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自测:你有拖延症吗?

以下5条若有3条以上符合,恭喜,你已加入“拖延症候群”。
1.从工作清单中首选最不重要的做,越是重要的反而越拖延,越是临近时间点,越想做其他事。
2.每次开工都要整点开始,一点半、两点……
3.在决定静下心来做事之后,还要先跑去冲杯咖啡、泡茶,总在等待“好心情”或“最佳状态”开工。
4.不容许任何人侵占或浪费自己的时间,结果最不珍惜时间的那个反而是自己。
5.在执行一项工作的过程中,一旦有什么想法或突发事件,就抛下手中工作不顾。

当自称拖延成为一种时尚

“每次打开跑步机决心锻炼减肥,就觉得应该先弹会儿琴,打开琴又觉得光弹琴不写歌浪费,于是打开电脑;然后上网乱看一小时;脑子被搅乱,无法写作,便上楼吃饭,吃完饭脑袋缺血,必须睡一觉,临睡时安慰自己虽然吃完了就睡会长肉,但是睡醒了会去跑步机上锻炼减肥……”音乐人高晓松的这则微博后面跟了近1500条评论,粉丝们纷纷表达自己的共鸣——原来我也有“拖延症”!

“时间紧迫往往逼得我才思泉涌”,“每次因为拖延症内疚的时候,一想到王家卫,顿觉自己很靠谱”知名写手、编剧柏邦妮和宁财神先后在他们的博客、微博中感叹道。

不仅仅是现代,追本溯源不乏有许多举世闻名的“拖拉机”:达·芬奇因为患有拖延症,遗留的未完成画稿居然占到他作品总数的三分之二;维克多·雨果更是为了克服拖延,强令自己赤身裸体地写作,以使无法外出,不受干扰……

如果说以上名人们的拖延给人一种亲切的幽默感,相比之下,常人的拖延却并不总是那么“好玩儿”的事情了。有统计显示,80%~95%的学生都有拖延的毛病,更有甚者,已无法控制的被拖延影响到正常生活,甚至不能完成学业,痛苦不堪。

【本期人物】
于海成,网名:高地清风
“战拖会”创始人
豆瓣网“我们都是拖延症”小组管理员

部落主页://bulo.hujiang.com/yuhch/

“战拖会”:拖延症互助组织

“明明知道那么多事情堆在眼前:摊开的文件、散乱的衣橱,或者只是一个该打的电话、一封该发出去的邮件,还有自己焦急不安的小心脏,我们还是边咬着手指甲,边也许只是发呆地说,再呆一会儿,就一下下……”这一段是豆瓣网 “我们都是拖延症”小组的介绍文字。

自2007年建成以来,这个小组的成员数量发展迅速,平均每日高达30人次。许多成员甚至坚持每天到小组发帖报到,立下当天的目标,隔天再来检查自己的完成情况,立下新的目标,以此督促自己戒掉拖延的恶习。

然而随着小组人数的不断增加,加上成员们本身的拖延习惯,豆瓣小组早期的功能设置越显不足,许多“治疗”常常到后来就不了了之。2010年7月,由该小组核心成员进一步发展、成立了“战拖会”(),全称“战拖心理成长会”,主要由侧重“传播拖延知识”的战拖会官方网站、“支撑战拖互助”的战拖学园(论坛),其前身豆瓣网“我们都是拖延症”小组,“战拖会-挑战拖延症”即时消息发布官方微博等组成,目前各部分“注册拖延症病友”总计超过10万多人。

“战拖会”的会员们多为“80后”、“90后”,学生和媒体、设计、会计、律师等各行各业的白领各占一半。在他们看来,“拖延无孔不入,是一种和感冒一样普遍的现象”,他们秉持着“战拖根本上要靠心理成长”的理念,致力于普及相关专业知识,从而有效地应对和缓解拖延,做到“懂拖延,会战拖”,帮助自己和更多的“拖拉机”们把那些岌岌可危、却仍然不愿意丢弃的梦想,从拖延的牢笼当中解救出来。

