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消息,“菲编”Phoebe Waller-Bridge将与Amazon联合推出新剧,预计年底开拍!

 

也许你会对Phoebe Waller-Bridge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是她所做的工作你一定都有所耳闻:自编自演了《伦敦生活》(Fleabag),一举拿下三座艾美奖《杀死伊芙》(Killing Eve)的幕后编剧,把以男性为主角的原著巧妙地改成了双女主神作;更是前一阵上映的《007:无暇赴死》(007:No time to die)中唯一的一个女编剧......

 

 

恰逢今天是国际劳动妇女节,来聊聊菲比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毕竟,她剧中的女性多元且“非主流”:又丧又黑色幽默的Fleabag,在家庭事业间摇摆不定的女探员Eve,变态脆弱的杀手Villanelle... 而她本人,亦是一个才华横溢、个性鲜明的“新女性”。亚马逊的总裁都称赞道,Phoebe Waller-Bridge 是杰出的英国人才,一直在打破边界,和推动女性声音的力量 。她聪明过人、才华横溢、性格豪爽,在写作、表演和制作等多个领域都是行家里手。

 

1985年,菲比出生于伦敦西部,在家里的三个孩子中排行老二。她的家庭条件不错,父母也很鼓励她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小小年纪的她便有很多古灵精怪的想法,比如剃光头,幻想自己其实是一个小男孩。

 

Phoebe’s childhood imagination was never curtailed. When she went through a phase of dressing like a boy, it was “never an issue” for her parents, she says. “I was six or seven when I shaved my head, started wearing boys’ clothes and called myself Alex. It lasted until I was 10 or 11.” Her parents’ attitude throughout the tomboy years was “Do whatever you like.”

菲比儿时的想象力从未被削弱过。她说,当她经历像男孩一样穿衣的阶段时,这对她的父母来说“从来都不是问题”。“我六七岁的时候剃了光头,开始穿男孩的衣服,并称自己为亚历克斯。它一直持续到我十岁或十一岁。” 她父母在假小子时代的态度是“随心所欲”。

 

 

17岁时,她进入著名的皇家艺术戏剧学院学习。在这里,她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女性身份其实是一种束缚,称其为“残酷的觉醒”。哪怕是在戏剧表演这样看似前卫的先锋领域,女性角色总是难以摆脱某些刻板印象。

 

“The girls didn’t get many decent parts because not that many plays have them. I was always crying or dying or pointing at things. So I complained and said, ‘I don’t want to be the victim of things happening around me.’ “

“女孩们没有得到很多像样的部分,因为很多戏剧中都没有那样的角色。我总是在戏中哭泣、垂死或指指点点。所以我抱怨说,‘我不想成为我周围发生的事情的受害者。’”

 

幸好在戏剧学院的最后一年,菲比遇到了一丝曙光。当时剧作家切·沃克(Ché Walker)来学校指导,他形容那时的菲比“像一只沉睡的老虎,在戏剧学院的一些关于女性的驯化下变得太过'礼貌'和'听话'”。

 

尽管这样,他依旧能看出菲比被压抑的才华和愤怒。他告诉菲比,“你有权去愤怒。不要回避愤怒;愤怒是一种礼物。”

 

 

于是,沃克在剧中为菲比插入了一段其实和剧本没有多大联系的独白,在这段独白中,菲比充分地释放了自己的愤怒,对她来说,这一经历影响巨大。

 

从戏剧学院毕业后,菲比的道路并不是很顺利。她回忆,很多都是“临时工”。直到2007年,她碰到了编剧薇姬·琼斯(Vicky Jones)。两人因为工作而认识,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后来,琼斯因为无法忍受某个男作家的剧本而试图对其进行改编而被公司解雇时,菲比立刻辞职进行声援。

 

 

于是,两个失去了工作的女人碰到了一起,试图可以不被束缚地去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琼斯回忆道菲比是那种“会为了自己的美丽信念而拼命努力”的人。

 

“I’ll never forget what Phoebe did,” Jones says. “We went for a drink and talked about wanting to make theatre together. She has this beautiful belief that if you work hard and believe in yourself, you’ll make it work. That was incredibly catching just when I needed it most.”

