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幼升小距离时间越来越近了,我们的家长现在应该把握住什么问题重点了解呢?

       元旦在即,过不了多久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了,但是在这里,小编不得不提醒一下:2012幼升小的家长们该醒了!2012年的上课铃声就要响起了,择校的家长们请注意:

  择校成功要素:

  1.下手要乘早,尽管很多人反对这条,但还是要明确告诉你,的确是要排队的,从名幼儿园到名小学都如此,如果你找过那些名幼儿园,估计园长早就告诉过你提前一年早就很多人排队等着了。假如你比较晚找还是成功了,只能说明你找的关系合适,份量够,但不会推翻需要排队的事实。最最关键是怎么排队的问题,排队不是那么简单的排的,这个自己可以体会去,假如你是一个有上百人要找你帮忙的人,而你也就只能帮几个,你会怎么挑选?反之你作为家长一方,怎么插队?根据听取无数成功人的经验总结,所谓名学校在元旦春节前必须落实具体关系上,其他的2-3月份必须落实到关系点上。

  2.找到合适的关系,如果非说自己生活中没什么人脉没什么关系这是错误的,谁没有亲戚同学同事,但问题是谁是最接近关键的人?一个上千万人口的城市,谁那么凑巧就认识最关键的人,而且要不是一般的认识,握过手,开会见过都不算。相信绝大多数人是耽误在对这个关系的定义定位上,甚至你所托的关系自己也认为自己没问题。但有一个事实,正如本贴上边所列必须找关系的小学其实一共就那么些,每个小学除了片内生源之外能够供给外片择校的其实也不过几十个空缺而已,一个班假如平均35人,根据今年许多扩招的小学的扩招2个班的规模,也不过70人。不说网下择校大军,仅是这个论坛里的人估计最终能托关系成功的比例应该也不是很高,更何况许多人占了好几个坑。但似乎看起来论坛里的人都挺厉害,一说都成功了,原因不过是那些不成功的没心情出来说自己不成功罢了。在一个扔块砖头能砸到3个官的地方,认为找官越大,听起来越牛气的人或单位帮你找学校越管用。大错,无数人栽在这上面,而且栽得很惨,吃的喝的送的碰到这种还不好要回来。

  3.孩子的能力,即使找了关系,孩子能力也是个重要环节,毕竟这些热门学校还是重视教育质量和生源质量的,不会一味放任,有了关系前提下孩子之间也存在竞争。尤其对于超常班,可以自己登记面试的学校,孩子的能力显得尤其重要,这也牵出另外一个问题,到底是否需要学前班,或者其他特殊学前训练。答案是:有帮助。尤其对于非超常的考试尤其重要。对于超常班的选拔不敢完全苟同人家的选拔观点和技术要领,但可以肯定,去拼搏超常的反而不是某些培训机构号称的通过他们培训可大部分考上超常。

  4.孩子简历的书写,很多学校,尤其超常以外的学校,也并非只是填写登记表那么简单几个项目,的确是要看孩子家长详细情况的,所以简历的书写值得推敲,确实见过有家长简历这关就没过去的,原因也是竞争,既然有得选择,当然学校会选择认为更有优势的家庭。但绝对不是去简历造假,也不能造假,而是技巧和语言表达方式。例如无业在家和职业妈妈本质上有相同点,但表达的含义绝对相反,职业妈妈可能意味家庭条件好的可以不上班了!!!!!!

  5.家长性格因素,君不见多少论坛,群里的经常宣称自己找了哪个哪个学校的最后反而不成的,原因就是当断不断,被各种择校思想,学校排名彻底搞晕。量力而行最重要,头脑清晰也重要,该破釜沉舟时候绝不犹豫,该当机立断时候绝不后悔,这些必须具备的气质,否则真别趟这浑水,干脆关机再也别看论坛,退群永离择校大师群。

  幼升小择校中的常见误区

  1、对于好小学言必称累,所以不想让孩子去:

  分析:这种说法非常非常普遍,其实普遍的原因非常简单,是因为这些学校大部分人进不去,或者能进去,但考虑距离接送,实在没法去的,人总要给自己找个安慰和借口,于是这种说法就流行起来。当然不是所有都这样,不少家长也是听了类似说法就相信了,并奉为真理。其实回忆下自己学生时代,你会发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等于是学习累的压力大的学生。从心理学来说,人的压力,累,幸福,快乐取决于比较值,如果大家都喝稀饭,你不会觉得自己穷。这种方法也用在比赛中,如果你跟着跑的快的组跑,你也跑的快,而且你也不会感觉比同一个小组的人更累。所谓好小学累对孩子来说是不存在的,孩子天天接触的同学大家都一样做作业,课外班,他不会觉得自己特殊,比较值为0。当然家长接触的,比较的就多了,家长会觉得自己累,因为家长的拿你孩子和人家普小那些孩子和家长去比。

