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在此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经验和成果奉献给后来者。

1.时间安排
2.分项经验
3.后记

我的时间安排写的很详细,但不排除记忆错误的可能,而且肯定是存在不合理之处的。我几乎所有的经验方法和完成的任务都写在里面。由于我这一个月强度比较大,即使确实适合大家也不要勉为其难强行照搬,时间安排不是硬性的,我自己的经验能够给哪怕一位同学带来好处我都是欣慰的。

【时间安排】

我是6月开始准备,7月20号开始准备GMAT,到考完试正好31天。
另外要说的是,我在这个月内每天平均睡眠在5.5个小时,很多次都是天边泛白了才睡,太阳升起来就起床,包括考前最后一天也是睡了6小时。事实证明考前还是应该好好休息的,我考的时候头痛欲裂,浑身汗如雨下,在回家的车上晕死过去......
因此下面这个时间表,大家仅供参考,我觉得主要的内容是完成的任务、资料,以及某些方法。
但是我还是想说,每天8个小时别自满,其实人是可以一天学16个小时的。不上校内、不刷豆瓣、不玩游戏别自豪,其实人是可以连吃饭的时候都不瞟放在眼前的电视一眼的。我不是聪明人,而且身体素质一般,我能做到的,任何人都能做到,我死不了,任何人都死不了。

7.20上午——进行GMAT扫盲,看心经,制定计划,淘宝半价买的XDF网络课程

7.20下午-7.22——学习网络课程,跳着看,最短的时间内吸收有用的东西,那些胡扯的笑话段子跳过去,建立基础。新东方的东西很多是坑人的,比如刘硕那个“加强因果关系只有无因无果这一种形式”纯属明目张胆的误人子弟,据我总结起码就有4种形式,还有一些偏方,我认为这些偏方的使用价值在600分级别。我认为学XDF也好,看BY语法也好,都是入门作用,能够让你在进行OG,PREP语法笔记的时候,不至于每个题都消耗巨量时间去纠结,为的就是提高以后复习工作的效率,因为我觉得SC零基础的人直接啃OG的英语解释可能会很痛苦。

7.23——OG12 SC部分第一遍,看着英文解释+菜鸟手册做,做的过程中用EXCEL进行总结,第一列是题目序号,第二列是错误类型(比如“习语”),第三列是具体错误(比如“be able of doing是错的”),第四列是标志词(比如“able”)。日后复习的时候用第一列排序和第二列排序就分别是横纵总结,用第三列排序你就能知道某个语法点的用法,而第四列告诉你文中出现了某个标志词,你就要反应出来这个词会怎么考。这样以来可以针对某个语法点或标志词把OG12里的考到的题目都调出来做。我自己的总结在下面附件中,但因为那时候刚刚接触语法,对SC的认知还很幼稚,大家看看形式就行,内容可以忽略,千万别被它误导。

7.24上午——OG12第二遍,把120道题按第二列(错误类型)排序做了一遍

7.24下午-7.25——PREP语法笔记08第一遍,在做题的过程中,并没有按OG12的那种方法进行总结,而是做了另一个工作,我以出题点的标志词为词条,错误用法和正确用法为内容,按字母顺序记录在WORD里,实际上,这是比“按错误类型分类”更加细致的一种分类方法。比如able这个标志词,对应了如下内容:
1.表能力的少用被动结构,如able/have ability/unable to be done
2.(sb’s) ability/capability to do/ of sth对 of doing错
3.Ability表天生能力。Capability仅仅是一种属性
4.只有be capable of doing
这样随着PREP语法笔记08一道一道题做下去,词条的数目和内容不断丰富起来,在后来用PREP语法笔记07,Manhattan,OG,GWD的时候,也不断往里增添,最后形成了形似字典的一部语法总结,这个语法总结在熟练之后的特色就是,在做题时,看到选项中的某一个关键词,立刻就能反映起来这个词的错误有哪几种,正确的用法有哪几种。比如按照我最后的总结版本,看到whereas立刻知道有两种考法,遇到whether立刻想到有4种考法。看到to do立刻想到有6种考法。我在考试前8天每天上午看一遍自己总结出的这个“语法词典”,这种标志词破题法在熟练之后就融入到感觉中,而且鲜有遗漏。我的总结在附件中,因为是自己熟悉的东西,很多内容写的特别抽象,有些后期发现是错误的也没来得及改,所以大家主要还是看看形式,总结这个工作必须自己完成。

