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24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沪江副总裁常智韬(人称“猫爸”)等嘉宾赴美出席“哈佛中国教育论坛2016年会”。期间,杨东平与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研究员朱颂宇做客沪江《猫爸会客厅》,畅聊中美两国教育差异。

哈佛中国教育论坛年会每年春季在哈佛大学召开,已有数百位中美知名学者及实践者受邀出席展示成果、交流观点,促进与中国教育相关的讨论。2016年年会以“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何去何从”为主题,重点关注教育改革、教育公平、教育科技等领域。

本期《猫爸会客厅》结合大会主题,围绕“美国的大学教育是怎样的”和“中国教育改革何去何从”两大话题展开。此前,哈佛大学在今年1月发出招生改革建议书《逆转潮流》,倡导“让关爱他人之心在年轻人心中普及”这一招生理念,赢得了包括常春藤盟校在内的绝大多数美国名校的支持。而中国的高考改革也在稳步推进,多地公布改革方案,打破唯分数论,最终目标是实现招考分离、多次选择。

“猫爸”常智韬接受当地媒体采访

朱颂宇从个人经历出发,认为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是在信息开放的环境下获知的另一种教育方式,在家长的期许和个人对更广阔世界的诉求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社会风潮。她同时表明,《逆转潮流》强调社会责任贡献和家庭责任贡献,值得每一位申请者认真对待。

“《逆转潮流》体现了美国人对教育的反思,它强调教育具有一种人文主义的价值内涵,实际上是美国从近十年的教育功利主义效用向人文主义价值的回归”,杨东平说,“这份报告会在世界范围内给教育潮流带来新的改变,在国内也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

活动现场,《猫爸会客厅》跨洋连线BBC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主要参与者、南京外国语学校英语教研组组长李爱云。她认为,中国已经有不少学校在探索和国际接轨的教育方式,希望培养的学生有关爱他人之心,有良好的团队组织协作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并且具备独立自主的品质。

常智韬总结说,教育既有知识文化的传承,也有推动社会和人类进步的责任。尽管中美两国在学生培养方向上有不同的视角,但已经出现了互相借鉴的趋势,美国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国高校开始加强学生的通识教育,这种良性的互动会给两国教育带来更好的发展。

《猫爸会客厅》是一档依托沪江在线直播工具CCTalk来实现的在线对话节目,每期邀请教育界专家、名师与民主教育培养出哈佛女儿的常智韬一起探讨教育话题,往期嘉宾包括人文学者鲍鹏山、Kenn Rose,“金话筒”曹可凡,心理学家张怡筠、明桥大二,“上海十大杰出青年”马菲等人。

相关媒体报道:腾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