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篇①:语数外,文理学生,一起冲 

不管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语数外都是必考科目,都要认真对待。石家庄外国语学校郝建国、王正旭、赵喜进三位高级、特级教师,就公共科目的复习给同学们列出了方案。 

语文:把握基础适当热身 

在近阶段,考生复习应该将大纲中所列的基本层级熟练掌握,把握住这一层级,尽量做到不失分。一套比较好的试题,是考试大纲精神的体现。考生要通过试卷结构,进一步明确语文知识点、了解考查能力、考查内容及试题类型,如果考生能做到胸有成“卷”,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复习时当然会得心应手。 

写作是占时最多、主观性最强,影响面最大的试题,因此考生要高度重视。在演练中,大家要特别注意立意、选材、缀文几个方面的练习。可以想,可以说,可以写,方法可以多样,尽量在冲刺阶段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在作文中得到充分体现。 

英语:专项练习天天坚持 

五月份的英语复习,考生应当尽力做好以下工作: 

●认真研读高考考试说明中的词汇表。对每一个词都要做到会念、会写、会译、会用。因为今年增加了5个语音试题和10个单词拼写试题,所以考生应该尽快地查漏补缺考试大纲当中的2000个词汇。单词拼写考查的重点是动词的各种形式、名词的单复数变化、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考生应将这些词作为复习重点,并练习一些1996年至2004年的高考单词拼写题型。在语音练习中,要注意元音字母、字母组合以及部分辅音字母的发音规律。 

●每天阅读文章4篇左右,培养英语阅读题感。 

阅读理解是高考重点考查的项目,它占的分值也比较大,考生要有量化的要求,每天阅读4篇左右。在阅读过程中,把基础知识带进去,将一些词汇、短语、复杂句式通过平时学习融会贯通到文章中。 

●每天练习写作英语3———5句话,背诵10篇左右的小短文。考生每天积累3、5句经典短句,在考试时就会转换成英语写作。背诵经典文章以及语句对于写作的作用不可低估。最好的背诵材料就是历年高考题,每年写作的标准答案考生应该反复看几次,自己写,并且与之比较,以求用地道的英语来完成高质量的英语作文。 

●做题热身。近段时间,考生要做10套左右的综合性试题,以中低档题为主,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在过难、过怪的试题上。越临近高考,越要适当降低复习的难度,把最基本的东西弄扎实。 

数学:强化训练力求快准 

●课本还得看。相当一部分考生在答题中的一些失误,并不是因为缺乏灵活的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而是因为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还存在某些欠缺,所以最后时刻,还要翻翻课本。 

●提高作答速度和正确率。 

为了提高客观题答题的速度,一般说来能够估算的地方,就不必精确计算,能够取特例或极端化处理的地方就不必做一般性推演,能够借助直觉判断的地方就不必借助推理过程。这些策略在训练时应该兼而用之。因为选择题在考查中的功能有二:一是全面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突出考查直觉思维能力。因为填空题也具有选择题的某些特征,所以解选择题的一些策略也适合填空题,比如特例法、图解法等。由于填空题多为定量型的,因而计算的技巧应特别注意,如整体代入、设而不求、活用定义等都要熟练掌握。 

●消除考试失分的两大隐患。解数学题需要具备知识、逻辑、策略三样技能,这三者中任一方面的失误都会导致失分。考试除了与知识、能力、经验有关外,考生的心理状态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一些笔误、计算失误及某些习惯性错误都可是心理性失误。为了消除高考答卷时的失误,既要各个击破,又要综合治理。 

●做大题条分缕析。数学往往是文科生的弱项,最后一个月除了认真复习之外,有些得分技巧也需要提前演练一下。很多同学都认为数学考试丁是丁、卯是卯,不会做一定无法得分,但实践证明,在答题时,步骤的完整性是很重要的,很有可能让你在有把握的时候失分,也会在没有思路的时候恩赐1—2分。很多同学遇到题目懒得写解题步骤,喜欢在草稿纸上乱画乱写一气,算出得数来去对答案,如果和答案一致就认为这道题搞定了。这样做有百害无一利。高考判分的时候是分步给分的,如果步骤写得不清楚或者不全,就算算对了得数很可能也得不了全分。这就是为什么平时有的考生做难题有思路有方法,可是往往到了大型考试中又得不到高分的原因。 

即使遇到难题可能没有完全把它解出来,也需要把自己所想到的每一步都条理分明地写在考卷上,最好是将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条件能列出的公式和方程都列出来,并标明序号以显得条理层次清楚。清晰、全面的解题步骤,不仅能给判卷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而且当你真的不小心算错了得数时,前面的步骤依然会给分,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相关链接:语文和英语应考有技巧 

●地毯式扫荡“知识点”。高考语文着重考查考生对语言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而英语的知识点通常都比较零散,需要记忆的小知识点多而杂,容易遗漏遗忘,很多小知识点隐藏在课本的各个角落,有些同学很少会注意到。到了最后关头,更需要心细如发,发现它们,记住它们。每天临睡前躺在床上回想一遍白天看书时遇到的知识点,再立足于各个知识点,尽力将所有学过的知识中与之相关的部分都串起来想,也十分管用。 