“我永远不会忘记菲比的所作所为,”琼斯说。“我们去喝了一杯,谈到想一起做剧院。她有一个美好的信念,如果你努力工作并相信自己,你就会成功。那时我很需要这些,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她们在2007年9月创立了DryWrite剧院公司。在伦敦东部的一个小房间里,大家聚集在一起进行讨论。尽管演员和剧作家都没有报酬,但这个只能容纳40人的小房间里常常塞满了100人。在之后的10年里,她们为伦敦的多家剧院献上了100多部精彩的作品。

 

 

 

2016年,菲比带来了《伦敦生活》。这部剧的灵感源自菲比的一段10分钟的脱口秀,后来被她改编为戏剧。在爱丁堡艺术节上,BBC的戏剧编辑发现了它,并协助菲比把它搬上了荧幕。

 

 

结果,《伦敦生活》火了。Fleabag在英语中的意思是“随便、邋遢的人”,剧中的主角Fleabag也并不符合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女性”。她一点也不精致,会出糗,会崩溃,她的生活混乱,甚至连她自己也无法解释为什么总会从事一些出格的行为。

 

可以说,如果拿一些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去给Fleabag打分,完全是不及格的。

 

 

但在真实方面,这个形象可以说是直击人心。正如媒体所评论那样,“她在引人发笑的同时,也会让一股感伤席卷而来。她其实是在悄悄地拨弄观众内心深处的黑暗领域。”

 

“The joy and the pain for me is about tightroping between being a cynic and being a romantic—the tug between barely believing in anything and hoping for everything.”

“对我来说,快乐和痛苦是在愤世嫉俗和浪漫之间走钢丝——几乎不相信任何事情和对一切都抱有希望之间的拉锯。”

 

 

当人们喜欢对坚强的独立女性大唱颂歌时,菲比却聚焦到了女性脆弱和愤怒的一面。但这脆弱也不是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在社会的规训下束手就擒,而是主动地去选择,哪怕自己的选择是一团糟,也会面对着屏幕露出一个自嘲式的微笑,看似满不在乎,实则无可奈何。

 

2017年,在琼斯的介绍下,她担当了《杀死伊芙》的编剧。在她看来,这是个可以把自己关于女性角色的各种塑造付诸现实的绝妙机会。

 

“Now I can really spread my wings in terms of making these two characters sing without having to be confined by five jokes a page,” Phoebe says. “It feels like a departure but also like an extension of going deeper and deeper into different women’s psychologies.”

“现在我真的可以展开我的翅膀,让这两个角色歌唱,而不必被每页需要有五个笑话所限制,”菲比说。“这感觉像是一种解脱,但也像是对不同女性心理越来越深入的延伸。”

 

 

菲比做到了,并且完成的很漂亮。亚裔演员吴珊卓(Sandra Oh)的精彩演绎也为此剧加分不少,还凭此一举拿下了金球奖。

(《撞脸男星被劝整容,历经30年龙套生涯,她终于成好莱坞影后:身为亚洲人我很骄傲》)。

 

如果没有菲比的改编,吴珊卓不可能在这篇原著为男性的小说中担任女主;同样,如果没有吴珊卓的出色演绎,伊芙这个角色也不会那么立体和饱满。聪明的女编剧和优秀的女演员合力呈现出了这部绝佳的女性剧,可谓是“girls help girls”了。

 

 

在现实生活中,菲比可以说是她各种角色的延续。作为一个成功女性,她十分松弛,你也很难对她进行归类。

 

 

在艾美奖的获奖典礼上,她连续三次登台领奖,确实是拿奖拿到“倦了”。她的获奖感言也十分地真性情:“编剧真的很难啊,我写剧本就是为了拿奖。”“演戏也很苦啊,我演戏也是为了拿奖。”当主持人通知她第三次登台领取最佳喜剧奖时,她直言不讳地表示无语“This is ridiculous……”

 

 

颁奖典礼后的菲比依然穿着华服,却慵懒地躺在椅子上,一手夹烟一手端酒,彷佛刚刚的荣誉都只是过眼云烟,她想享受的只是这片刻的宁静。

 

 

As women, we get the message about how to be a good girl - how to be a good, pretty girl - from such an early age. Then, at the same time, we're told that well-behaved girls won't change the world or ever make a splash. 

作为女性,我们从小就被告知该如何成为一个好女孩,要乖巧、要可爱;与此同时,我们却又被告知听话的女孩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也不会引起轰动。 

 

于是,菲比塑造了一系列不按常理出牌的“坏女孩”,而她本人,也在时时刻刻洒脱地做自己。

 

 

今天是国际劳动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men's Day),愿每一位女性,都可以做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