7.26——PREP语法笔记08第二遍,仍然是按照题号顺序做的,很熟练的语法讲解就跳过。

7.27——上CD逻辑板块扫盲,大体看看别人的逻辑方法,特别是lawyer前辈的思路,做完OG12CR部分,然后重新把上午看过的心经再看一遍,会有新的体会。

7.28——OG12 CR第二遍,在这一编中,我做了这样一个工作,根据题干的内容分类和答案的形式,我的分类大致有以下几个:

措施型——提到某个措施以及想要达到的目标
应作型——作者认为(不)应该做某事,以及带来的好处/坏处
预测型——基于某些现有条件,作者预测其带来的后果
因果型——已经发生的两件事,作者在其中建立因果关系
推因型——基于已经发生的一件事,作者推测其原因
矛盾型——两件按理说不应该同时存在的事物
GAP型——推理链环节缺失

而每种类型对应的答案形式也加以总结
比如对于“措施型”,我总结出一下几种答案形式:
——措施的制定依据的前提错没错(导致措施根本不会有正效用)
——措施理论上成立,实践上是否困难
——措施运用用能不能达成目标——新的抵消因素
——力是否用在关键处
——措施自身有没有反作用
——想达成的目标是不是根本就是痴人说梦(出现于找错题中)

这种分类和lawyer前辈的分类是不同的,而且无法覆盖所有的题目,如must be true,bf题。大概只能覆盖80%,我做逻辑的方法主要是先根据自己的方法在读题干的时候就预测答案,比如看到说措施就知道答案脱不了这6种,读选项的时候看到正确选项自然很有感觉,然后再用lawyer前辈的方法进行验证,并总结必错关键词。

7.29-8.6——OG12 RC+补充资料以小安阅读法进行三遍。前4天每天20篇过完第一遍。中2天每天40篇第二遍,后2天每天40篇第三遍。我在给自己扫盲时就知道小安阅读法,仔细看过其操作步骤,但是始终无法参透其核心作用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按部就班的过了3遍OG12+补充资料就能在阅读上功德圆满呢?小安阅读法在这几天的过程中到底能教会我们什么?能不能用更短的时间学会这些东西?带着这几个问题我仔细查看前人操作的过程、结果,和小安的原始说法。最后我得出了一下如下结论:

1小安阅读法让操作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题型分类方法
2小安阅读法让操作者自己总结出文中易出题目的细节点
3小安阅读法让操作者自己通过题型分类总结,明白每种题型的答案设置方式
4小安阅读法让操作者在第三遍的过程中,运用和熟练自己得出的方法
5小安阅读法让操作者的极其高强度的阅读练习中,提高了阅读、定位和记忆能力

在明白了小安阅读法的作用之后,我发现3遍真的是最少的遍数,确实精髓(允许我在此表达一下对诸位前辈的崇敬之情),不能再省。
据此我指定了适合自己的小安阅读法,三遍:

第一遍:
拿到一篇文章我进行如下步骤:
1读文章
2做题
3看OG解释
4把题目分类,我直接按OG12的分类,并没有自己的分类
5把细节题准确在文中定位,看看这个考察点是什么,是对比、转折、比较级、态度....
6总结还是使用EXCLE,共9列
:阅读篇号,领域(如商业),套路(如新旧对比),结构(如老观点-老观点的坏处-新观点),题号,题目类型(如supporting ideas),考察点(如比较级),破题方式(如直接定位),细节标志词(如exceed,这一列只有那些定位原文的题目才有)。这种总结方式,相当于把小安阅读法想让我们知道的东西,都总结出来。我的总结在附件中,大家参考形式,内容尽量摒弃,怕误导大家,形成自己的思路永远强于照搬别人的方法。

第二遍:
读文章,每段读完一句话总结大意,看到自己认为可能成为考点的细节就标记(虽然有第一遍的印象,知道哪些内容出题哪些内容不出题,但硬要根据第一遍的总结把所有你认为能出题的内容标记)。读完全篇用1-2句话总结。脑中画出逻辑结构图。然后做题,细节题强迫自己不定位原文(肯定有很多题是有困难的,因为确实有部分题考察的是普通细节)。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使得读者在考场上读文章的时候,对于GMAT喜欢考察的点高度敏感、记忆清晰,看到某些标志词(像more than什么的)浑身如触电一般。实际上也是让读者自己知道了哪些该细读,哪些该略读。

