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是以独生子女为多,故不少家长经常约伴一起带孩子去游玩。本来这是非常好的做法,可不少家长也发现,这样做很可能比单独带孩子还要累!因为,孩子经常发生纠纷,或干脆就玩不到一起。家长不得已,会充当协调人的角色。参见《指导孩子交友的原则和技巧》。

一般来说,孩子玩不到一块,很大原因是现在孩子都是家庭的“小太阳”,家长都“卑躬屈膝”服侍孩子,故他们到了外面,也喜欢强势地命令他人。但是,“孩子王”不是那么容易就当上的,光有强势而不能让别人信服,谁也不会听你的。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组织协调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孩子未来想获得成功的必备能力之一!参见《孩子未来成功基础是人际交往》。

组织协调能力,是指根据工作任务,对资源进行分配,同时控制、激励和协调群体活动过程,使之相互融合,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个人组织其他人去完成一个共同目标的能力,它是领导者成功有效地完成既定目标的心理特征。而孩子想获得这样的能力,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提供大量的锻炼和实践机会。

那如何让孩子获得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其实,组织协调能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一组个人能力的集合,需要有较好的理解和表达,良好的观察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正确的做事流程、任务分解和调度、协调的技巧,以及公平待人和面对冲突的解决能力。如果孩子在某方面有缺陷或短处,很可能难于让他人信服而无法获得相应的支持。参见《案例分析:孩子当官即要栽培也要有悟性》。

第一,要教会孩子勇敢地表达自己想法。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技巧,可帮助孩子协调好与其他小朋友的关系,也让其他小朋友知道自己的想法,为下一步的实际操作打下良好基础。这也是孩子在集体中做事的最基本要求。否则,哪怕孩子有再好的方法和策略,不能正确表达出来和让其他人听懂,其组织协调能力几乎是零!参见《“具体化”是提高表达法宝》。

在技巧上,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千万不要学孩子的话,说什么“饭饭、尿尿”之类的,而是要按照正常说话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同时,在倾听和认同孩子的基础上,可以把孩子的话重新进行组织,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方式对孩子说一遍,并询问孩子是否正确。另外,在孩子发脾气时,更要鼓励他们使用语言表达。参见《重视生活中的作文六要素》。

第二,孩子要有良好的观察能力。在完成一个任务,或处理人际交往中,良好的观察能力是获取信息最主要通道。如果孩子只能按照做事的标准流程来做,尽管有成功的时候,但由于生活场景很难100%的一样,故套用固定方式必然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这就需要孩子通过观察来随时进行调整。所以,平时要多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参见《在生活中锻炼孩子观察能力》。

在技巧上,从小要带孩子走入大自然,让孩子进行各种探索和发现之旅。同时,父母一定要避免打扰正在独立观察或玩耍中的孩子,并不要嫌弃孩子弄脏衣服或说地上的东西脏,以免破坏他们的注意力和失去观察兴趣。当然,训练孩子观察也是可以和表达、绘画、发现美的东西相结合,或父母带孩子玩观察、比较游戏,使孩子增加观察兴趣。参见《带孩子寻找春天的脚步》。

第三,孩子要知道做事情的正确流程。在做事情上,不仅需要良好的工作习惯,以节约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更需要知道解决问题的顺序和分清主次。当然,家长想让孩子做到这点,光说是没有任何价值的,需要提供大量的生活实践机会,包括让孩子试错和犯错的机会。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积累丰富的经验和临场的决策判断能力。

在技巧上,从小就不要包办孩子的事情,只要孩子能力所致,父母就要学会放手。比如,最简单的穿衣、穿鞋,也要告诉孩子正确的顺序。当然,孩子穿错或初期很耽误时间,也不要讽刺、责备和催促,他们熟练以后自然会快。同样的,结合孩子的观察,教会孩子“从左往右,从上到下”的正确视觉流程,对以后入学后的学习大有帮助。

第四,孩子要有较强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反映一个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而想让孩子有自信心,就需要不断获得成功体验,其核心也是要让孩子敢于尝试。如果孩子什么都不会做,只会体验到失败和挫折,难于去面对和挑战。参见《孩子的自信心从哪里来?》。

