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報告在分析和總結當前跨國公司研發全球化的現狀特點和總體趨勢的基礎上,解析這一新的國際經濟形勢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的正面和負面影響,並總結新加坡、臺灣和印度等國家或地區研發全球化的對策;進而研究跨國公司在中國,尤其是在上海的研發投資及其給上海城市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最後提出了上海應對這一國際經濟形勢的戰略目標和對策措施。

 本報告在研究尺度上從全球到地方、從宏觀到微觀逐層解析;在研究方法上以規範研究和實證研究相結合,並以實證見長。 在資料的獲取上,除常規的圖書、資料和網路查詢外,著重通過問卷、訪談、座談和實地考察等方式,獲取大量第一手資料和資訊。課題組先後對通用電氣研究開發中心、羅克韋爾自動化(上海)研究中心、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拜耳(中國)有限公司上海聚合物科研開發中心、上海禹華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旭華生物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上海阿爾卡特智慧型終端設備有限公司、格羅利藥業科技有限公司、惠普中國軟體研發中心等九家在滬的外資研發機構進行了訪談和問卷調查。參加了伊士慢柯達公司大亞太區産品開發中心、SK生物醫藥科技(上海)有限公司、BASF染料化工有限公司、SSV上海索廣影像有限公司、上海貝爾阿爾卡特有限公司、聯合利華研究發展中心等單位的情況彙報座談會。還邀請國際著名研究全球化問題的專家作有關研發全球化的講座。除考察上海外資研發機構集中的各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外,還考察了臺灣新竹科學園區和臺北內湖科技園區,訪問了楊智科技、華幫電子和臺灣應用材料等著名高科技企業,並聽取了它們對在大陸、尤其是在上海投資研發的看法。這些調查、訪談、座談和考察是本課題得以順利完成的基礎。

 報告共分六章,第一章在總結跨國公司研發全球化的主要表現的基礎上,著重從行業特徵、地區格局、投資動機三個方面分析了跨國公司研發全球化的基本特徵和一般規律。報告指出,跨國公司的研發全球化主要表現爲海外R&D支出的增加、海外R&D機構的迅猛發展和專利的國際化。海外R&D機構是跨國公司在東道國專門從事R&D活動的部門,其數量的增多是跨國公司R&D全球化的最直接表現。從行業特徵來看,跨國公司R&D的全球化程度與各行業的R&D強度基本呈負相關,換言之,工業行業的技術密集性越高,其海外研發的比例越低。可見,跨國公司的海外R&D投資並不是集中在高新技術領域。從地區格局來看,跨國R&D的流入、流出主要發生在美國、日本和歐盟“大三角”之間。不過,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R&D流入、流出的地理分佈正在不斷趨向分散化,發展中國家, 尤其是新興工業化國家正在成爲發達國家海外R&D投資的新興市場;而一些發展中國家的跨國公司也紛紛到海外經營R&D,且發展勢頭十分迅猛。跨國公司到海外投資R&D的動機,我們將其歸結分爲三類:一是爲了實現技術的本地化,以支撐其在東道國的生産企業;二是爲了建立情報資訊視窗,跟蹤和獲取東道國和競爭對手的技術;三是爲了利用東道國的科技人才和研究環境,降低研發成本。

 報告第二章分析跨國公司研發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及其因應措施。跨國公司研發全球化促成了技術、專利等知識資源在全球範圍內的自由流動與優化配置,對於優化東道國技術創新體系、提升其創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如同經濟全球化一樣,跨國公司的研發全球化同樣是一把雙刃劍。跨國公司研發的全球化一方面爲發展中國家或地區技術創新系統的提升提供了跨越發展的機遇,同時也爲東道國的企業和國家創新體制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掠奪研發資源,對本已處於劣勢的發展中國家的衝擊將是巨大的。因此,如何趨利避害、化壓力爲動力,如何在跨國公司研發全球化中掌握主動,是各國或地區政府普遍關注的問題。報告認爲,R&D的全球化將有可能導致發展中國家本土技術的邊緣化、研發資源的流失、技術發展路徑的依賴和本土企業技術控制權的弱化,但同時會加快其研發資源流動、帶來技術溢出效應和跨越發展的可能性。報告還重點考察了新加坡、中國臺灣、印度三個新興工業化國家或地區的跨國公司研發投資現狀特點和應對措施,用翔實的資料說明正確的政策選擇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扭轉經濟發展滯後的劣勢,希望藉此爲中國在跨國公司研發全球化中實現經濟技術跨越提供經驗借鑒。

