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季,最好的娱乐项目就是看电影了,不仅凉爽,而且富有趣味。近日《独行月球》备受欢迎,沪江英语为大家整理了《独行月球》票房破10亿,一起来看一下吧。

正在上映的电影《独行月球》尝试将科幻与喜剧融合。该片首日累计票房破3亿,首周末票房突破10个亿,不仅点燃了暑期档,也引发关注和热议。

《独行月球》有典型的科幻片设定,开篇就是人类为抵御小行星的撞击部署月盾计划。它又是一部有着风格追求的喜剧,导演、编剧、演员等主创主要来自“开心麻花”,叙事手法、表演风格带有鲜明的“麻花”特色。无论就影片类型而言,还是将其放在“麻花”作品的序列中观察,《独行月球》都着力于开拓和创新。

科幻+喜剧如何有化学反应?《独行月球》的台前幕后是怎样的?日前,我与路演途中的导演、编剧张吃鱼有了一次交流。

科幻是冷色调的,喜剧是暖色调的

科幻电影通常被认为是电影艺术、技术和商业的极致结合,也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电影创作生产水平的标尺之一。有《流浪地球》的成功在前,观众对国产科幻“上新”倍加期待,自然也会更加挑剔。《独行月球》是张吃鱼独立执导的第一部电影长片。他和他的团队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

“一开始是故事的一头一尾吸引了我。”张吃鱼说,开头是一个宇航员被“落”在了月球上,目睹地球遭到陨石撞击。“这个‘钩子’非常抓人,你会很好奇,这个人接下来怎么办?他误以为自己是宇宙唯一的人类,绝望中想要放弃生命,没想到,地球上的幸存者通过直播看着他,这个情境又符合开心麻花的风格。故事结尾既有升华又非常浪漫,我特别喜欢。”

让自己喜欢的故事与更多观众同频共振,这意味着,片中数不清的细节要扎实落地,还要攻克一个接一个的创作难题。

因为是科幻片,导演张吃鱼不便于进行传统意义上的采风,他找来大量相关资料研读,向专业人士请教。剧组有科学顾问帮忙构建未来世界观。创作剧本的过程中,科学顾问把握科学和文学两个层面的融合与平衡。剧本出来以后,又请来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全片进行梳理和辅正。宇航服、月球车、空间站、飞行器等道具和美术设计,也都有材料学、机械学、工业设计等领域的专家支持。

戏剧矛盾用科学的方式去解决,剧情编织要服从基本的科学原理,是这部片子的创作原则。比如,片中有一场独孤月驾驶月球车环月的戏。主角遇到一个难题,要完成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观众迫切想知道他该如何选择。这场戏充满了张力,却有较强的可信度,因为剧作中的方案依据的是月球的自转速度。由此,艺术想象落地为有真实感的故事情节。

不少细节是我们生活中常被忽略的点。比如,返回舱起飞时,指挥口令“10、9、8、7、6、5、4、3、2、1”,最后是念“零”还是“点火”?他们向专家求证。“小题大做”是为了扎实严谨,尽量避免出现硬伤。

“最大难点是如何让科幻和喜剧融合”。在张吃鱼看来,科幻和喜剧是两端的东西,科幻是冷色调的,喜剧是暖色调的。从最初的概念设计开始,他们就在不断调整,如果一味追求科幻,整个场景呈现的就是冷色调,喜感也就被冲淡了。反复权衡作取舍,求得最大的平衡,是他们的另一条创作原则。通常,宇航服是蓝色的,但这部片子里的宇航服是黄色的。冰冷岩面上行走着穿黄色宇航服的宇航员,代表温暖和希望。

我们常用特效来衡量科幻片的工业化水准。《独行月球》是一部大体量的特效片。全片特效镜头近2000个,占全部镜头的95%以上。为模拟真实月面,剧组100%实景搭建了一个月球基地。并在6000平方米的摄影棚中,铺设了200吨砂石模拟月面粉尘。

“是否做好一个生物,是衡量特效公司水平最直接的标志”。张吃鱼说,金刚鼠刚子就是他们攻克的最大难题。刚子的总镜头量占到全片特效镜头的20%,很多镜头的剪辑素材从交给特效公司到最终通过,持续做了一年到一年半。刚子咬了一口饼干,身后背景变成了大草原,片子里的这个镜头迭代了非常多的版本,耗时11个月。到7月13号的这一版,他们才认为可以拿出来见观众。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独行月球》票房破10亿,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七夕马上就要到了,大家可以去看看电影,相信可以温暖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