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新近修订颁布的《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再次重申:不得按照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据了解,近几年教育主管部门已多次颁下“禁排令”,但各种或明或暗的排名却依然盛行,而且大有向小学低年级蔓延的趋势。

  日前,一位一年级的班主任因为向家长征求意见,是否要把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排名,而被“愤怒”的家长在某网站的BBS上晒了一把。这篇题为“一年级凭什么给我们的孩子排名”的文章,立刻引起了不少家长的共鸣。

  ◆小学低年级兴起“隐性排名”

  客观地说,这位被家长曝光的班主任有点“冤”,因为他只是就“排名”的想法征求家长的意见,而且也并不准备公开排名的结果,不过是通过短信的形式与家长一对一地沟通。但家长反应之强烈,肯定远远超出了这位老师的预期。其实,与这种“温和”的排名方式相比,一些学校的做法让家长更紧张。

  海淀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家长陈女士告诉记者,期中考试后,学校召开了一次家长会,一进班墙上赫然贴着全班同学的成绩单,家长们边看边议论。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还特意重复了一遍每科全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因为孩子成绩不理想,第一次公开亮相,陈女士就觉得特别没面子。“我的一个朋友,孩子也上一年级,他们倒是没把成绩单贴出来,但是老师发卷子的时候,从高分往低分念名字和成绩,我这位朋友的孩子回家说,他是全班最后一个拿到数学卷子的。或许孩子还不太懂事,但是家长听着心里酸酸的,不知道这种做法会不会给孩子贴上‘差生’的标签。”陈女士如是说。

  ◆考试排名被指厌学“真凶”

  “给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排名,不仅没必要,而且有百害而无一利。”学习治疗专家、非常教育总经理宋少卫表示,有些家长反映,刚刚入学三四个月的一年级孩子就有考试焦虑,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成绩排名给了孩子很糟糕的心理暗示,而家长正是这个不良心理暗示的“二传手”。“低年级的孩子本身对排名与否并不是特别敏感,但是考试排名会十倍、百倍地提升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经过家长的‘传导’,孩子小小年纪就被加上一个‘赛马’的桎梏,对个性发展极为不利。长此以往,抑郁、强迫、焦虑等心理障碍都会显现出来。”

  宋少卫老师告诉记者,目前全国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是12.97%,几乎所有成人的心理问题都已经在孩子身上出现,比如抑郁、强迫、焦虑、恐惧,而最普遍的还是学习疲劳症引起的厌学。仅在非常教育,就有近百名中小学生在全天候接受学习治疗和心理干预。究其原因,学校、家长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和不当的教育教养方式是最主要的原因。

  ◆学习问题不能“奖惩了之”

  “第一调查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支持取消考试排名的家长占了近6成,而保持中立或反对的则分别占了20%左右。多数家长反对取消考试排名的原因是担心孩子没有紧迫感,缺乏上进的动力。对此,宋少卫老师表示,有些看似简单的学习问题,其实诱因并不简单,并非仅靠奖或罚就能解决问题。

  “比如说,超过60%的孩子都有马虎的毛病,很多家长并不以为然,而有的家长发现,即使把孩子痛打一顿,还是无济于事。原因就在于,马虎是一个现象,它背后的原因很复杂,涉及注意力、记忆力、逻辑力和观察力,哪种能力不足都会诱发所谓的‘马虎’。很多从小接受奥数训练的孩子,一做容易题就出错,看似是马虎,其实是逻辑方式出了问题。再比如说,有的孩子不会审题、有的记忆力不好等,都事出有因,也都有药可救。关键是家长要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别再指望孩子的学习问题能够统统‘奖惩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