●卷面整洁,也能加分。 

语文和英语都有作文这一道大题,能给判卷老师留下好印象的办法是,把字写得尽可能的漂亮和清晰。清晰是第一位,龙飞凤舞让人看不清楚的字再漂亮,也不如工工整整的字迹能让老师神清气爽,而印象分自然就上来了。 

●广泛阅读,不再囿于个人的爱好。多数同学在语文、英语这两科基础知识方面并无明显区别,但是到了阅读理解,差距就开始拉大,而到了作文,更有可能因为审题等的缘故造成数十分之差。其实,诸如错别字、语音等基础题,可以通过大量练习、熟记老师发的复习资料来达到巩固的目的。但是,造成之后差别的原因则在于课外阅读的广泛与否。很多社会上的热点都在高考试题中有所反映。高考冲刺阶段,考生不要再把自己囿于个人的爱好上。(记者马利) 

学习篇②:大综合,知识要点,重巩固   

文科生:抓住规律巧读课本 

进入五月,一些文科生忽然发现有很多知识突然在脑海里“消失”了,因此感慨: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了,到底该顾哪头呢?听听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孙敏、杨立娟、赵桂兰三位文科资深老师的意见吧! 

再读一遍课本 

在每年的高考复习中,读课本几乎是老调重弹的问题,但也最容易被忽略,因为很多文科生的目光被各种练习题吸引,喜欢做题时翻课本,而不再有看课本的耐心。 

●政治方面。有同学认为现在的高考题越考越活了,看课本没有效果,其实,高考题再活也不会跳出书本。因此,考生在最后的复习阶段,不但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优化知识结构,这样即使考题千变万化,也能迅速找出对应的知识点,而不会无从下手。另外,反复记忆,及时发现、弥补知识漏洞,也是五月冲刺复习的重点。 

●地理方面。考生在最后一轮过课本时,应该有清晰的思路:如自然地理,主要是关注规律和原理;人文地理主要是关注人类活动。考生要注意选修课下册,是本届考生新加的一本书,复习时要以活动为核心点切入。 

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复习地理时千万不要忘记读图。再有就是把做过的题所涉及到的图,拿来看一看,因为地图是地理的工具,任何一道题都会落到图上去分析问题,所以需要强化对图的认识。拿着图看书会使枯燥无味的文字变得生动灵活而更容易记忆。 

●历史方面。考生要根据高考大纲和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考试范围,分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宏观把握知识体系、微观掌握知识内容,做到无遗漏、无差错,把握史料、图表等有效信息。对于考纲和说明已经删掉的内容尽可以放弃,以减轻复习的负担。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要准确,知识线索的把握要清晰,突出系统性特点。 

归纳提高效率 

部分文科生基础知识掌握得很牢固,课本知识也相当熟练,但就是做题时打不开思路,影响得分。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知识结构整理得不好,比较零乱。第二是属于背的东西并没有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只是死记硬背。可见,复习阶段的总结归纳工作很重要。 

●政治方面。考生应该把书上的知识变成一个个系统的问题。比如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专题,通过梳理要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作用、领导方式、建设问题等等。 

●地理方面。自然地理要归纳自然要素,地形、气候、水、土壤、生物;人文地理要归纳区位要素。除此之外,还需要归纳一些人类的问题和灾害等知识点。 

●历史方面。学科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历史学科的高考不会回避热点,因此考生要对热点知识进行归纳。对于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或者是容易引起社会情绪化波动的特殊历史事件要保持清醒正确地认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去评价,比如中日关系的态度问题,无论是考试答题的语言文字还是现实生活的言行都不能违反基本原则。 

高考命题的趋势是变中求新,尤其是隐性知识的变化更为突出,比如印度洋海啸问题重点考查世界人民的团结友谊,全球经济一体化;各个不同时期的法令和法律强调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研习巩固成果 

在最后关头,文科生应该把一模二模试卷和近年的高考试卷,认真研究一下,因为这些试卷在编题的过程中比平常的练习精心得多、覆盖面广。研究时最好亲自做一做,然后参照答案分析。主观题在高考中,是最能体现出差距的试题类型,建议考生每天都要接触一些,可以每天选择一到两个,详细作答,再选一到两个只写提纲,这样可以达到每天练手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这样做能培养考生答主观题的正确感觉。 

理科生:跳出题海少拼难题 

物理、化学、生物,理科生头上的这三道紧箍咒有着同样的特点:围绕着不算厚的课本,衍生出无穷无尽的练习题、模拟卷,把理科生团团围住。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的刘文羡、赵军国、夏桂雪三位老师分别对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进行复习指导,帮助理科生走出混沌。 

回归课本系统把握 

物理的复习可以打乱知识的条块按照类型归纳,站在哲学高度理解物理规律,将所学到的各部分知识融会贯通。 

化学知识点小而多、小而碎,但规律性强。复习时只要做好归纳,解题结合具体实验特点,就简单多了。当然,物质性质、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化学计算等,若能在最后阶段加强复习和练习并积极“编织”规律,考试时就能左右逢源。 

现阶段考生的生物复习基本上已形成一定知识体系,实现了把课本由厚到薄的过渡。但仍有一些知识点存在似是而非的现象,这里介绍一个“过电影”回忆法:事先定个小计划,睡前把课本放在枕边,躺在床上闭目回忆,以课本目录为线索,先回忆全书整个框架,然后再具体到某一章,即可把课本内容串起来,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考生只要做到基础知识扎实,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不攻难题梳理反思 