在技巧上,父母要求孩子做的事情,一定是对孩子有一点难度和挑战,且九成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若孩子成功率太低,则压力过大,而成功率太高,则孩子没有动力。所以,家长要学会拆解整体目标,变成较小的目标。比如,孩子学穿衣服,要先从没有扣子的、带拉链的、带扣子的、带中式扣子的顺序,这样孩子会逐渐愿意自己穿衣服。参见《教育应走在孩子发展的前面》。

第五,孩子要学会解决冲突。冲突的出现,往往是由于没有倾听对方,或按照惯性思维进行推断,本质上是对人的误解或自己太强势而侵占他人利益。理论上,在实际生活中,父母与孩子之间有无数的冲突,家长如何解决这些冲突和矛盾,孩子就会怎么学,并运用到自己和小朋友的交往之中。所以,有温和而坚持的家长,就有遵守界线的孩子。参见《案例分析:如何面对带孩子来告状的家长?》。

在技巧上,家长既要让孩子尽可能独自处理冲突,也要对孩子的越线行为,做到温和而坚持地制止,同时在生活中正确示范。比如,孩子打人,不管孩子是否有理在先,都需要在认同和接纳的基础上抓住孩子的手,避免伤害别人和自己,并鼓励孩子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在预防上,就需要家长不使用行为暴力或语言暴力对待孩子的问题。参见《案例分析:让孩子主动道歉是有技巧的》。

第六,要让孩子学会宽容。孩子是否能学会宽容,其核心问题是看父母如何面对孩子的问题。如果父母非常“善于”抓孩子的错误,并使用训斥、责骂、无事先约定的惩罚,那孩子就知道错误是不可原谅的。所以,孩子通过对家长的模仿,当他们面对其他人的错误时,他们也会只看结果而粗暴对待别人,根本就不知道何为宽容和理解。参见《让孩子认识错误比惩罚更重要》。

在技巧上,每当家长遇到孩子的错误,要想到事情已经发生了,就是责备、训斥孩子也不能使时间倒流。而及时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如何避免再次重复,才是最重要的。比如,孩子想帮你拿碗,结果摔碎了。孩子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由于能力方面比较欠缺,此时父母最恰当的方式是对孩子进行表扬,并教会孩子怎么拿碗就不会摔碎。参见《案例分析:孩子犯错后要学会解决问题》。

第七,要让孩子学会分工和合作。如今的社会,是社会化大生产的时代,每个人都属于集体的一部分,许多事情已很难独自完成,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并在完成以后,使每个参与的人都是受益者。所以,在孩子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后,在扬长避短的基础上,想办法让其他人的长处也发挥出来,共同完成一个整体的任务或目标。

在技巧上,父母想让孩子学会分工和合作,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参与家务活,并想办法成为一种游戏。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每个家人都要尽自己的家庭义务。比如,每到周末收拾屋子或外出购物,或举办生日会,就让孩子当调度,并根据家人的能力和擅长,分配不同的任务,然后一起完成。这样的锻炼,能使孩子把这些经验移植到学习和未来工作中。参见《让孩子痴迷“家务活”游戏》。

第八,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公正和公平。公正和公平,是现代社会基础要约之一,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而孩子想掌握这些,绝不是嘴上说出来和能教出来的,完全是靠成人的示范来进行学习的。所以,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必须是自己先做到。而父母真的能示范出来什么是“做人”,那孩子就基本不会有问题,这正所谓“正人先正己”。参见《5岁孩子想当班长是官迷?》。

啰里啰嗦我井中月说了许多,就算孩子具备了许多组织协调的基础能力,并不意味着孩子能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这需要父母充分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比如,看到小区有孩子玩,就可以鼓励孩子去组织大家一起玩他们没有玩过的游戏,这样小朋友就会很喜欢和你玩,以此调动孩子的组织活动积极性和获得成功体验。当然。训练绝不是几天就可以训练出来的,家长需要耐心和及时进行适当的引导。(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著有育儿书籍《生活场景中的教子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