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情结在中国由来已久,每年随着高考分数线的划定,各地的“高考状元”也随之新鲜出炉,毫无疑问,这些状元都是媒体和高校的宠儿。那么,这些状元的能力到底如何?在进入大学,甚至走上社会后他们是否一直都优秀?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极盛。王极盛于1999年中国高考改革后,开始研究高考状元,连续5年对全国300多名高考状元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及研究,被称为“中国高考状元研究第一人”。

智商并不突出但心理素质过硬

在大多数人看来,高考状元的智商无疑是最高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王极盛告诉记者,连续5年,他都对入学的高考状元进行心理测试和智力测试。考察的结果是,绝大多数高考状元的智力水平为中等水平,少部分的智力水平为中上。

他认为,在整个中国,目前绝大多数孩子的智力水平是差不多的,只有个别孩子智力落后,但这些孩子一般都上不了高中。当然,智商特别高的孩子也有,但这些孩子一般都不参加高考,已经直接保送了大学。

王极盛认为,现在高考考察的东西很大程度上和智力水平没有关系。它主要考察学生4个方面的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学校已经把过关了,高考考的就是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考试不是出考题,而是通过情景,通过试卷,通过试题,在这个特定的情景下,考察学生的心理素质如何。

王极盛说,从1996年到现在,他曾对将近4万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进行过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有32%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但对状元的测试来看,发现他们的心理素质都非常好,从他们的学习过程来看,同样得出这样的结论。

这些状元普遍都有信心,都能正确评价自己。王极盛认为,信心并不是抽象的东西,它表现为情绪的稳定性,以及会不会调整心态。据他研究,60.4%的考生不会调整情绪。其实,调整情绪的方法非常简单,做做深呼吸、听听音乐,或者在月光下散散步,这些都是调节情绪的有效方式。但许多学生不会,有的人一紧张就发慌,一发慌脑子就一片空白。还有的学生一到高考就紧张,一上考场手就发抖,这些都是心理素质不过硬的表现。

而状元们的情况正好相反。考察发现,他们都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困难和难题时,他们总能够尝试选择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其实就是心理素质好的表现。

王极盛说,关于高考,他写了14本书,400万字,最后归结为:高考成功近似等于“实力加心态”。实力就是科学文化素质,心态就是心理素质。这些状元为什么能成功,是因为从他们身上总结的规律和高考规律密切相符。高考就是考实力,考心态,二者同样重要。所以,越是临近高考,心态调整越是关键。

状元的父母绝大多数为工人农民

当记者问起高考状元的成功和他们父母的职业和修养是否有关系时,王教授告诉记者,高考状元的成功和他们父母的文化程度几乎没有关系。状元的父母大多数为中学文化程度,有的还是文盲。他们的职业绝大多数为工人和农民,小部分为自由职业者。这些人中没有大款,也没有人是教授。

并且,这些状元家庭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家庭都比较民主,父母的身教重于言教。这些父母对待高考都有一颗平常心,高考前也不给孩子施加压力。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状元从小到大都没有挨过父母的打。而考察的其他孩子绝大多数都挨过父母的打。王教授说,从这就可以透露出孩子的家庭教育是不是民主。绝大多数状元感觉自己和父母在人格上很平等,他们在家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对许多事情都有发言权,他们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和父母争辩。大多数家长在中学以后就不再管孩子的学习,这些状元从小就养成好的习惯,他们都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责任。

高考状元没有一个“高分低能”

对于“高分低能”的说法,王极盛说,1999年高考之前的状元他没有研究过,他无法评价,但对于1999年高考改革之后的高考状元,从他所访问的300多名状元中,没有发现高分低能的。

这些孩子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书呆子”,他们普遍是省里或市里的“三好学生”、优秀生,普遍都非常活泼,和周围同学的关系也都处理得非常好,帮助别人的情况很多。

进入大学后,绝大多数的状元还是在“第一梯队”,少部分在“第二梯队”,极个别在“第三梯队”。北大清华两校99级学生去年已经毕业,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70%左右的当年高考状元都因成绩优秀保送上了研究生;15%至20%的状元出国,并拿到了发达国家知名大学的高额奖学金;约10%的状元直接就业,多数人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有的甚至刚就业就有年薪10万元的酬金。

当然也有个别状元因沉湎于电子游戏而不能自拔,影响学习。王极盛对此非常痛心,他建议高校在新生入学后的“大学适应期”内不允许个人买电脑。

状元的学习生活并非都一帆风顺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里,这些状元都是从小就学习好,生活一帆风顺,没有经历过大的挫折。王极盛则不这样认为。他告诉记者,状元们并不是一帆风顺,酸甜苦辣可以说他们都经历过。一个典型的情况是,在北京大学每年招收的高考状元中,有大约10%为复读生。2002年,北大在全国招收的45个高考状元中,有5名是复读生,而且每年都大约保持这个比例。为什么会出现复读生呢?说明这些人第一年没有考好。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高考状元在学习上不是一帆风顺的。举个例子,比如2002年江苏高考状元张瑄是当年高考状元中唯一满分的考生,但她初一入学考试时,数学在全年级为倒数第二,到高一时仍是年级的四五十名,但经过她的不懈努力,高考数学最终取得满分。还有的状元高考第一门就考砸了,但他们能调整心态,在剩余的课目中仍能取得好成绩来弥补第一门的不足。

女状元层出不穷势头盖过男状元

大多数人认为,状元的争夺主要是在男孩之间进行,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王极盛告诉记者,近几年女孩的升学率越来越高,女状元的比例越来越高。根据他的调查,2000年北京大学招收的状元中,女生占55.9%,而在2001年这个比例是65.6%。在状元群体中,高考最容易反映差异的数学科目也是女生占优势,2000年、2001数学全国试卷的文理最高分得主都是女生。

在重庆,甚至出现了很高的女状元比例,那里连续4年的8个状元中竟有7个是女状元!王教授介绍说,北京大学连续5年所招收的全国状元当中,女状元比例远远大于男状元。以2003年为例,北京大学在全国招收35个省级状元中,其中24个是女状元,11个男状元,2002年、2000年也是如此。

王教授指出,这种情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问题,就是女孩越来越自信了,过去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认为女孩的智力不如男孩,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实际上男女在智力上并无差别,再加上现在的女孩子越来越发奋,越来越自信。因此,高考成绩往往不亚于男孩,甚至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