复习到最后阶段,部分理科生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攻克”难题上,其实这是一笔“亏本”的买卖。高考试卷中难题不超过20%;而且所谓“难题”,也只是基础知识的交叉与综合,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五月的高考冲刺,对于考生来说,面对题海,应因人而异:基础好的同学可以适当多做,达到见多识广,但应避免一味做题而不去梳理;中等基础的同学可适当少做,注意对典型试题的多角度反思、设问和变通,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把握技巧全面提升 

在求解物理问题时,应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正确选择研究对象,正确进行受力分析;在对状态、过程分析时画出示意图,将抽象的文字条件形象化、具体化;在计算过程中,先统一单位、假设物理量、运算后认真复核等。当然首先要过好物理审题这一关,做到:“眼看”、“嘴读”、“手画”、“脑思”并举。 

随着高考命题的逐渐科学化和规范化,高考试题中逐渐形成了一批相对稳定的试题类型。冲刺阶段若能针对题型加强训练,并在模拟练习中不断总结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形成适合自己的解题模式,高考时就比较轻松。分析近几年来的高考实验题,多是以课本实验为基础,因此,对课本实验,必须亲手做过;对实验后的“问题与讨论”,要认真思考;对模拟练习中的实验题,要借助题目的设问,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查阅课本,从而形成扎实的实验基础。 

理综测试中,有些学生往往是因为做题顺序安排不合理,而导致丢分。为此,提醒考生,在近期应培养一定的答题习惯,在拿到试卷之前初步确定试题难易,开考后按顺序先做会的,然后一一攻克不会的。另外,在这一阶段,要及时整理总结以往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强化记忆,争取类似现象不再发生,提高准确率。(记者 马利) 

心理篇①:静心态,考生轻松,迎挑战 

知识储备、考试心态和应试技能共同构成影响考试的三大因素。就大多数考生而言,进入五月冲刺阶段,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和多多少少的考试焦虑,在所难免。而心理压力的超负荷和焦虑氛围的干扰如果得不到有效调节,必定会影响考试的发挥。因此,石家庄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主任马宏伟认为,想要轻装上阵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考生要调整好心态,做足心理备战的功夫。 

随着考期的逐步临近,考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有几大症状较为明显,已经影响到考生的迎考心态。 

症状第一种:“我不行” 

表现:自卑,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自负,觉得自己什么都会,只不过经常出些低级错误。 

分析:自卑,自负,都跟信心有关,一个是自信心缺乏,而另一个则是自信心过大。对此,考生要采取正确看待自己的方法,妄自菲薄和不自量力都是不可取的。 

建议:对于自卑的学生,应该认识到:高考只是对学生一般能力的考查,所以只要用心去做,合理地利用最后这段时间,都会有进步。自卑,往往是因为过于注重跟别人攀比造成的,只要心平气和地接受现实,努力向上,那就值得肯定。 

对于自负的同学,要时刻提醒:看清自己,高考容不得一点疏忽,一分之差可能结果完全不同,所以踏下心来,把临考前该做的事情做漂亮才是最要紧的。 

症状第二种:“管它呢” 

表现:“高考?爱咋着咋着吧”。 

分析:经过一年的复习,心理的疲惫使部分考生对复习和高考都产生厌倦情绪,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甚至对高考产生排斥心理。容易出现这种症状的考生往往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精神长时间集中在高考上,从而在心理上产生惰性。 

建议:存在这种情况,“倾诉”不失为一个走出倦怠的好法子。找朋友、同学或老师等信任的人聊聊天,可以说说自己的感觉,也可以谈一些平时自己喜欢的话题,通过倾诉来转移情绪。 

症状第三种:“太敏感” 

表现:过分关注考试排名,对自己的名次升降敏感过度,喜欢竞争,感觉有种向上的动力,但是有的时候感觉很吃力。 

分析:有研究表明,多数人在竞争过程中学习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大增加,结果比竞争意识差的人情况要好得多;然而,过于频繁的竞赛,会使学生产生怯场、紧张的心理状态,不仅失去激励作用,反而有损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考生应该明白,竞争可以激发你的潜质,但太看重竞争,过分关注结果只会适得其反。特别是对学习成绩比较差的考生,太强烈的竞争意识,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 

建议:考生应该在适当的竞争基础上,看到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另外,适当地放松紧张心态还可以不时地鼓励自己,从而忽视外界的一些干扰,相信自己,不灰心,不放弃,建立独立稳定的心理环境。 

症状第四种:“爱抱怨” 

表现:“我们的数学老师太差劲了,要不是他,我的数学也不会考这么点分!”“要是生在北京,我这个成绩肯定能上清华,可现在,连能不能上重点大学都不一定!”……高考临近,不少考生心情焦躁,抱怨个不停。 

分析:紧张的备考氛围、激烈的竞争环境,对于考生来说,这是一次心理攻坚战。时刻紧绷的大脑、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使考生无力喘息,而抱怨、牢骚也就适时地产生了。 

建议:高考要求的是公平公正,但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因此,与其让抱怨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影响本来不错的心情,还不如多看几页书,多做几道题。高考迫在眉睫,抱怨有害无益! 

