办对所有考生的报考材料进行全面审查,并将在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公布不准考考生名单。

  四、初试及复试安排

  初试时间:2012年4月7日—8日

  地 点:西南大学校内

  考生于考前一天持本人最后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应届硕士生持研究生学生证、

  同等学力考生须持职称资格证原件)及身份证到研招办领取准考证,并熟悉考场。

  复试时间:2012年4月9日-11日

  地 点:由各招生学部、院(所、中心)安排。

  复试时须向复试小组出示本人硕士学历及学位证书原件、硕士学位论文、论文评议书(应届硕士生出示学生证、硕士阶段的学习成绩单原件)、政治审查表(一份)。同等学力考生须出示学士学位证原件、副高以上职称资格证原件及刊有本人文章的刊物原件。

  3、有关详细情况请留意我校研招网页上的通知(Http:)。

  

五、其他事项

  (1)考生提交的个人信息必须准确、真实;

   (2)如因考生个人原因取消报名或不能参加考试,已交付的报考费一律不予退还;

  (3)现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应届毕业硕士生、拟报考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考生以及原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硕士生,现在履行合同服务年限内的在职人员考生,须征得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单位的同意。考生与所在单位或委托、定向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的纠纷而造成不能调档、复试、录取、入学等后果由考生自负,招生单位概不负责。

  (4)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电话:023-68254266

  注:(1)专业代码后两位大于(含)“20”的为一级学科内我校自设专业。

  (2)初试外国语考试中不含听力测试。

  (3)招生简章中各专业所列招生人数不作为最终录取数,最终录取数视教育部下达的招生指标及考试情况而定,本单位保留根据国家下达的规模以及各专业上线生源情况对各专业招生人数进行调整的权力。全校有一定的硕博连读生占用20%左右的招生指标。

  (4)为了深化学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我校已正式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相关规定参见学校公布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Http:)。

  (5)以上内容若有变化,以上级文件为准,本说明最终解释权归西南大学研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