  2、只要孩子优秀哪里都能发光

  没错,这是一个很响亮的口号,用来教育说服家长孩子一点错都没有。但前提是孩子优秀,不过优秀的概念不应该是在一个弱的群体里拔尖的概念,而是在跨越整体里拔尖才能叫优秀。你班上第一名,可能你在区里市里算差的。看看各重点中学生源数据,会无情的告诉你,重点中学孩子大部分来自好小学,数据是冷冰冰的,你不信也得信。是谁在鼓吹都要进重点吗,不是的,根本不用鼓吹,家长都追着要去,毕竟大部分人是理智的,不会为一个口号迷惑。国家希望教育资源均衡,那是职责,所以教育局不会把这些数据都拿来贴出来吧。这种不均衡有体制原因,当然要改革,但也别忘了自然界的规律。少部分人拥有大部分财富,少部分人股票赚钱大部分人股票赔钱,少部分小学占据了大部分重点中学生源,所谓的人类社会2-8现象,这是规律,你再强制扭转规律,最终自然规律还是会回到其自身的轨迹里去。国家要做的是不让2-8变成1-9甚至更多。还是要说:让孩子进入到2范围的小学吧,别在8范围里,这是理智,你做不到那是执行力问题,而不是指导思想问题。

  3、花昂贵的学费去某学校到底值不值:

  不让择校和能不能禁止择校是两码事,一个是愿望,一个是现实,自有混沌世界以来就有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规律,这就是择,既然学校有好坏区别,我住的距离有远近区别,那当然要择,一择就有竞争,一竞争就有成本。对钱的心疼程度也就是值不值只和你自身的经济条件有关,钱的数目只是各种综合因素竞争的结果表现。

  4、在一堆不分上下的学校里挑花眼:

  首先你能挑花眼,但你能不能做到又不是同一个概念,挑半天最后结果还是能进哪个小学就进哪个小学,对于经历过幼生小的家长一定有此体会。回来再说差别,假如一个是2%上市重点概率,20%上区重点概率。一个是1.5%上市重点概率,17%上区重点概率。您可以自己算算,您孩子在一个每年级几百人的学校里,最后这个概率落实到你孩子身上又有多大区别。况且这些个概率相差无几,不是每年固定不变的,可能头年概率底点的小学今年又比其他的多了点,你要区分哪个好实在是缺乏科学依据。6年之内又会怎么变化呢。为这种差别不大的学校甚至付出更多的钱和时间就更不划算了。因此择校一定要分档次的确定主攻方向,否则你所有一切都是白忙乎。

  5、寄宿一定不好

  典型的一刀切作风,无知的表现。寄宿历史自打有学校以来就有,连古代学个手艺活也要跟师傅那里吃住。北京地区恰恰是很多名小学才有寄宿。受制于家长工作,家庭成员,距离限制,有些寄宿是必然的。在同时有寄宿和走读的学校里,寄宿的孩子各方面平均要优于走读的也是普遍的。至今也没有科学证据表明寄宿教育会出什么怪胎学生来。在条件允许下,寄宿要考虑的最多的是孩子性格是否适合寄宿。

  6、挑一个好学校不如挑一个好老师

  之所以说这个,不是因为这个理论本身的错误,在某些领域甚至是接近真理,例如在文化体育领域,不拜名师还真不容易出成果。但在择小学过程不是这样,因为这个理论对大部分家长来说都不具备可操作性。首先大部分家长左右不了学校分班,安排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其次6年下来也不见得各个学校都一个班主任带到底。的确有些学校明里暗里的把学生归类分班分老师,不过可以确定在北京大部分小学还是平均分班的多。其中蕴含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假如都采取特殊分班歧视性做法,校长吃不了兜着走,一个班多少家长联合起来不是好对付的。

  既然很难做到挑选好老师,你就只能去做另外一件事,就是挑选好老师最多的学校,这种做法远比你去一个差学校但想挑一个好老师的做法更切实际和理性。

  7、名小的老师更势力

  一般说来,眼界越开阔的人心胸越宽广,名小老师见识的人和事总是比普小的多,说更势力是没有依据的。普小老师可能某天突然见到家长开个豪华车或者突然看见家长在电视上露脸,可能顿起敬意,以至对孩子也另眼相看,因为对普小老师来说这种事情平时见识的还是比较少的。因此说名小老师更势力的完全是家长的心理作怪,要不就是自卑感作怪。