症状第五种:“太苛刻” 

表现:为了节约排队买饭的几分钟,便吃一些方便食品;下午放学,从不和同学做伴回家。“他们的速度太慢了!”复习语文时总想着自己刚才做数学卷时,是否浪费了时间……即使这样,复习效率却越来越差。 

分析:这类考生的优点是自制力强,缺点是只关注自己的要求、标准,不肯调整自己,不愿和他人交流、沟通。这类考生并不少见,尤其以女生居多。他们的性格中有追求完美的特点。因为自己的“苛刻”所产生的人际关系障碍必定影响心情,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备考的效率。 

建议:考生应该适当地将自己的心理期望值调低些,以便从容应考。把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经常和同学沟通,多和家长、老师交流,这样自己的想法、情绪就有了一个出口。同时,适当将复习节奏放慢一点,更有益于提高复习效率。 

症状第六种:“心慌慌” 

表现:在复习过程中莫名其妙的焦躁、坐卧不宁,心慌气短,容易出汗,看不进书、饭吃得不香、饭量达不到平常的一半,对一切都不感兴趣。并反复向别人絮叨,担心成绩不好和反复琢磨考试答案、犹豫不决等。 

分析:这种症状在考生中比较普遍,情绪的紧张和心理的压力积聚多了,自然会转变为生理的异样,由此便会引发很多身体的不适。 

建议:连续学习40分钟应进行15分钟左右的休息,见缝插针去户外做一些运动。比如慢跑、踢毽子、跳绳、打羽毛球等。考生要特别注意运动前的热身,以免受伤;运动强度以运动后不感到疲惫不影响学习为准。 

相关链接:心理暗示效果“神” 

高三,让人成长很多。目前,尚未经历过高考的考生视高三为“炼狱”、把高考当作敌人,这种心态下,心理压力、学习疲惫、考试焦虑便接踵而来。因此,即将走上考场的同学们要看开些,心理专家的研究表明,心理暗示对人的影响不容忽视。 

走出消极暗示怪圈 

有些同学的考试焦虑较重,其原因往往就在于钻进了消极的自我暗示的怪圈。所以,知道了自我暗示的巨大效应,你就应把消极的自我暗示转换成积极的自我暗示。 

可以用系统脱敏疗法来克服考试焦虑。第一步:先把使焦虑的考试情境按刺激的强度由弱到强排成队。比如:临近考试复习时的情境→考试前一天的情境→准备进入考场前的情境→进入考场答题前的情境→开始答题时的情境,等等。第二步:利用想像进行脱敏训练。从最轻的情境开始,尽可能详细、逼真地想像情境中的具体细节、环境和自己的内心体验,感到有焦虑反应时,就用策略之二中的方法进行放松,直到焦虑消除。再进行下一个情境的训练,依此类推,直到想像最后的情境时不再感到紧张。 

积极暗示缓解压力 

如果将高三复习的心理阶段分为三段,那就是:“你不知道你不行”、“你知道你不行”和“你不知道你行”。其实,复习到现在,考生准备已经相当充分了,而自己可能还没有意识到。接下来,按自己的节奏继续复习,然后自信满满地考试就够了。 

下面是一些帮考生树立信心方法,不妨一试。回忆以前看过的伟人故事,听一场精彩的成才报告会等。沮丧时可以提醒自己:“我一定行,没有必要背负压力。”再如:“我今天精神特别好,学习效率一定高;这几天胃口好,身体一定不会有问题……通过暗示,减轻心理压力。 

总之,考前一个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平静心”,做到行动上的“不急”,心理才能“不躁”,情绪稳定了,学习效率才会高。(记者 许静 马利) 

心理篇②:做后盾,家长减压,率先行 

“高考哪是考学生呀,这是在考家长。我们那时候自个儿就能来考试,现在家有考生,可是全家老少十来口人陪考。”越来越多的家长这样说。临考前,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加入到“备考”行列。 

一些调查数据显示,家长因为高考过度焦虑的比例竟然高过考生。家长有意无意的焦虑,随时可能传染给孩子。专家提醒,家长关心孩子的同时,也该给自己减减压了。 

“考啥样都没事”其实有事 

案例:“我家里从年前就摆上了高考倒计时牌。看着日渐减少的日子我就心慌。父母每天都告诉我‘放松考,考啥样都没事。’越听这话,我就越担心自己考不好,弄得一天到晚都很紧张。”家住沈河区十三纬路的高三学生陆伟说。 

有一个轻松的家庭环境可以减轻考生的压力。现在许多家长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尽量想办法舒缓家庭气氛。但家长对考试的紧张状态,随时可能传染给考生。看着父母每天小心谨慎地行事,考生自觉不自觉地就会紧张起来,担心自己考不好,会令父母伤心。因此学习受到影响。 

还有一些家长为了缓解考生心里的压力,常对孩子表示并不过分关心考试成绩“考啥样都无所谓。只要放松就行。”其实,这种本以为可以缓解压力的行为,无意当中已经制造了新的压力。 

