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星辰,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六级成绩664分,获第二届沪江网六级三等奖学金。

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才好,应该是刚开始接触英语的时候吧。我的家乡是山东的一个小城市,教育水平比较低,所以我从初一才开始学英语。那是对英语的兴趣还是蛮大的吧,这得益于母亲对我的教育,她跟我说她上学时最喜欢的一门课就是英语了,在她的潜移默化下,我开始就很喜欢学英语,而且自告奋勇做英语课代表,呵呵。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基础还算好,初中时每学期都有英语课本的录音磁带,我的英语启蒙就是从这一盒盒磁带开始的。在母亲的督导下,我会经常听录音,并且跟读,练的时间长了,发音就比较纯正了,很少出现Chinglish的读音,这应该是初中的英语学习给我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吧。

初中的英语老师非常严厉,但对我很nice,经常给我一些学习方向的指导。记得很清楚她向我推荐《走遍美国》和《疯狂英语》两种书籍,后来我去新华书店买书,觉得《走遍美国》太贵了,就买了本李阳的《疯狂英语》,回去一听就被吸引住了,因为李阳的学习方法:不断的说、不断的练,直到脱口而出,正是我当时很喜欢的学习方法。那本《疯狂英语》和后来买的《脱口而出》,每盘磁带都听过不下五十遍,我现在想不通当时为什么那么喜欢听英语磁带,以至于睡觉的时候还在放着复读机。这两本口语教材,不仅帮助了我的英语学习,还帮我建立了学习英语,或者说其他任何东西的信心,因为那时候很幼稚的认为,学习知识只要通过反复的训练就可以掌握。

走遍美国网上购买更便宜>>

后来升高中了,14岁的孩子独自去外地念书,的确有不少不寻常的经历。可能过多的关注于生活,或者由于突然无人约束而稍显放纵,英语不知不觉的落下了,考试成绩也不怎么理想。到了高二,忙着学科竞赛,学习英语的精力又少了许多,只是跟着老师的课程同步的背单词、背课文,庆幸的是高二的逃课热潮没有影响到英语的正常学习。之后,有幸运的拿了竞赛的一等奖,获得了保送资格,也意味着我的高三生活与其他同学的紧张完全相反。闲暇之余,就重新重视起了英语。自从保送之后,就一直想以后的生活,或者说出路(那时候还不知道职业规划是啥东西), 然后就一直憧憬着出国,去美国读博士,觉得这才是我的终极目标。现在想想也挺可笑,小学时的《哈佛女孩刘亦婷》红遍了中国,所以去美国名校读书的观念在当时是根深蒂固的。基于兴趣也好,出国的需要也好,反正高三就立志要学好英语了。有意思的是,我误打误撞地选择了自己最适合自己学习英语的方法,集中突破法。大概用了20天背四级单词,15天背六级单词,再用15天背托福单词,两个月的时间把词汇量从高中水平提高到了托福水平。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挺不可思议的,非常惊讶当时的学习毅力。后来又集中突破阅读等其他部分,在高中毕业时,我的综合水平已经远高于同学的平均水平了。

点击获取专业英语学习指导,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的方法>>

终于讲到大学了,因为高中就在外地一个人上学,所以对大学生活没有那么期待,反而比较冷静的思考自己大学期间的规划。那个时候,出国读书的思想仍然占据支配地位,所以我刚入学就把要参加的英语考试时间表订好了。其实入学时英语考试对我打击挺大的,因为没有考好没能进入提高班,当时挺郁闷的。后来才知道上海有中高级口译这种考试,也报了班,还学了很多词语句子的翻译。大一下的时候,又用集中突破法突破了听力的瓶颈,整个学期每天听写一篇VOA Standard English,需要一个小时,而且听写完后非常累,但收获非常显著。大二的时候迷迷糊糊选进了提高班,发现自己的听力水平在提高班也是比较优秀的几个之一。

每天一篇VOA>>

大二上学期就开始准备GRE了,一个月的时间背完的单词,在这学期又上了新东方的GRE培训班。有了GRE的词汇水平,普通的阅读基本上不会难到我。后来又复习了作文,突破了最后的一个环节,这个时候,六级考试的四大部分就已经完全在我掌握下了,考试前也没怎么准备,甚至连考试时间都记错了……整个考试下来,对题目没什么感觉,但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分数,呵呵~

记流水账的把我学习英语的过程写了一遍,自己也在回忆中慢慢地审视自己,我的优点和弱点,以及我个人的性格和习惯对我英语学习的影响,还是有许多的感叹。可能读者已经发现,我的英语之路最关键的三个元素就是兴趣、毅力和方法。而这三个元素,不仅对我的英语水平,也将对我的未来,继续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