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政治学圈的圈友写信问我有关北大政府管理学院硕士面试的问题,他看到今年笔试排名第二和第六的两位落在了后面,使得信心受了打击。我自己没有参加过北大的硕士复试,但有过博士面试的经验。然后根据自己的经验回了信,下面是我的回信内容,供圈友参考,也欢迎圈友们谈谈自己的经验——

  面试问题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若是完全排除主观因素,是不可能的。有些外部因素,不必过多考虑(您似乎没有往这方面想,但这几乎很多人都这样讲,不妨多说几句)。比如我考博的时候,也有人说考前要与导师拉好关系,但我只到考完后,知道北大要录取我才想法问到王浦劬老师的联系方式,再向他问好。

  (这里有个地方需要说明一下,当年成绩是4月份出来,但我没有去打听,因为有一门专业课考得不好,自以为没有希望,因此一心一意找工作和结婚。后来[大概是5月8日吧]贾俐斌老师打电话通知我调档,我大吃一惊。这才与沈友军师兄联系,央求他设法找到王老师的电话。因为我自认没希望,但后来居然上了,在我的湖师大同学那里成了一个话柄)。我是在面试时才第一次见到他的(我们那一年考试是考完第二天面试,所有人都参加,与现在的笔试成绩出来后再择上线者面试不同)。在面试方面,我不清楚北大硕士生的面试程序,但我以为,关系方面一般是不会有多大因素的。比如王浦劬老师去年带了两名硕士,一位来自西北政法,一位来自中央财大,全不是本校的。所以,我想这里不去考虑老师的因素(事实上,以我的了解,多数老师其实并不喜欢那种走后门,先打招呼的做法),而只能尽自己的努力,来听天命。
来源:www.exam
  这里讲一点自己面试的经验。我不熟悉北大硕士是如何面试的,以我在北大考博的面试经历而论。当时面试人比较多,我排在前面,大约第六、七名的顺序罢。当时是抽签回答问题,每个人大约有几分钟的思考时间,然后依次去另一个房间接受面试。当时,我前面的几个人占用的时间太多,有一个韩国人不太会讲

  汉语(他后来没有上),另外几个人则可能是见到问题就滔滔不绝。总之那几个人用了近两个小时。还在第四、五个人的时候,老师们实在是听累了(想必如此),就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每个人回答问题的时间不能超过7分钟。但我前面一、两个所用时间仍然相当多(估计他们一向话多),轮到我时,对于老师的题目

  回答已经有了一个思路。然后我只回答了要点,每一要点简要说明几句。然后又回答了老师的几个提问。前后大约没有超过5分钟,当时我属于最快的一个。(后来还有没有更快的,不敢确定,但估计很难)当时自己对面试也没有底,最后通知录取我的时候,我想,也许我的面试还算是可取的。因此,我的经验是:(1)不拖拉(老师的时间很紧);(2)简明扼要。
这样,如果硕士面试与博士面试的方式大致相同的话,你会发现,面试其实并不如你想象的那么难。自己做好准备,当时别讲太多,自然一点。另外,我还曾做过博士面试的笔录,另一条经验:别吹嘘自己,把自己的理论抱负说得有多大。虽然这一条未必很重要,但眼高手低的态度终究不是很令人喜欢。

  此外,你说的北大硕士成绩排名问题,我找来成绩看了一下,初步估了一下,大抵上初试成绩的加权系数为0.14,而听力与面试各为1。初试第二名和第六名的淘汰确很可惜,但似乎不能全归咎于面试。他们在听力上的表面也乏善可陈,比如一个1.1,一个1.0,与他人相差1分多。前10名中有3个350多分,但听力全在2.0以上,这显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可见,加强听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不能全指望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