刘梅老师表示,家长应该放松心情,关心孩子的同时,要用一种平静的心态来对待孩子。既不压抑也不放松。无意识制造出来的压力,考生也是很难消化掉的。 

考生不是家长理想的延续 

案例:“我就想学习艺术,可我父母非让我考综合性大学。他们说这是他们一辈子的理想,全靠着我来实现了。为什么他们的理想非要我来实现,难道我不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路吗?”面对家长每天的唠叨,复读了一年的赵新月十分压抑。 

“许多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就应该完成上一辈人的心愿。孩子是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的,父母的理想不应让孩子来完成。”刘梅说。“家长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自己未实现的理想不要压给孩子。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 

“每天听见父母唠叨考生‘你要好好学,别玩了。’‘再学一会儿,人家都学到下半夜呢。你不学,连××都赶不上。’任何心理承受能力强的考生也会承受不了的。”不少父母喜欢提醒孩子,长时间的唠叨只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 

同时,家长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考清华北大的。”不要给孩子设立高不可及的理想,让孩子产生恐惧。许以利益让孩子考上更高的大学,这种过分的期待等来的只是考生不堪忍受压力的痛苦和无法实现的空镜子。 

过分保护大可不必 

案例:“为了儿子高考,我和他爸平时说话都不敢大声。什么活都不让他干。每天吃一碗给盛一碗。前两天,怕儿子累着,他爸好心给儿子收拾收拾屋子。结果儿子放学回家看屋子变了样,大发脾气。咱们还关心出错来了?”细致入微的照顾,却换不来儿子的理解,陈女士有些不理解。 

一进入高考临考期,家长就把考生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全家人都围着孩子转,甚至有的父母请假在家照顾孩子,孩子不用做任何事情,一切都由父母代劳。考生看着父母的行为,反而增加了心理压力,不利于孩子以一颗平常心去参加高考。一些考生会担心考不好,家长就不会对自己好了,对此比较反感。不理解的家长还以为自己为孩子做了很多,孩子就必须考好。 

“过分的保护是大可不必的。不准做这,不准做那,对孩子进行限制只会适得其反。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的能力,家长不要任何事情都代劳,影响考生对自己能力的信任。” 

一起沟通一起玩乐学习 

沟通是一种很好的互相交流的方式。刘梅表示,高考期间,家长不仅要照顾好考生的起居生活,还要做一个会沟通的家长。考前考生容易烦躁,家长就要做个很好的听众,少说多听,听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要断言孩子会如何。当孩子表现出需要帮助的欲望时,家长应及时给予帮助。 

同时,家长还要与老师多沟通。考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的,老师最为了解考生的情况,家长可以从老师处全方位地了解学生情况,并帮助其准确定位,并可实施有针对性的帮助。 

家长还要成为考生的朋友,平时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家长可以和考生一起跑步,一起听音乐,一起学习,让考生体味到最真实的亲情。一些自以为“开明”的家长为了给孩子创造学习空间,不让家里来客人,甚至自己也等到孩子深夜入睡后才回家,只会疏远亲情,孩子想与父母交流都没有机会,只会增加心理压力。 

是否陪考让孩子选择 

每年高考,各考点学校门口都挤满了等待考生的家长,从爷爷奶奶到父母,能来的亲戚差不多都来了。考场里考的是考生,而考场外,参考的却是家长。考场里,一颗颗紧张的心,“他们都在等我,我考不好怎么办?”;考场外,仍然是一颗颗焦急的心,“我们都在等你,你可一定得考好呀。”陪考已经成为家长的专职工作。 

“陪考会增加考生在考场的压力,使考生不自信。是否陪考,由谁来陪考最好由考生自己选择。”刘梅老师表示。有的孩子认为,家长陪考,自己底气足,紧张感也可消除。这时,家长便可陪送他参加考试。但有的考生独立性较强,家长跟着,反会让他感到压抑不适。总之,家长在决定是否送考时,应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甚至送考人是谁,也应由孩子来“挑选”。 

考试过后,家长要适度地调整自己的角色,不要一下子对考生就不好了,或是每天追问考得怎么样等。“试已经考完了,不可能再重来,那就接受现实。” 

家有考生,家长难,考生更难。平静地对待高考,家长和考生卸掉身上的压力,考试也就没那么难了。 

经验篇:送经验,学哥学姐,来支招 

去年此时,他们和今天的你一样,惴惴地算着距离高考的日子,抓紧每一分钟复习希望自己能够有所提高;为了确保不丢冤枉分,把早已烂熟于心的知识点再过上一遍;有时自信满满热切盼望高考早点到,有时又会紧张得难以入眠…… 

作为“过来人”,学哥学姐们希望今年正在备战的考生能从他们的经历、经验中有所收益,以待突破。 

高考攻坚三步要走好 

出场人物:王冠楠,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寄语考生:了解自己+充实自己+相信自己+发挥自己=无悔的六月。 

王冠楠告诉记者,距离高考一个月时,心态、冲刺的策略和考试技巧和知识同样重要。去年此时他给自己定下最后攻略:走好三步,也就是考前一个月、考前一周、考试。 

第一步:考前一个月 

距离高考还有27天,在学习上,考生如果注意一下考试方法的培养,应该能够有一些突破。 

王冠楠说,经常听到有同学说“我都会,就是考试考不好”“这个题你告诉我是哪的我会,但一放到卷子里就晕了”……可以看出考试和平时做题还是有区别的。首先,考试具有综合性,它会把你所有学过的东西汇总在一起体现出来。其次,考试具有一定的固定性,一般来说,最终的考题和大纲给出的样题题型基本一致。再次,考试有时间限制。 

