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日益临近,考生们普遍感到莫名的焦虑:有的担心自己的复习还没有到位而高考马上就来了,不知怎么办才好;有的成绩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波动或下滑,对高考缺乏必胜的信心;有的因为父母或自己对高考的期望过高,但现实与期望总存在不小的差距,每天惶恐不安。省中小学心理健康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开基认为,良好的心态是决胜高考的关键。

科学减压

从改变观念开始

常年担负海南中学、海南实验中学高考和中考心理咨询的张开基认为,在最后的半个多月时间内,考生再想通过拼命的学习大幅度提高成绩已不太现实,但良好的心态绝对有助于考生在高考中正常或超水平发挥;反之,心理调节不顺则容易导致考生惧怕高考甚至是不想参加高考,这样的例子每年都会发生。

张开基分析,考前焦虑是每一个考生正常的心理状态,但高考并不是人生惟一的目标,即便考不上理想大学,考生也能在其他学校中培养自己的开拓思维和创新思维,人生的未来并不见得就比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要差。因此,考生不要把高考目标看得过重,每天都要笑对压力,展示一个全新的自己,并努力从中享受到学习和备考的快乐。

愉悦心态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现阶段,考生心理调节要做的最主要的两件事为:一是放松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每天都保持一个轻松、愉快的好心情。心理学实验证明,人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大脑处于高度活跃期,能够诱发知识更快、更准确地显现出来。反之,在高度紧张和焦虑的状态,大脑则处于堵塞阶段,具体表现为考生学不进去,容易烦躁,进而厌倦学习和考试。

二是考生要将已学过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这样才能牢记知识,加深理解。建议考生根据个人实际,每天都制订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表,并按时保质完成。要明白高考的考试规律首先是考前和考场的心态要稳定,其次才是知识和能力的比拼。要养成解题思路的条理化,答题的标准化,这样才能提升做题的准确率,在做对的基础上再考虑提高答题的速度。

根据往年的高考经验,张开基强调,自信心是考生高考成功的必备素质之一。提高自信心的方法为:第一,正确对待考试失败,以积极向上的心态看待成绩和学习;第二,扬长避短,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学科,肯定自己的成绩;第三,拟定可行的学习目标,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第四,换角度看问题,以积极心态发现积极意义,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第五、合理进行发泄,以求内心的平衡;第六,多和老师、父母、同学沟通,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更加自信地学习。

合理定位降低高考期望值

过高的高考期望,会使考生增加焦虑,增强考生的自卑感和挫折感,从而影响到考生的备考和考试发挥;而过低的高考期望,则不利于调动考生的积极心态和潜能的发挥,难以进入最佳的应考状态。因此,张开基建议考生要根据个人实际制定出合理的高考目标,适当降低高考期望值,这样更容易帮助考生正常或超水平发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张开基举例说明,曾有一名考生因为高考期望值过高,一心要考名牌大学,产生了考前焦虑。后来在心理老师和班主任的疏导下,适当调低高考目标,将学习的重心放在查漏补缺,重基础和技能复习上,而不是一心钻研难题和偏题,最终被心仪的名牌大学录取。

张开基强调,考生一定要明确高考既是知识技能的比拼,更是心理素质的比拼。建议考生以乐观的情绪来对待高考,不要互相攀比,只盯着排名。即使自己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出现成绩波动或下滑,重要的是要查找波动或下滑的原因,通过查漏补缺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心理调节有技巧 编写短语树信心

每年高考,总有部分考生“心事重重”,担心考前失眠怎么办?考中碰到不懂不会做的题怎么办?考砸了一科怎么办?会做的题想不起来又怎么办?

张开基建议,考生在进行考前或考场心理调节时要讲究技巧,碰到上述的正常心理现象时不要惊慌和害怕,适当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遇到心里烦躁学不进去时,可通过听听轻音乐或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缓解一下压力,等心情舒畅了再学习。

张开基介绍了一个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即通过自己编写励志、积极的心理暗示短语来鼓励自己,树立备考信心。如“我努力学习,我一定会成功”,“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别人能考好我也能考好”等等。

在应试技巧上,张开基建议考生提前半小时到考场,遇到熟悉的同学或老师时,报以微笑或击掌相互鼓励,主动向监考老师问好。在高考过程中如果某一科发挥不理想也不要过于自责。

最后,张开基送给广大考生48字调整心态秘诀:知高考确目标,信自己开潜能;讲方法是捷径,重平衡是关键;临挫折要面对,遇焦虑交朋友;平常心创佳绩,讲感恩迎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