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CSE)对于口头表达策略的解释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CSE)对于口头表达策略的解释如下:
口头表达策略指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在完成口语交际任务时运用的交际策略,包括规划、执行、评估/补救等方面。
九级 |
能根据听众的社会文化背景自如有效地调整表达内容和方式。 能通过话轮转换、直接或间接引用等手段自然地融入并引导会话。 能使用有效的方式掩饰错误并及时修正。 |
八级 |
能根据不同目的和听众进行规划,使表达更有效,更具说服力。 能利用恰当的修辞手段或幽默的语言增强口头表达效果,达到交际目的。 能借助迂回的说法,轻松地弥补表达的缺陷。 |
七级 |
能经过准备,根据听众和交际目的,调整讲话内容和表达方式,增强表达效果。 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发言愿望并保持发言权。 能通过提问来确认他人是否理解,并做出进一步解释。 |
六级 |
能在即兴演讲前整理思路,组织要点。 能对他人的发言、插话等做出恰当的反应和评论,使讨论继续进行。 能及时纠正自己口头表达中的语言错误。 |
五级 |
能通过准备或演练,合理调整讲话内容,增强表达效果。 能适时地概括讨论内容,确保讨论不偏离主题。 能通过提问确认对方是否理解自己的谈话内容。 |
四级 |
能根据谈话者的身份选择不同礼貌程度的表达方式。 能在日常交际中争取并把握说话的机会。 能在无法理解他人意思时,请求对方进一步澄清所说的内容。 |
三级 |
能在日常交际中根据场景选择恰当的固定表达方式。 能采用间接解释或造词策略完成交际任务。 能在听不懂的情况下,请求对方重复。 |
二级 |
能在简单的日常交际中根据场景选择合适的用词和语调。 能通过替换的方法辅助解释自己不会直接表达的信息。 能意识到自己的发音错误并及时纠正。 |
一级 |
能在听不懂的情况下,用简单的词汇要求对方重复。 能在表达遇到困难时,用简单的手势或指示代词来辅助表达。 能用肢体动作对简单的提问进行回应。 |
口头表达策略:规划
第一级的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较少涉及口头表达中规划策略的运用,故不进行描述。
九级 |
能根据听众的社会文化背景,自如、有效地调整表达内容和方式。 |
八级 |
能在正式演讲和辩论中根据不同目的及听众进行合理规划,使表达更有效,更具说服力。 |
七级 |
能在演讲前针对不同目的及听众,选择并组织合适的信息和观点,以更具说服力。 能根据对方的措辞,适时选择或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 能在对话中根据对方的态度、情绪和意图,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能在演讲时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开场和总结,如引用名人名句、轶闻趣事等。 |
六级 |
能根据讲话场所及听众的类型和数量,选择使用合适的语调、音量和节奏。 能根据表达内容或目的,选择不同复杂程度的句法结构。 能根据时间顺序、主题模式、因果关系等逻辑手段,进行告知和劝说。 能在即兴演讲前根据主题清晰地整理思路和组织要点。 能根据不同的交际情景、对象、目的,合理选择语言形式,实现不同的交际功能。 |
五级 |
能通过预先演练,合理调整演讲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 能根据交际需要,使用恰当的非言语手段来辅助表达。 能选择不同的辅助手段,如音/视频、图表等,进行有效交流。 |
四级 |
能在演讲前,根据话题要求选择适合的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能根据聊天对象选择不同礼貌程度的表达方式。 |
三级 |
能根据交际需求,选择适当的方式表示问候或与他人告别。 能在日常交际中根据场景选择恰当的固定表达方式。 |
二级 |
能在简单的日常交际中根据场景选择合适的用词和语调。 |
口头表达策略:执行
九级 |
能通过话轮转换、直接或间接引用等手段自然地融入并引导会话。 能用机智、幽默的语言回避敏感话题。 |
八级 |
能在学术研讨会中切题地回应各方观点,总结支持和反对意见。 能在表达看法时恰当引用他人的说话内容。 能利用恰当的修辞手段增强口头表达效果。 能娴熟地利用恰当的非言语手段,如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等,达到交际目的。 能适时评论对方话语中的关键词或信息,获得发言权。 |
七级 |
能使用恰当的语句赢得发言权,保持住对方的注意力。 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发言的愿望并维持发言权。 能在演讲或报告中正确运用重读或断句传达特殊含义。 能在参加自己熟悉领域的会议时,通过提问和追问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能巧妙地转移话题,避免谈论自己不熟悉或不擅长的话题。 能在讨论专业话题时,回应他人的观点并客观地评论。 |