所以,针对这些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答题方法。 

首先,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和各部分的大体题型。 

如学习力学的主要方法是:1.参考系选取:除了摩擦力做功,基本都以大地为参考系;2.研究对象选取:在多处涉及了整体法和隔离法;3.方法的选取。 

经过了前一段的知识积累,在这个阶段把知识串起来是很重要的。 

其次,针对题型,找出自己的做题方法。 
 
可以集中找出以前的卷子,一个一个题型地看,看一看自己经常犯怎样的错。 

王冠楠觉得自己的语文基础不是很好,不过通过最后一个月集中突击,高考时选择题全都答对了。 

再次,针对整套卷子来把握。 

一般人考试都容易前松后紧,一开始老觉得拿不准看了又看,到后来时间不够了就开始猛写,正确率就没法保证了。所以应按照自己特点定出一个大体时间线,这样考试就比较从容了。 

王冠楠认为,现在回想起来,当时高考时心态之所以能够调整好,就是这套方法给了他足够的底气,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在试卷的什么位置会出现什么题,这种题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处理……所以见到高考题完全没有陌生感和距离感,尽在掌握中了。 

第二步:考前一周 

这时候可以适当放松一些,不过绝不是不学习,他建议考生这时多做一些往年的高考题。一来可以消除高考的一些神秘,保持自信;二来要保持手感,不至于因为考前一周没做题一上考场找不到感觉。 

还可以多和同学在一起聊聊,互相的鼓励往往可以减轻一些考试焦虑。和父母交流也很重要。当时王冠楠每晚都会和父母出去散步,话题很随便,并不刻意回避考试,全家的气氛都很放松。 

第三步:考试 

许多考生都喜欢给自己定目标,有的喜欢定大学,有的喜欢定多少分。王冠楠认为,学校、分数都不是很好的衡量尺子。举例说吧,2003年考题难,650分清华都可以考上了,而在2004年是不能想的。所以如果考生以这些为尺度,一旦考题难了,感觉达不到预期分数,很容易场上紧张。 

他认为,衡量自己的尺度就是自己,如果每一道题都按自己的方法去做了,每一场考试都尽力了,最后结果不论什么样都可以接受。 

对于有些考生担心受监考老师影响,王冠楠宽慰说,老师是最知道学生不容易的人,只要你不违反考试纪律,老师绝对不会为难你的。 

备考心得:英语复习——多读多背少做题 

“做题并不能提高实际英语水平,只是检验你的应试水平。考试前做的题已经足够了,不用再找题去做。” 

经验告诉我们:距离高考1个月的时候,再做题只是浪费时间。与其那样,倒不如把做题的时间用来背东西看文章。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袁帅高考英语考了140分,她认为与“看了很多背了很多,语感很好”有很大关系,“做得很少”。 

英语复习时,不要孤立地背单词,要背句子、背段落。当一个单词在不同场合见过几次后,自然而然就背住了。袁帅还认为,语法很容易攻克,不用太刻意去花时间,考生可以多翻翻英语辅导报,它讲语法讲得不错。 

前面的题答得快,就可以拥有很长的时间做作文。把记忆中储存的句子反复筛选,挑最合适最漂亮的句子用在考试作文中,作文很难不出彩。当然,这个前提是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东西。 

抓强保弱力争得高分 

出场人物:任伟,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专业。 

寄语考生:我希望看到你们收到录取通知书时的微笑。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考试了,要通过这么短一段时间实现大的飞跃不现实,但仍然可以有策略的复习使自己有所提升。还有,考生要通过这一个月的时间保持状态,增加信心,所以这段时间也被称为“保温期”。 

任伟说,在这段时间他学习的主要策略是:提高优势科目,温习劣势科目。多数考生都有自己的优势科和劣势科,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全面复习,现在再狂补习劣科应该不会有太大的进步,反倒使自己感觉好像停滞不前,挫伤自信心。倒不如在自己的强项上再加把力,比如做些有些难度的题目,拓展一下自己的思路,自己也会在一次次的成功中树立信心。自己在最后的实战中优势科提高的分肯定会比复习劣势科的分多。当然不能完全放弃弱科,不能忘记“保温”这个前提。 

任伟认为,这段时间要排除一切杂念,一心扑在学习上。充分利用每一天的时间,慢慢减少每一天的任务量,使高考那几天有最充沛的精力。当考生晚上失眠时,可以试试他的方法:全身放松后,控制自己不再想任何事情,慢慢从1开始数数,“反正我不知每次数到多少就睡着了。” 

无为而治反而“解决”失眠 

出场人物:袁帅,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寄语考生:这么年轻,几觉睡不好根本不要紧。 

“我是一个特别容易紧张的人,心里有一点事就睡不着。”对本来觉就少的袁帅来说,高考前最大的“敌人”就是失眠。整个高三下学期,她都在与睡眠作斗争,特别是每次考试前。因此,她自认为在与失眠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斗争阶段之“打消灭战” 

发现了自己越来越严重的睡眠问题后,袁帅起初也很紧张,想各种方法让自己睡觉。数数、冥想、喝牛奶、戴眼罩等方法逐一试过,几乎都不奏效。原来,“敌人”如此顽强。 

斗争阶段之“新的发现” 

