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中国继续深化改革战略机遇期,也是上海继成功举办世博会后并继续世博效应的关键一年。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但需要战略眼光并不失时机地把握。身处今天,如何在未来各行各业职场上能做到游刃有余,你我都在关注。

航空航天

背景:航空航天产业属于战略性先导产业。世界航空航天市场总额已高达数千亿美元,并且正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稳步增长。中国近年来在该领域的投入明显增加,一系列鼓励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陆续出台并实施。2006年,中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全年总产值为828.01亿元,200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约900亿元,增长8.7%。2007年以来,大飞机项目上马,“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首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支线飞机ARJ21—700下线,神州七号将于今年发射上天,这些都将进一步推动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加速发展。

中国航空航天产业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具备高成长性,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市场化迫在眉睫。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将为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契机,进而拉动民航飞机需求的增长。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15年国内对通用飞机的需求为6000-7000架,未来20年内中国民航将需要补充2800多架客运飞机和400多架货运飞机。

看点:以自主研发大型民机和ARJ21支线飞机的研制为核心,在上海培育我国的民用飞机、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研发,航空零部件组装和转包生产制造基地;加速发展民用航空运输、服务保障业,促进民用航空制造业。

伴随着“登月”的日益临近、大飞机翱翔蓝天,航空航天人才的需求必定越来越多,包括航天飞行器总体设计、航天产品推进技术、航天产品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航天产品光电通信技术、航天产品能源系统设计、航天产品热分析、设计与控制、航天产品力学及环境工程、航天产品计算机技术、航天产品仿真技术、航天产品可靠性设计技术、航天产品遥感、遥控、遥测技术、航天产品微波成像及图像处理技术、深空探测技术、航天产品制造工艺技术、航天产品新材料、航天产品质量管理、航天高级经营管理。

现代服务业

背景:未来五年上海将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有专家预测,到2012年,本市的GDP将达到2.1万亿元,其中1.1万亿由服务业创造。纵观全球,国际大都市的产业结构有“两个70%”的现象,即在大都市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占GDP的70%,在第三产业中占70%的是生产服务业或者专业服务业。从上海的实际来看,第三产业的GDP比例刚刚超过50%,其中,为企业提供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生产者服务比例仍旧不高,这既说明我们的差距,同时,也可以被理解为我们尚有很大发展空间。从国际经验来看,人均GDP在5000-10000美元之间,服务业的需求将呈现加速发展的格局。目前,上海正处在这个发展阶段。

看点:从未来发展的角度而言,金融专业可谓上海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中之重,企业领导、经营管理、风险管理和控制等金融管理人才;产品研发、宏观经济和政策研究、行业研究、贵金属交易研究与开发、银行卡鉴证、利率研究、核保核赔等金融研究和技术支持类人才市场营销、投资银行业务、资金交易和资产管理、基金经理、基金销售、保险精算、再保险等金融业务经营类人才,都将被各家金融机构奉为上宾。

与此同时,还需要提醒的是,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研发、设计、技术咨询、会计、法律等专业的需求也不可小觑,在一些国际大都市经济发展中唱主角的几乎都是这些专业,因此,立志选择现代服务业有关专业,待到毕业时节,为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做出自己的贡献,可谓正当其时。

港航物流

背景:有关报告表明,下一个十年,洋山深水港将基本建成,可形成10多公里深水岸线,布置30多个泊位,通过能力1500万标准箱以上。目前,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两千万标准箱,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一,上海港已成为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最密、覆盖面最广的港口,上海港的国际竞争力飞速提升。对此,业内人士乐观的估计,上海港将有望在5年内,超越新加坡和香港,一跃成为世界集装箱吞吐量第一大港,到2010年,上海将基本确立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到2020年,建成国际航运中心。

看点:2012年成处在向建成国际航运中心转变的重要关节点,港航、物流专业的人才需求依然坚挺。从航运企业的反映来看,船长、轮机长现在缺得“火上眉毛”,企业管理、航运管理、物流管理、国际货运、国际经济法等“软”专业人才捉襟见肘,因此,成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所需港航技术人才,从事航运融资、海事保险、海事法律、海事仲裁、海损理算、航运交易、航运咨询、公证公估、船舶管理、邮轮经济、货物运输、船舶租赁、码头服务、集装箱堆场、仓储服务、船舶代理、货运代理、报关服务、理货服务、内陆运输服务、船舶供应服务、船员劳务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人才、法律人才,都将成为航运和物流企业心仪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