六级 |
能有意识地使用较为礼貌的表达方式,以保证交际氛围的和谐。 能对他人的发言、插话等做出恰当的反应和评论,使讨论继续进行。 能在表达观点、劝说、辩论时,使用典型的演说模式,如介绍、论述和结论等。 能在正式交谈中自如地发起、延续和结束会话。 能在正式交谈中使用恰当的表达,自然地介入讨论。 能通过有效提问,核实说话人的意图和观点。 能在长时间发言时通过重复、短时间停顿、拖腔等换得思考时间。 能在恰当的时机自然地接话、插话和结束交谈。 能在对方语言表达遇到困难时主动提供帮助,维持交谈的顺利进行。 能在自己表达遇到困难时主动转移话题,使交谈继续进行。 能在对方表达中断时主动转移话题,使讨论继续。 能在自己发言临近结束时主动邀请其他人发言,使讨论继续。 |
五级 |
能借助道具、数字媒体或可视化手段来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讲话内容。 能主动顺应他人的语言使用习惯,如使用网络语言等,使交流顺利进行。 能通过提问的方式,确保其他人理解自己的意思。 能通过介绍的方式,自然地将发言机会交给他人。 能利用常用句式或填充词,如“I mean...”、“You know...”等,为自己遣词造句换得思考 时间。 能在讨论中适时地概括讨论内容,使讨论不偏离主题。 能在表达遇到困难时,使用释义、举例、字面翻译等方法,迂回地表明意思。 能在正式讨论中,有礼貌地征询发言机会。 能根据交际内容和需要,准确使用非言语手段,如眼神、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等辅助表达。 |
四级 |
能在日常交际中争取并把握说话的机会。 能在谈话中重复对方所说的内容,以确保理解无误。 能在聊天中适时地回应对方,以确保对话顺利进行。 能在无法准确用词时弃难就易或用相似的词替代。 能使用中英文转换、字面翻译等手段,帮助对方理解自己。 能使用客套语开始交谈,提出问题或结束谈话。 能通过重复某单词或词组为自己换得思考时间。 |
三级 |
能适当借助图片或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描述或介绍。 能通过征询意见的方式,鼓励他人加入讨论。 能采用间接解释的方法顺利表达,如用 a kind of blue flower 表达“兰花”等。 能使用造词策略完成交际任务,如用 airball 表达 balloon 等。 能通过有声停顿,如 en、uh、er 等,来换得思考时间。 能在日常聊天中知道如何恰当地结束会话。 |
二级 |
能使用汉语来询问没有听懂的部分,以保证交际的持续进行。 能通过替换的方法(如用 table、chair 代替 furniture),辅助解释自己不会直接表达的信息。 能使用汉语词汇替代不会表达的词,以寻求帮助,使交际继续进行。 |
一级 |
能用肢体动作对简单的提问进行回应。 |
口头表达策略:评估与补救
九级 |
能在讲述复杂、抽象的概念时,根据听众反馈,进一步解释。 能在口头交际中使用幽默的语言掩饰错误,并及时修正。 |
八级 |
能借助迂回的说法,轻松弥补表达的缺陷,懂得运用回避策略。 能及时自我纠正不符合语用规范的口头表达。 |
七级 |
能判断口头表达中的逻辑性问题,并据此调整自己表达的内容。 能在理解遇到障碍的情况下猜测对方所表达的意思,使交谈继续下去。 能在不太熟悉对方口音的情况下主动提问以确认某些细节。 能在必要时恰当地介入他人的发言,请求其进一步澄清观点。 能在自己专业领域的讨论中通过提问来确认他人是否理解自己的意图,并做出进一步解释。 |
六级 |
能根据听众的反馈,重新遣词造句,更明确地表达意见。 能及时纠正自己口头表达中的语法、句法或用词错误。 能在发言时判断自己的语言、语速或语调对听众的影响,并适时调整。 能意识到并及时调整不准确或不恰当的措辞或句式。 |
五级 |
能通过重读强调说话要点,避免误解。 能通过提问确认对方是否理解了自己的谈话内容。 能在口头表达中及时自我纠正动词时态的使用错误。 |
四级 |
能在无法理解他人意思时,请求对方进一步澄清所说的内容。 能在被误解的情况下进行澄清或解释,帮助对方正确理解。 能在描述过去发生的故事时,及时修正时态使用上的错误。 |
三级 |
能在听不懂的情况下,用简单的句子请求对方重复,如“I beg your pardon?”等。 能在表达遇到困难时,主动向对方寻求帮助,如请对方提供合适的词语或表达等。 能在遇到不会表达的词语时,通过字面翻译进行补救,如将“长江”直译为“Long River” 等。 能在对方不明白自己意思的情况下,通过适当的解释或举例帮助对方理解。 |
二级 |
能意识到自己的发音错误,并及时纠正。 能意识到自己的话语中混淆了读音相近的常用词,如 daughter 和 doctor等,并自我修正。 |
一级 |
能在简单的口头交际中通过面部表情或肢体语言表示出自己没听明白。 能在听不懂的情况下,用简单的词汇要求对方重复,如“Pardon?”等。 能在表达遇到困难时,用简单的手势或指示代词,如 this、that 等,辅助表达。 |
- 相关热点:
- 英语能力等级量表
-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
- 英语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