一次模拟考试前,因为太紧张袁帅连续两天没有睡一点觉。但谁知上了考场一点没事,作文照样写得很顺手,数学也答得不错,没有出现犯困、发懵,影响发挥的情况。这次经历让袁帅有些想通了,很多时候,影响考试发挥的并不是少睡了几个小时没休息好,而是自己反复灌输给自己的负面的心理暗示,比如“惨了,昨晚失眠了,这次准得考砸”、“一直没睡着,等一下考数学脑袋不清楚可就完了”等等。 

斗争阶段之“改变策略” 

袁帅告诉记者,她真正把失眠这件事看开了是在高考之后,因为高考前她也一晚没睡,可第一天的两科考得都非常好,甚至有些超水平发挥。临考前一个月时,虽然她尚未与失眠“化敌为友”,但早已改变斗争策略,不在徒劳无功试图消灭它,“别把失眠当回事就行了”。 

高招一:只要树立“两天不睡觉一点事也没有”的信念,就真的一点事都没有了。考生切记,失眠这个事情客观上不会影响成绩,但主观上不要因此影响心情,不能以“没休息好”给自己负面暗示。 

睡不着,也不要爬起来继续复习或者忙活别的,应尽量躺在床上,让自己平静。 

高招二:考生应该做好高考前一天晚上不睡的心理准备,这样想压力就不会那么大了。因为,大多数考生高考前一天肯定会失眠,有些人高考前一段时间都会失眠。 

要坚信,这么年轻,偶尔睡得不够好身体根本没问题。两天不睡,又能怎样?成绩照样可以不错。 

高招三:实在想睡觉,可以吃一点安眠药。但这个方法轻易不要尝试,尤其是平时不吃安眠药的考生,考前千万不要吃。 

高招四:考前半个小时含一片洋参片,然后就觉得自己挺精神。当时确实感觉到很有效,现在回想,也有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良性的心里暗示。 

斗争阶段之“经验推广” 

将与失眠作斗争的经验推而广之,袁帅认为,对许多影响考试的敌人,与其太在乎、非要除之而后快倒不如轻视它、适应它。 

当务之急应该是如何适应紧张,学会在紧张的状态下考试。她举例说,自己有同学一紧张就肚子疼、就想上厕所,那么就忍着,让自己慢慢适应在肚子疼的情况下考试。“高考不紧张除非是你不在乎,只要你在乎都会紧张”,因此,考生如果平时考试就紧张,紧张照样能考试,高考紧张就不怕了。正如平时就失眠,第二天照样听课、考试,高考失眠也就不怕了,“因为你已经适应了。” 

减压要靠自信加平常心 

出场人物:王世光,现就读于南京大学。 

寄语考生:抬起头,踏下心,就看眼前,别过多考虑未来。 

此时已到了考前的调整阶段,适量的复习与训练是必要的,而不是第一位的,减压才是最关键的。保持自信和平常心就会使你轻松高考,发挥最高水平。 

许多考生都知道,经过了12年的奋斗,即将到来的高考只不过是检验大家的一种形式,其实不必畏惧。但是,大家在这个时候都会多多少少怀疑自己的能力,王世光也一样。 

“那时我进入了知识恢复期,做什么题都错,错得一塌糊涂。”有一天他对父亲说我不行了。父亲听后,只对他说了一句话:孩子,别总是看到某某同学比你好!父亲的话点醒了他,“在你翘尾巴的时候看看前面,而在你自卑与不安时看看后面,你就会踏踏实实、充满自信。” 

同时还应保持一颗平常心,人生有很多机会,高考不会是决定你一生的惟一,不要让自己给自己编造的所谓的“结局”而羁绊。一些尖子生会以清华北大作为自己的理想,甚至有人坚持“考不上清华北大就复读”的信念。只把某大学定为目标那种心理压力是很大的。这个时候,应该把自己定的理想看淡,只要老老实实地做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保持自信和平常心的方法就是,多与人交流。多和同学聊聊天,只要避开学习这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就会有很多的人跟你聊;体育运动会使你很容易与同学打成一片;这段时间父母会给你很大的帮助,他们是你坚强的后盾,真正永远站在你那边。王世光告诉记者,当时他每天都会和父母一起聊天,学不下去的时候,就给他们弹弹琴,有时一家人也打牌。 

除了与人交流外,还要找到独处时、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比如唱唱歌,大喊几声(在不扰民的情况下),或是跑跑步,打打球……弹吉他就是他高三时学会的,那成了他高考复习过程中最好的减压方法。 

回眸高三:力量来自亲情、友情 

目前就读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张娜说到备战高考的日子时表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亲情与友情的支撑是最有力的。 

现在她还能回想起高三时,晚饭与晚自习之间的那段时间,三五好友徜徉于操场、草坪、花丛间,往往一天的阴霾就被这时开怀的笑声冲散了,好不惬意。 

因此,她提醒学弟学妹们,不要以学习紧张压力大没心情为理由忽略了和家人、老师的交流,不要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漠视你周边的同学。宽松的家庭气氛、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对你提高学习效率,轻松备考至关重要。(记者 许静) 

