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好心成了“驴肝肺”

    南京一位唐女士前天打来电话说,为了给参加高考的儿子做好后勤工作,她特地向单位请了一个月的假,因为怕孩子的父亲在家影响到孩子,前两天,唐女士又把老公赶出去出差了。可是孩子似乎一点都不领情,前两次的模拟考试也没有考好。为此,唐女士精心为孩子准备了可口的饭菜,可他也是吃得无精打采,劝他多吃一点吧,他还不高兴;想问问复习的情况,却像是捅了马蜂窝,弄得不欢而散。唐女士说,现在自己做事、说话都要看孩子的脸色,不敢越雷池半步。想多跟孩子交流,却又不知该如何下手。这样的日子,真不如我们去考试算了。

    诊断:家长比孩子还紧张

    周正猷(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南京都市心理咨询中心教授):现在不少家长其实比参加考试的孩子还紧张,一方面望子成龙,希望孩子能考上好学校;另一方面,又害怕孩子因为过度紧张,身体或精神上出现什么问题。但不管怎样,家长的情绪肯定会对考生的心理情绪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家长过度关爱、保护过度只会给考生再增加心理压力。譬如不少家长在考前给孩子大补,平常的亲朋好友聚会一概取消,甚至在家里走路、说话都不敢大声,跟孩子说话也是提心吊胆,这些举动无形中就给考生形成一种被“聚焦”的心理暗示和恐惧。

    药方:关爱也要“细无声”

    在这迎考最后阶段,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要“好心办错事”,踩了“地雷”。但这并不是家长要对孩子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而是把所有的关爱、保护如同“润物无声”的春雨般,默默地、不知不觉地进行。例如考生大多消化功能较差,因此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不要让孩子多吃冷饮、冷菜,一日三餐要注意营养搭配合理,无需额外进补。在日常生活上,家长尽量保持原来的家庭生活氛围,不必为了考生刻意改变自己的生活,也不必谈话都围着高考转,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应考环境。事实上,一个人不可能在一个绝对精力集中的状态下学习,所以家长也不要让考生在绝对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复习,也无需抛弃所有的“私心杂念”,家长不要在这方面过度干预考生的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