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简称高能所)是我国高能物理研究、先进加速器技术的研究开发、先进射线技术及射线应用的综合性研究基地,具有以大科学装置为基础开展基础研究、开发与集成的多学科交叉综合优势,已成为对国内外高度开放的、依托大科学装置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大型综合性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有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和四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核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分部)、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重点实验室、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还建有中科院大科学装置理论物理研究中心。
  研究单位:实验物理中心、粒子天体物理研究中心、理论物理研究室、计算中心、加速器中心、多学科研究中心、高技术研发中心。 
  主要研究领域:高能物理、理论物理、粒子天体物理、加速器物理与技术、核探测器与核电子学、同步辐射应用、化学生物学、核分析技术及应用、自由电子激光、辐射防护、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等。 
  2010年2月全所职工总数近1300人,科技人员800多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 
  1988年10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和对撞成功,为我国粒子物理研究和同步辐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也使高能所从此成为世界八大高能物理实验研究中心之一,在τ-粲物理实验研究方面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北京谱仪1990年运行以来已得到一批在国际高能物理界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北京同步辐射装置是国内唯一的广谱辐射源,有5个插入件,13条光束线和14个实验站,每年为国内外的研究单位提供2000小时专用机时开展交叉学科的研究。在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地矿、石化、环境科学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同步辐射实验方法的优势,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实验成果。 
  2007年10月正式开工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项目,将精确测量中微子混合参数θ13。它的精确测量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θ13 是自然界最基本的未知参数之一,其数值的大小决定了未来中微子物理研究的发展方向,并且或许与宇宙中“反物质消失之谜”有关。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大科学装置,将于2013年前后建成。建成后,CSNS将进入世界四大散裂中子源行列,成为发展中国家拥有的第一台散裂中子源。 
  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此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中日合作建成的西藏羊八井广延大气簇射阵列是国际四大超高能γ天文和超高能宇宙线研究阵列之一。 
  高能所与世界几十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参加大型高能物理实验国际合作,并依托北京谱仪、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等项目,成功组织了以我为主的大型国际合作,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和高技术发展。为满足高能物理国际合作的要求,高能所于1986年建成了我国第一条国际计算机通讯线路,率先进入国际互联网,为我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978年至今,高能所共获奖200余项。其中,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北京35MeV质子直线加速器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τ轻子质量的精确测量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北京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ψ(2S)粒子及粲夸克偶素物理的实验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近10年来,高能所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及被引用的论文数,在全国科研机构中的排序均在前10名之内。 
  现根据发展需要,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