休闲篇:好休眠,张弛有度,精神足 

良好的休息,不仅可以缓解高考复习的疲惫和紧张,还可以给考生带来旺盛的精力和积极的心态,保证最佳的发挥状态。 

零碎时间去健身 

有研究表明,利用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增强大脑的供氧量,改善脑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大脑皮层中枢的兴奋性,促进记忆、思维能力的增强,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崔兰芹老师和体育骨干教师王燕为考生选择了一些强度适宜、轻松平缓的放松方式。 

●慢跑。在比较长时间的集中精力学习后,大脑处于非常疲惫的状态,这个时候到户外慢跑,可以舒活一下筋骨,调整一下紧张的神经,同时可以有效避免神经衰弱。慢跑最好选择安静的小路或小区内,要注意安全。 

●做操。在学习一两个小时后,可选择做广播操,它的好处在于节省时间和空间,同时也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身体。 

●做室外体育娱乐活动。跳绳、踢毽子、打乒乓球、羽毛球等活动,有助于大脑思维细胞的休息。但是,要选择时间较短、运动负荷不宜太大的活动,以免使运动神经细胞高度兴奋,影响接下来的复习。 

此外还有一些看起来不像运动的放松方式,缓解疲劳效果也非常不错。 

●伸懒腰。伸懒腰可以使内脏器官充分伸展,排除废气,并使全身肌肉、关节得到放松。如果再打两个哈欠,更有一种舒服、解乏的感觉。 

●深呼吸。深呼吸可以使新鲜空气在肺内进行充分交换。平静的呼吸,每次吸进的新鲜空气并没有全部进入肺泡。吸气时先要把呼吸道中的气体吸入肺泡,但是这部分气体并不新鲜;而只有深呼吸才能使肺泡与更多的新鲜空气进行交换。 

●远眺。较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眼睫状肌就会处于紧张收缩状态;而凝神远眺,可以促使睫状肌松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此外,还可以与转动眼球结合,让睫状肌得到积极的休息。 

●转动头颈。颈项是大脑神经的通道。转动头颈活动可以促使供应头部的血液顺畅流通,并使课上较长时间处于低头曲颈的状态得到调整。 

音乐带来好心情 

优美动听的音乐,不仅能陶冶情操,而且能改善生理机能,促进思维发展,使人注意力集中、想像力丰富。音乐可使人体内产生一种叫乙酰胆碱的化学物质,这对改善大脑功能,增强记忆均有裨益。 

在选择上,考生要有的放矢,寻找适合自己的音乐。 

消除疲劳的音乐:中国作品《春江花月夜》、维瓦尔大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的《春》、德彪西管弦乐组曲《大海》、亨德尔组曲《水上音乐》。 

振奋精神的音乐:中国作品《黄河大合唱》或钢琴协奏曲《黄河》、管弦乐曲《红旗颂》、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柴科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一乐章)。 

充满希望的音乐:中国作品《花好月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更加快乐的音乐:中国作品《喜洋洋》、《步步高》;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中的《潮》等。 

挤出时间补睡眠 

临近高考,睡眠不好成了很多考生突出的问题。睡不好,上课迷糊听讲,效果肯定不乐观。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王学义教授就高三考生睡眠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睡不够,抓紧补 

有的考生并不是失眠,而是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不高,这部分同学要认识到睡眠的重要,合理安排睡眠与学习的关系,提高睡眠质量。 

◆睡足。高考一个月前,考生应该保证每天7-8个小时的睡眠。晚上学习不要超过11点,因为学习挤占睡眠时间太多,大脑得不到应有的休息,就会影响反应敏感度、记忆力、思维能力,也影响人的心理情绪,得不偿失。 

◆守时。睡好的要诀就是守时。有些学生形成了晚上“开夜车”、白天睡觉的习惯,而高考安排在白天,正是这类考生最不清醒的时间。应在临考前一两周内坚持晚上10钟前睡觉,早上6点钟起床。一般情况下,有午休习惯的考生应该坚持午休,没有午休习惯的考生不要强迫自己午休,一切都要坚持习惯。 

◆睡好。好的睡眠环境可以提高睡眠质量,考生晚上睡觉时,尽量不开空调,可开电扇,房间要开窗通风;如果有蚊虫,不要喷气味大的杀虫水,可熏点艾草等驱蚊。考生睡觉后,家人不要大声喧哗,也不要频频到孩子房中“观察情况”。 

总失眠,别苦恼 

如果真的被失眠困扰,也不要太苦恼,这里有不错的应对方法。 

第一、轻视失眠。失眠后,不要有“求睡”心态,不要以为偶尔失眠,就得了失眠症;身心放松,闭目养神,同样能够起到休息的目的,睡意反而会不期而至。 

第二、睡觉不要想功课。上床之前半小时应在安静中度过,不要看书、想问题;上床后,要排除一切杂念,不要思虑复习或考试。可以想一些让人轻松舒畅的景象。 

第三、诱导睡眠。上床后熄灯,躺下仰卧,做一次舒畅的深吸气,然后徐缓地呼气,默念数字,以便将考试的焦虑和紧张思绪赶出大脑。也可以想象自己很舒服,像漂在水面上,很快就可以入睡了。有了良性的心理暗示后,情绪就会放松,入睡也就容易了。
 
来源: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