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语法:

语法绝对是重中之重,而且是绝对不能投机取巧的一个环节。我一战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提高英语能力了。一战二战一个月之间只是刷了便og,看了便manhattan,就开始模拟了。Og真的很重要,虽然很多NN都说要好好总结,可是自己亲自实践时,就发现总结不是说说那么容易的。下面说说我对总结og的感受:

og的题不是用来作的,而是用来研究的。研究每一个选项,每个选项的解释。正确选项相比于其它选项好在哪里。

(1)每一项答案的解释。官方的解释才是最权威的。其他培训机构说的再天花乱坠,也可能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原汁原味的解释才是最值得研究的。把这些解释往逻辑性,简洁性等og上要求的方向靠拢,培养正确表达句子的习惯。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og怎么研究:

1)Og第一题:

The Glass House Mountains in Queensland, Australia,were sighted in 1770 by the English navigator Captain James Cook, by whom they were named supposedly because its sheer wet rocks glistened like glass.

(A)by whom they were named supposedlybecause its

(B)by whom they were named supposedly and their

(C)naming them supposedly since their

(D)who so named them supposedly because their

(E)who so named it since supposedly their

 

空间有限,我就不把解释打出来了。我挑几个最重要的解释说一下。

A用到了被动语态,很多机构,资料都说被动不好?可是为什么不好?看og的解释。

By whom they were supposedly named is apassive construction that is unnecessarily
indirect and wordy, especially immediatelyfollowing another passive construction;

这里说被动语态在这里的应用是不必要和不直接的。

这时在脑袋里思考:说不必要,不直接:即说明这里主动语态能表达的意思用了被动语态。逻辑上理解:“说a 怎么b了就行了”没必要说成“b 被a 怎么了”。也总结出一点“主动语态比被动语态直接。”那就要问了,究竟什么时候要用被动呢?既然解释说是 unnecessarily 了,那什么时候是 necessarily?脑袋里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然后不能忽视后面的话:“尤其在另一个被动的后面”这又说明了什么?注意到og在最上面的解释还有一句“To avoid a wordy and confusing series of passiveclauses”注意这里的confusing。思考:这里是不是说明连续两个被动语态有一种平行的感觉,而这里的逻辑意思不平行,所以用了两个类似结构会confusing?那是不是表达平行的连续动作前面用被动,后面是不是最好也被动?脑袋里再打个大大的问号。

在自己的本子里或者新建一个excel文档写上“被动:OG1” 这样,以后再遇到被动主动题目添在OG1的后面。当你凑到5道类型不同的主动被动题的时候,就可以横向总结一下。主动被动用法基本上就可以找到主动被动的出题规律了。

每一道word要是认真总结起来能总结几页的word,我就不详细说了。

总之最后,总结完第一题,新建的excel文档里会出现下面内容
主动or被动:OG1

,ing :OG1

代词:og1。

连词使用:OG1.(and vs because)

这样总结下来,刷过一遍og,把每一项横向比较下,研究他们的区别,用法。思考“为什么这里可以用,那里不行?”“为什么这里有歧义,那里没有”……

Og中很多解释如果深入挖掘,会发现很多问题的,收获会很大。

2)再举个例子:og2 对于there be 的解释。

It is superfluous and pointless to say that people hope both that there is a recovery and that such a recovery is underway.

其实这句话很好的说明了为什么gmat不喜欢there be句式:因为你翻译的时候会把这句话翻译成两部分:这里有什么和这个东西怎么了。这个远没有直接说东西怎么了直接。

这也会让人思考:那there be什么时候是正确的? 那就是不superfluous and pointless的时候。比如想强调“这里有xx”这个概念。Excel上记下来“there be :OG2”接下来遇到there 用的好的地方,也记录下了,印证自己之前的猜测,并加以改正。

(2)注意每个选项间的不同。

Og是唯一的官方辅导资料,我觉得gmat为了彰显自己的语法功底,会力争把每个正确选项都变成最perfect的。至于prep和gwd的正确选项,会存在一些瑕疵,og是绝对不允许的。因此,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表达方式如果有不同,那就基本上正确答案的表达就是最完美合适的,即使其他选项语法上正确。因为语法上正确的选项OG基本上不会说这里用的怎么不合适的,这个需要自己琢磨。

比如og1题DE选项:

(D)who so named them supposedly because their

(E)who so named it since supposedly their

解释只说 e中it指代单复数不对,那么其他和正确的选项不同之处呢?

这就要自己比较了。先看到supposedly的位置不同。那么e的位置为什么好呢?这就涉及到了逻辑意思,尝试用语义解释:文中“因为可能是XX”作者推测的内容是“以什么命名”,而非推测到底是“原因还是结果之类”。可能后面接的是作者不确定的猜测。“因为”不需要猜测。(可能这里解释的不好,反正这里有个微妙的强调关系要好好理解。副词的修饰在很多题里会出现,但一般不是唯一的错误,但是应用好这一点,很多选项其实可以秒杀的)。

继续总结:since 和because 不同,because为什么好,因为because更能表达出强烈的因果关系嘛。

(3)总结的过程中注意一定要以逻辑为主,规则为次。很多规则都是只适用于大部分题。基本上没有适用于全部题型的规则。比如我在复习过程中总结的“代词就近”“同一句代词相同指代同一个”之类的规则全部被打破了。但是这些打破的题仔细分析真的有合理之处,即使打破所谓规则,也不会出现指代不清,歧义。

把og所有题这样办法看一遍,然后横向总结,得到规律后,就要开始看曼哈顿语法了。这里要选择性接受,曼哈顿里大约有百分之十的解释是不正确的全面的。

看完曼哈顿,脑袋里应该对语法有了大体的框架。这样子不出意外,语法的正确率应该会倒70以上。然后就要开始用prep,gwd题来验证自己的总结,巩固语法,发现新规律。

我在复习的时候才总结完一遍og就上场考试,没有时间系统的看prep语法笔记,只是作了几套gwd和破prep模拟,所以效果有的不是很好,到考试前的几次模拟语法大概错两个左右。我觉得如果按照之前的要求,把prep语法笔记也好好研究,语法基本上可以达到至多一个的程度。

语法题做到最后的感觉,熟练的掌握了语法形式不同带来的逻辑不同,每一个微妙的细节都可以用来排除选项。比如限定性修饰还是非限定性,用定语从句还是分词修饰,用不定式表示目的还是for doing 表示。这里都有很大的逻辑不同。定语从句会有种强调名词的感觉,限定性修饰会有种缩小范围的感觉,具体的感觉我就不详细谈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最后总结下语法的复习过程刷og--manhattan---prep,gwd。这里记得,manhattan的第九章那些习语最好了解一下,还有一本gwd介词。做题的时候很有可能遇到,事半功倍。自己总结的规则和习语,介词区别,应付语法题足矣。

语法的做题时要记得:遇到动词找发起者,遇到代词找指代对象,遇到时态想时间,遇到比较词找前后比较对象;遇到连词找平行。基本语法错误应该就没有其他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