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方一所大学毕业后,山东乡下四叔家的堂弟就一猛子扎到济南,再也没有离开过。两年多来,他坚持在一家动漫公司做设计。虽然是新手,收入不高,日子过得不轻松,但堂弟说,在这里工作,至少让人有盼头,一旦回到老家,什么指望都没有了。

堂弟在济南坚守,无数像堂弟一样的年轻人也在大城市坚守。因高房价、高物价和竞争压力而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也重新逃回“北上广”等大城市,重新追寻自己的梦想。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年轻人无惧高房价等困难,如此留恋这些“居之不易”的大城市?

逃回“北上广”,有中小城市工作机会少、收入水平低等客观原因,有个人要求高、生活不适应等主观原因,而归根到底,还是社会公平的问题。一句话,在自己家乡的中小城市生活,底气反而更加不足。

小城市是熟人社会。和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发展慢,规模小。由于就业岗位有限,“拼爹”、拼人脉更加明显,裾带关系更加突出。生活在一些中小城市,职场上,靠的是关系,而不是能力。如果自己创业搞个小公司,一旦“上边”没有人,那么有关部门就可能三天两头来找你麻烦。本来,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大城市,就是因为在家乡没有“关系网”。如今“逃”了回来,重新与一直留乡发展的同龄人竞争“存量机会”,一个萝卜一个坑,无论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或企业职员等,还是没有优势,仍旧入不了“主流”。即便“侥幸”进了主流圈子,也不得不接受“潜规则”,放弃原本坚持的价值观。所以,在很多年轻人看来,与其在家乡厮混一生,还不如逃回“北上广”,靠自我拼搏杀出一条出路。

反观在“北上广”等大城市,这里也不是没有社会不公,但大城市资源多、起点高,是技术创新、商业创新最活跃的地方,平台大,机遇多。城市鳞次栉比的写字楼里满是工作机会,招聘网上的热门职位也集中在“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节奏快、信息灵,成千上万的公司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员工。只要肯努力,总会有希望。

从“逃离”到“逃回”,表面上看,这样的“折返跑”颇具戏剧性,其深层次原因却更加值得深思。中小城市是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也是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增强中小城市的吸引力,首先要加快发展步伐,调整产业布局、提升经济结构,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更重要的,是建立公平、有序的社会结构,赋予大家平等的发展机会,为年轻人创造更有利的就业环境。人们看得见希望,看得清未来,生活才有底气。
(以上新闻内容转自《中国新闻周刊》)

沪江小编:是要把青春安放在生活较于安逸的二三线城市?还是回到竞争激烈机会也多的大城市奋斗?最终决定还是要基于个人价值观。扪心自问你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相关这则新闻的相关词汇吧!

逃离北上广:flee Bei-Shang-Guang
逃离北上广是一种社会现象,即逃离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一线城市,是在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生活压力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在白领中兴起的思潮。

一线城市:first tier cities
一线城市指的是在全国政治、经济等社会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具有主导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大都市。中国目前被普遍公认的一线城市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中国五大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和重庆);另外一种说法是指北上广深(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

二线城市:second tier cities
二线城市指对本国的经济和社会具有较大影响作用的大都市,相对于一线城市影响小些,主要是地域性影响。在城市规模、基建、文化、消费等层面,二线城市一般均领先于本区域其他城市。

蚁族:ant tribe
“蚁族”,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而是“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

亚健康:Sub-healthy
根据调查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患者年龄多在18至45岁之间,其中城市白领、尤其是女性占多数。这个年龄段的人因为面临高考升学、商务应酬、企业经营、人际交往、职位竞争等社会活动,长期处于紧张的环境压力中,如果不能科学地自我调适和自我保护,就容易进入亚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