  再说老师是不是都势力的问题,实际上这是中国古人说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典型现象,孩子如果受到表扬,高高兴兴回家,家长不见得意识到是受表扬了,如果孩子哭哭啼啼回家,不是瞎子聋子的家长都能看到,于是老师是否有点势力对孩子不好经常批评孩子的想法油然而生。哪怕老师平时表扬了孩子100次,只批评了一次就能产生这种想法。一个班级班干部就那么几个,不可能全都是班长,没当上班干部孩子自己估计没多大想法,家长心里可能就默默闪过一个念头,那班长孩子家长是不是和学校有关系,是不是送了礼物,这个事情注定失望家长是多数,有想法家长是多数,凡此种种,一个班里认为老师是势力的是多数。不否认老师有收受礼物的,尤其幼儿园,老师不对孩子提供紧要的例如班干部,升学,成绩等要害需求,因此老师也乐得收受家长礼物,大凡送礼这事情,如果你送了礼物要求我办违法违规事情反不敢随意收,如果你就是孝敬,我也不需要对你回报要害需求,只需要回报几个对孩子微笑,对家长客气,干嘛不收礼呢。总之老师收受礼物现象是普遍的,名小的比普小的更势力的问题是不存在的。

  8、我省点钱上个普通点的,在外边花钱上培训班也是一样的。

        这又是个误区,还是用那个事实来反驳你,名小上名中学的就是占了大多数。如果说只要上培训班就能和名小取得一样的结果,那怎么解释事实呢。问题就在于学习环境,在普小你天天吭哧培训班属于异类,同学之间如果就你不讨论炫耀电子游戏战绩你就变成异类,家长之间就你辛苦的坚持无数年陪孩子上培训班而你又能和其他家长在一起心态平和的坚持无数年你也属于异类,同学们都放学半个小时就写完作业了而你要写3个小时并且你没有抵触心理你这孩子属于异类,老师布置作业少而孩子能听从家长指挥做完超额习题这孩子也是异类,一个班里大家统考都90,80分,而就你能从来比同学拉开10分差距你这孩子绝对是异类,学校不要求的情况下以及各同课任课老师之间非要攀比着比教学大纲多出更多的内容来教孩子的老师是异类。。。。那么多异类构成了一个事实,你上个差的学校就是家长孩子再努力也只是矮个里出高个(当然个别天赋孩子或学习极其兴趣的孩子例外,我们不讨论低概率的例外案例)

  择校人物素描:

  网下择校:对网络不熟悉,也没时间上网,更不知道哪些大师,但对择校有热情,信息来自单位行业同事口口相传,尤其单位领导一把手的孩子上学的目标最有说服力,多为有经济能力有一定社会地位者,多有共建小学,而且是比较牛气的共建。追求:名小,尤其传统名小(网下信息传播慢),甚至包括一些网络上不热乎的小学。

  高级知识分子择校:多为硕士博士家庭,尤其从事科研者,部分外资企业技术类主管级别,重视孩子教育,经济能力也不错,但关系少,上网也少,不过媳妇上网溜达多,家庭里媳妇拿主意的也多,老公一般比较磨叽,能当机立断的男人少。目标,网络上的推崇小学,掏钱比较算计,但有敢掏大钱不惜投入的。对学校研究的头头是道。海淀西城东城准牛小是目标,也多有闯入牛校的。

  生意人择校:英雄不问出处,自己文凭不高,多为外地在京经商或外地经商北京置业者。反正是生意成功,经济宽裕,不怎么考虑要花多少钱,因为信息来自生意圈口口相传,做生意要摆谱,得到的信息也是都天价学校的信息,不上这些觉着没面子,老婆一般特热衷于这类事情,老公不管,反正就掏钱,管多了会让人看不起,大男人一天算计这些小事,赶紧赚钱要紧,老公肯定也不磨叽。目标学校:贵族私立,双语,部分高价公立。找关系也一般顺利,重赏必出勇夫。

  小白领择校:热衷网络,基本得到是网络信息,是构成网络择校主要群体,经济能力时能够上时够不上,身上总有房子,车子,孩子压力,老婆老公同时磨叽居多,相比老公比较爽快,但不能称之为大气,时不时大事小事胡子眉毛一起抓。目标远大,网络热捧的都要尝试。结果几分心酸,最后能去哪里去哪里。对上什么学校值不值的问题特别热衷。个别人时不时冒出来说两句,爱抱怨,甚至总觉得QQ在城里跑的快哪里都能钻,QQ不比宝马差哪里去。成事者多为潜水者,成事者还有个特点是不超过五句话能说清楚问题,能得出结论,能作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