他们定期组织包括团体心理咨询、读书会、电影沙龙、战拖专题讨论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活动,在网上发长帖分享自己的经验,交流“战拖”心得;他们还成立了“译场”,与出版机构合作,专门翻译拖延症书籍,相继推出了《终结拖延症》《拖延心理学2》两本书籍。

因“拖延”错失留学机会的战拖会长

“战拖会”的创始人兼会长于海成,网名“高地清风”,今年28岁,是北京师范大学进化生物学的在读博士生。2008年,他因为迟迟没有递交申请材料而错过了一次难得的出国留学机会,这次拖延症引发的“吃亏”,使他开始正视自己之前并未在意的拖延问题。

一次偶然的搜索,寻着引擎对“拖延症”这一关键词的引导,高地清风接触到了豆瓣网“我们都是拖延症”小组,加入小组后,他看到这里的成员们相继发帖“晒”出了自己曾为拖延付出的代价:有记者错过了重要的采访;有作家错过了出书的机会;有求职者错过了高薪的工作;甚至有学生因此荒废学业、丢掉文凭……这让当时的高地清风有种“找到组织”的感觉,他也积极地参与到大家的讨论中,凭着对成员们的热心与耐心,他迅速成为全组内最著名的活跃成员之一,并承担起了管理员这一要职。

据高地清风介绍,最初小组内有价值的帖子数量不多,成员们也没有意向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只是简单地使用励志帖、毒誓帖、监督帖等“土法”来试图改变拖延,他也加入其中,但感觉收效甚微,不断地拖延“复发”反而更加剧了内心的挫败感:拖延症最严重时,他接近抑郁,几乎对所有事情都毫无兴趣。

在不断与拖延症“实战”的过程当中,高地清风阅读了大量的相关书籍,2010年,随着“战拖会”在拖友们的欢呼声中成立起来,《终结拖延症》一书也经他和核心会员们译制问世了。在译制过程中对这本著作的反复研读,也使高地清风找到了与拖延症系统作战的方法,成功摆脱了拖延症候群的状态。

2012年,在高地清风的带领下,战拖会员们继续在“成功螺旋”的正轨上前进:他们将简体字版《拖延心理学2》引进内地,在这本书的前言中写道,“……本性并不难移,难的是在纷繁的豆瓣小组中找到对的那个组,在浩瀚的书海中找到对的那本书。一旦你找到了它们,人类理性与智慧的巨大能量波,也就扑面而来了”。

CCTalk语音公开课是免费线上课程先行者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脑成了人们的纸笔、邮件递送者、图书馆甚至是学校,这也使得网络越来越成了人们不愿意做事的罪魁祸首。有国外相关专家学者们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发现,50.7%的受访者承认他们有长期的“网络拖延”现象,这些人在网络活动中,有47%的时间用在磨磨蹭蹭上。

根据高地清风的推测,在内地的网络覆盖范围内,至少约有10多万人苦恼于他们的拖延症,这还不包含潜在或还未自觉的拖延症患者。相对于线下课程而言,线上课程所需要的工具或许仅仅是一副耳麦,以及一台联网的计算机,在这个互联网已经日趋发达的时代,学习者们可以尽享便利,不再受传统时间、空间、天气等其他条件的拘泥。

在“战拖会”会员们的强烈要求下,高地清风也精心准备了线上课程的方案,将在年前开展。在他看来,沪江网CCTalk语音公开课在免费线上课程方面“相当于一个先行者,一个经验很丰富的前辈,承担着任重道远的责任”。

近期,他也考虑为广大沪江网友们做一次语音公开课,希望帮助更多互联网学习者们避免线上学习容易造成拖延症的学习弊端,例如有针对性的甄选有需要的名师公开课进行收听、按时复习,做好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利用好沪江网校和沪江网的“21天”,将互联网时代的拖延症大流行对自己的影响减到最低,让网络教育成为更有效的学习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