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学也要开了。对孩子们来说,连带春节的寒假是幸福的,不仅有压岁钱,还意味着美食、庙会和走亲访友。可是,当假期即将结束时,家长们既期待又紧张,尤其是那些很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家长,生怕孩子有“寒假综合征”而影响新学期的学习。

学生长假的设立,虽和季节有关系,但也是让孩子在紧张几个月的、带有强迫性质的间接经验学习告一段落,使其身心得到调整。同时,在假期中增加直接经验的学习。但许多家长错误地把玩和学习对立起来,在假期中父母对孩子采取宽松的管理,相对缺少约束,几乎没有什么压力,这一切都使孩子产生了惰性。

在理论上,假期时间几乎可以和学校的安排接近,只是换了一种上课的模式,是直接经验的学习和将间接经验在生活中的运用。真正对教育有所了解的家长,在放假之初就要未雨绸缪了。家长在假期中,不能完全让孩子打破原有的生活规律,既要保证孩子在玩中继续保持旺盛的学习欲望,也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比如,孩子接触和观察传统文化,并亲身参与其中,这是非常好的体验和教育。

但是,在孩子已处于相对松弛状态,若突然对孩子施加过多压力,很容易造成情绪低迷,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反而进一步对开学产生恐惧心理。可指望一个正在学习知识和控制自己的孩子来说,在长假中事先不做好未雨绸缪情况下,快速转入学习状态,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点上,成人在长假后,都有不适应的情况。

玩是孩子的天性,留恋假期、不愿回学校,心理上本能地产生恐惧,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过程。孩子一想到马上要转入被约束和强迫学习的日子,自然很正常的表现出不情愿。作为家长,我井中月非常理解其他家长的心态,毕竟在如今的社会中,需要孩子努力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的。而亡羊补牢的解决方法无外乎是在开学前夕,比如一周左右,父母开始主动地调整孩子假期生活的松散状态,同时加强沟通,让孩子对新学期的学习充满信心。

可问题是,若已被破坏生活规律和作息习惯,那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及时调整心态,做好开学前的过渡工作?常见的方法是,家长利用自己的权威和力量,“命令”或“引诱”孩子听从自己的要求,而当孩子不听时,就对“玩野”的孩子进行训斥或许诺。这些做法都无助于解决问题,表面是孩子屈服,但内心是更强烈的对立情绪。

假若一个场景,你向一个朋友借钱,你到别人家,第一句话就非常强硬地说“借我XX元!”,就算是好朋友最后借你了,但其心中也会存有一个疙瘩。而关系不是很好的朋友,往往就会找出各种借口,来拒绝你的要求。所以,完全没有一点铺垫,就提出要求,是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属于沟通能力不足。

所以,家长对孩子说出自己的直接目的,即让孩子调整好学习的心态,很难达到预定效果。比如,你希望孩子提前恢复作息在7点起床,硬性要求自然没有效果。而家长应该做的是,借用孩子喜欢玩的天性,增加其早起的动力。比如,孩子喜欢鸟,你带孩子做观鸟等需要早起的活动,孩子就比你还积极。通过类似的方法,你期望孩子早起的目的也达到了。

同样的,你直接强调孩子要收心和新学期的努力学习,也是一种太直白、太功利的要求,效果一定不好。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要增加孩子在人际和新学习内容等方面的期待,想办法把孩子兴趣和学习结合起来,变成内在动力。这样引导以后,孩子会不知觉地完成你要的目标,且几乎没有抵御心态。

比如,童年期的孩子是非常合群的,正常的同伴交往不仅可以满足其集体归属感,还可以促进他们的人格和社会认知的发展。家长要主动引导孩子,多让孩子与同学进行各种方式的沟通。别以为这会人孩子更贪玩,或打扰别人,也许,孩子那些同学的家长是和你一个想法!所以,主动“出击”是没有错误的,这种人际吸引比讲道理有用的多。

在新的学期,孩子会遇到新的老师,以及过去没有接触过的学习内容。理论上,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对这些充满了期待,但引导孩子依然要从“动力”上入手。对于爱学习的孩子的来说,新旧知识的衔接、对上学期的学习总结,在其自信心的引导下,感受到成长的骄傲感和自豪感,会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并快乐地迎接新学期。

而对于不特别喜欢学习的孩子,过多说教就会增加孩子的压力,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此时就先别提学习的问题,留待以后慢慢养成爱学习的习惯。此时最能调动孩子积极性的是,与孩子一起列出优点,以及如何利用这些长板更好地展现自己。比如,社交圈、能力的提高,能增加见识和有机会参加更有挑战的活动。当然,在增强自信心的基础上,能教会孩子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实打实地取得一点成绩就更理想了。

但是,大家需要知道的是,教育是一个整体,单独强调一个方面或只强调一种方法,都是无价值的。所以,父母一定要在思考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技巧,循序渐进。想让孩子在开学时就有良好的学习状态,那就需要孩子会思考、会真正的学习,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并没有冲突,不能结合的学习只是死记硬背,未来一定跟不上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