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网讯:为了弘扬地方文化特色,《上海乡土音乐文化》走进了小学课堂,在闵行试点区域特色教材。

         幼教网讯:为了弘扬地方文化特色,《上海乡土音乐文化》走进了小学课堂,在闵行试点区域特色教材。

  上海中小学近日已正式开学。相比其他区的学生,闵行区莘庄中学等31所中小学校的学生书包里,多出了一本区域特色教材——《上海乡土音乐文化》。闵行小锣鼓、金山号子、马桥手狮舞、崇明扁担戏……这些已不为人熟知的上海乡土音乐,走进了课堂,为孩子所认知、吟唱。该教材的编写历时5年,今年8月新鲜出炉,全书分“田野歌谣唱新声”、“吹拉弹打传乡情”等六个单元,适合小学四、五年级直至高中一、二年级的同学使用。

  “我女儿刚上大学。她看到这本教材时很惊讶,因为她不知道自己生活了这么多年的上海,居然还存在这么多闻所未闻的乡土音乐。”教材的编写者、闵行教育学院音乐教研员施红莲感叹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民众视野中原本约定俗成的上海市“十大郊县”已不复存在,特色鲜明的区域音乐文化也随之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加之流行音乐和外来音乐的冲击与持续影响,某些乡土音乐文化遗产甚至濒于消亡。

  “这些蕴含着城市发展原始基因的乡土音乐文化,以及赖以生存的民俗生态,曾经造就并传递着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文化传统。”在历时两年的素材收集过程中,施红莲越来越坚信,上海乡土音乐文化应该得到挖掘和传承。但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也有个别人“泼冷水”:“现在都时兴国际化视野,搞这么土的东西未免不合时宜。”但孩子们对乡土音乐的喜爱,给了施红莲信心。在莘庄中学的试点课上,老师教唱相关的上海民歌,孩子兴致出奇地高,相关的视频在网上还受到了热捧。

  今年新学期开始,《上海乡土音乐文化》在闵行区首批5所小学、15所初中、6所高中、3所民工子弟学校、2所国际学校使用。有些学校直接将该教材作为音乐课的补充教材,有些学校则将它作为拓展性探究型课来上。闵行教育学院院长徐国梁透露,该教材明年会在全区中小学校推广,并有望走出闵行区,进一步扩大使用范围。国际版的《上海乡土音乐文化》也已经在筹划之中,有望明年推出。

  部分上海乡土音乐

  1、闵行小锣鼓:俗称十番锣鼓、细锣鼓、次扑汤等,主要演奏特征为轻打细敲,别具一格。在闵行华漕、七宝、诸翟地区,十番锣鼓的流传已有数百年,演奏者多为民间职业鼓乐班乐手和道观道士,讲究红火热闹。

  2、金山号子:金山山阳渔民出海特有的“拔锚号子”、“摇橹号子”,音乐刚健粗犷,篇幅短小。另外,在以前的码头和建筑工地上,还能听到具有区域方言特点的搬运号子和打夯号子。

  3、马桥手狮舞:又叫手带狮舞,在上海本地俗称“调狮舞”。手狮舞糅灯彩、杂技等为一体,技艺性较强。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吸取了舞龙、狮舞表演中翻滚、跌扑的基本技巧,以及粗犷勇猛、刚柔相济的表演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