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年初国家人事部出台新规,十类人可以不参加职称英语考试,但惠及人数毕竟寥寥。这就必然导致职称英语培训中心,“生意”像往年一样火暴。记者近日深入银川某培训中心调查,发现这里的学员们对职称英语考试的不同态度令人深思——
   
  位于银川市唐徕小区的某培训中心,每年总会有一批职称英语学习者像侯鸟一样登临。
   
  ●尽管年初人事部出台新规,十类人可以不参加职称英语考试,但惠及人数毕竟寥寥。职称英语培训中心,大点儿的城市俯拾皆是。银川虽小,也有很多
   
  “人数一年比一年多。”指着培训教室里黑压压的人群,培训中心的老师这样说。记者了解到,就在这个班里,有人已经考了3年,没过。今年索性报班听课。“平时不用,自己闷头学的作用不大。”他说。
   
  报班确实有报班的好处。培训中心请本地老师授课的同时,还穿插有网课的播放。网课中,那位全国知名职称英语授课老师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蒙!”并传授了不少应对考试的技巧。有同学照此做了几套题发现,这些技巧的熟练应用确实效用明显。“真做出了60分。”她兴奋地告诉大家。
   
  打开电脑,像“全国职称英语考试最权威、参加人数最多、通过率最高的网站”的帖子,同样随处可见。可以说,是需要催生一个产业。
   
  ●对大多数人的事业来说,英语是一本通行证。如果能拿到,无论如何还是喜欢的
   
  也是需要,给了忙碌的人们以无限动力。下班时间和上课时间中间只隔半小时,每天下午,总会见到匆匆忙忙从各个方向往培训中心赶来的学习者。饭经常来不及吃,教室里就日复一日充斥着大饼咸菜的味道。在这里,大家表达同情、谅解的方式,就是为“盟友”倒上一杯热水。水是定量的,一晚三壶,天又热,倒完了,只好望壶兴叹。好在这是综合类考试的英语班,不乏贩文为生的学习者,条件的艰苦倒还催生了不少诗情。
   
  “上这个班,最美好的时光就是课间的10分钟。”银川电视台一位女士感叹。每天10分钟,听起来似乎不够长,日复一日,也足够聊透不少话题。说得最多的当然是股票和英语。股票关系着当下情绪和经济的安泰,英语透视着将来未来的前程。班里有一位学习者是公务员,本来跟英语“形同陌路”,今年自己所在的系统突然要评职称,因为职称会跟课题的申请挂钩,她决定跟班学习。“大学毕业就没摸过英语了,平时也不用,看着这些单词,个个都眼生。”她笑。“不过考过了,也是一劳永逸的事儿。”
   
  ●虽然抱着同样的目的上了这个培训班,但因为人多,对职称英语考试的态度当然不同
   
  语文教学在有的大学取消,有些学理工的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达,有时候都让人喷饭,却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一直到大学毕业以后还不停地苦啃。有必要吗?有人问。
   
  一些人还认为,现在学英语的成本太大了,作为一个专业技术人员,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都耗在学英语上面,专业反而被忽视,成本显然大于收益,结果得不偿失。“大多数岗位需要的都是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生产大众消费品,作为社会的公民,应该学以致用,社会考察人才的方式也该‘考’以致用。”他们认为。
   
  考试定在6月30日,尽管网课上的主讲老师告诉大家90%都能过,但能不能过还是未知数,何况,大家不清楚自己会站在80%的队伍里还是在20%的队伍里。对未来的茫然当然转向一时的口头之快。
  
   “我是实用主义者,我觉得一般的中国人背几百个经典句型,能应付日常交际、旅游、购物,就可以了。”宁夏某高校的一位语文老师这样说,“你看现在的大学生,如果英语过不了四六级,就不能顺利毕业,不能进一步深造,而不管今后的工作中用不用得到英语。其实毕业以后三五年,你再去问他们,大部分早把英语忘了个百分之七八十。在自己的国家生活却要学好一门自己毫不需要的语言,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就这么不自信吗?”
   
  “英语应该是一种职业,需要学英语的,像外交专业人员,出国专业记者,高尖技术人员,可以把英语学得很棒。不需要学英语的尽可以把精力放在自己的领域做出突出的成就。”一位女士豁达地说,言语里透着宽容和温和:“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挺感谢这个培训的过程,它至少提醒我们要保持一种终身学习的态度。”
   
  ●难道英语带给我们的是没有知识、没有便利,只是灾难吗?显然不是
   
  如果没记错的话,从职称外语考试发轫,随后到对全民学英语的置疑,再到有人呼吁将大学英语降格为选修课,英语似乎已经有点“声名狼藉”了。
   
  可能的问题也许是:我们学英语最后的动力是指向考试的。如果不是出于兴趣,谁会在职称英语考试结束后再拿起眼前的这本教程?而英语教学方式上的欠科学,也强化了我们的逆反心理。重单词背诵、语法详解、标准化考试,显然不是语言学习的规律。
   
  也许错不在英语,而是我们“因噎废食”了。 宁夏日报 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