第三遍:
把自己感悟到的,应用于第三遍中,并尝试去做新题。

以下的时间表互相之间会有重复,因为我把执行固定任务的数天时段放在一起来表述。

8.7上午中午——看完了前辈分享的manhattan总结,新语法点记入“语法词典”

8.7晚上——极粗略浏览了OG12数学部分,背了GMAT和GRE所涉及到的数学词汇,不熟的用标记标注。

8.7-8.17——号每天在考试时段做两套GWD,中间休息8分钟,50道PREP语法笔记07(做完之后又弄的大全)、30道PREP语法笔记逻辑,4篇阅读。我对GWD的总结非常草略,仅仅是把语法部分的新考点放入那个“语法词典”中,因此没有值得一说的经验。我的GWD错误率开始在8个上下,后来减少到5个以内。

8.8——把到当天为止的所有数学机经做了一遍(当时好像是260题左右吧),我真不知道有位前辈一上午做完400题是怎么做的,这300不到的题我做了一上午加一晚上。

8.9——把阅读机经总结一遍。我总结阅读机经的方法是,把每道题的所有版本凝聚成一篇,不遗漏任何信息,也没有重复信息,把所有机经提供者回忆起来的题目列在下面。在这个整理过程中,题目的逻辑自然烂熟于心了,特别是那些多达十几个版本的。值得一提的是,我把机经提供者的答案背了,一来我有信心到时候不受影响,二来怕万一时间不够能够顶上。此方法仅供参考,如果思路易受影响就不要采用。

8.10——整理逻辑机经。我上文提到过自己喜欢针对题干内容进行分类,所以我看到逻辑机经时,就根据题干想此题的答案有哪些种可能,因为机经提供者有时忘记题目问法,是加强削弱还是别的,所以根据题干内容进行的答案预测就能起到比较好的作用。而针对机经提供者的答案,我也是照背不误,原因同阅读机经,也是仅供参考。

8.11——总结出自己的模板,我使用的模板原型是高山5.5的那个,逻辑思路用的这位前辈的,但表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动,一定要改到面目全非,每一句完全不一样。我在此期间到句酷上查找想要表达的中文意思用英文怎么说,此网站可靠度不明,而且我的作文分也没出,所以仅供参考。

8.11-8.17——每天看更新的机经,看一遍自己的SC总结,到最后实现了看到标志词不看其他选项就能回忆起此词有几点需要注意。写一篇AI一篇AA,各400字左右。

8.12——整理作文机经。针对每道AI,把自己的总观点,分观点用中文各一句话写出来以备回忆,然后脑中用中文表述,遇到无法翻译成英文的词汇用格灵斯查找,然后写在机经里。OG SC部分的第三遍(两遍相差如此多天,我不知道合不合适),现在看OG的时候,发现当时的想法很多都很幼稚,而且很多题都豁然开朗。

8.13——整理作文机经。针对每道AA,寻找3个错误,中文各一句话写出来,然后脑中思考举例反驳的例子,遇到无法翻译成英文的词汇用格灵斯查找,然后写在机经里。OG CR部分的第三遍

8.14——看完GMAT红宝(我词汇量比较好,确实是半天把GMAT词汇秒掉的)

8.15——把遇到的SC和CR不懂的在CD上查找,有的查不到也无所谓,

8.16——重新做一遍数学、逻辑、阅读机经,数学此时已经300多了

8.17-8.18上午——过了一遍PREP语法笔记08

8.18下午——坐车奔赴首都,路上堵车耗掉8个小时,晚11点住在维也纳酒店。我在天津上学,所以报的北京,当时忘了假期是呆在家里的.....

8.18晚上——看了数学机经最后的48题,默写了一遍AI和AA的模板,2点睡觉,瞬间睡着

8.19上午——8点起床,看了一遍阅读机经,数学机经想再看一遍但没看完,只看了200题,已经到中午12点半,左手面包,右手矿泉水就去了。监考老师感叹我头发好长,其实3个月没理了。

8.19晚——出考场,等了老爸好久,他到时我把成绩单塞到他手里,跳进车里昏死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