 在跨國公司研發全球化的滾滾浪潮中,中國作爲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政治穩定,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市場龐大,基礎設施優良,勞動力資源豐富且成本不高,成爲跨國公司角逐的熱土,紛紛搶灘中國研發。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已有不少跨國公司開始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特別是近年來,跨國公司迅速地在中國獨資、合資、合作建立了許多研發機構,而且這一發展正處於不斷上升的態勢。從“中國製造”到“中國研發”已成爲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中國在跨國公司全球經營中的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報告第三章從發展態勢、投資方式、投資來源、投資分別、投資行業、投資效益和投資動機等方面考察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研發投資的現狀和趨勢,並分析其對中國的影響,認爲跨國公司R&D的進入,彌補了中國的R&D資金缺口、帶來了先進技術和研發管理經驗、培養了一批高水準的人才、促進了人才市場的發育。

 上海作爲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已逐漸成爲跨國公司對華研發投資的熱點地區。據上海市外經貿委的統計資料,截至2002年底,在上海投資研發的外資企業已達80多家。基於對這些資料和調研結果的分析,報告第四章總結了上海外資研發機構的投資現狀和運營特點,並就選擇上海投資的動機進行了解析。調查顯示:上海的外資研發中心,既有大型跨國公司設立的全球研發中心,也有私人設立的小型實驗室;從研發性質和研發周期來看,目前大部分研發活動都與應用性研究和産品的開發有關,從事基礎性研究的很少;除從事獨立的研發活動外,它們還以多種形式與國內大學和研究機構進行廣泛的合作。這些外資研發機構投資上海的主要動機是爲了實現技術本地化、網羅本地科技人才和鞏固中國市場,而上海的優質服務、高素質勞動力、舒適的生活環境、接近生産地及良好的基礎設施,特別是上海良好的商業氛圍是吸引其落戶上海的重要的外在因素。

 跨國公司研發全球化將給上海帶來什麽樣的挑戰和機遇?跨國公司研發機構進入上海後,給上海帶來了什麽樣的影響?報告第五章著重探討跨國公司研發機構的進入給上海帶來的機遇、挑戰和效應。調查結果和理論分析均表明,跨國公司研發全球化和跨國公司在上海大舉投資研發的現實,雖然對本地的企業和研究機構形成一定的衝擊,但是從城市整體發展和長遠的角度來去看,它將直接增強城市的創新能力、優化國內創新資源的配置、提升城市産業和功能升級都將大有裨益,還有可能帶動地方創新組織融入全球創新網路。而且,隨著這些研發中心在本地的根植和壯大,其在人才和其他創新資源方面的集聚效應、技術和知識的溢出效應、研發管理方面的示範效應,以及由之帶來的經濟關聯效應等將逐步顯現出來。

 綜上所述,跨國公司的研發全球化和跨國公司研發中心紛紛落戶上海,無疑爲上海的新一輪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抓住機遇,上海則能趁勢而上,使其城市綜合競爭實力越上一個新臺階。爲此,在報告的第六章,我們大膽地提出了10年內把上海建設成爲國際産業研發基地的目標。報告從上海現有的産業基礎和國際經中心城市發展的客觀要求等方面論述了建設成爲國際産業研發中心的必要性與可能性,同時也從研發投入、人才結構、政策法規和創新服務體系方面指出了實現這一目標的困難和問題。報告認爲,上海是中國最大的製造業基地,強大的製造業實力和“四個中心”的初步形成爲其創建國際産業研發中心奠定了厚實的基礎,産業結構演化的內在規律和産業外移的外在壓力更需要其及時將産業由低勞動力成本爲優勢的生産環節向高價值鏈的研發功能轉移,而跨國公司研發中心紛紛看好上海則爲其國際産業研發中心的發展展現了美好的前景。最後從進一步吸引跨國公司研發中心、鼓勵國內企業在上海設立研發中心、提供研發貸款、構築研發人才高地、設立産業研發園區和改善研發創新環境6個方面提出了加快實施這一目標的若干對策, 並在此框架下,就各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措施和建議。

 我們的結論是:在跨國公司研發全球化這一大背景下,在跨國公司大舉搶灘中國研發的這一大趨勢中,上海作爲一個正在迅速崛起的國際經濟中心城市,有必要、有條件、有能力創建國際産業研發基地!這既是上海因應跨國公司研發全球化的對策,也是上海提升城市綜合競爭能力和國際競爭實力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