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机篇

首先说说跨专业考研的动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①觉得原有专业不给力,希望通过考研改变这一状况。这是目前考研经管类大热的原因之一。

②因为兴趣考研。对本科专业缺乏兴趣,可能是由于高考报错了专业也可能是因为被调剂的,原因多多。

③刷学历。这部分也分有目的性和无目的性。前者可能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工作,后者也可能是随大流。因此流动性可能是向冷门专业发展。

小编认为,如果选择跨专业考研,首先要知道“为什么”。因为跨专业毕竟存在难度,而有的学子更是“三跨生”难度可想而知。因此,跨专业考研必须要明确目的,作出正确选择。尤其是第三种,往往消息闭塞,主观上认为XX专业“只需要背”、“竞争人数少”而报考,往往从一开始就失败了。

二、选择篇

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这个很困难,说起来需要准确定位自己。小编有同学考过N次研究生,选专业是因为兴趣,选学校讲求名气,本身又属于懒散型,最后今年撞大运被一个研究所收了,还算是个完美结局。所以说,选择对考研来说很重要。下面我们先说专业的选择。

专业选择上,如果你属于动机篇里的第一种,选择上一般笼统的说,文科一般会选择走经管类的居多;理工类不太了解,也有转入经管类的,也有选学校热门专业的,视情况而定。如果是第二种的话,完全取决于个人偏好。只是有一点必须说明:凭兴趣考研的人有时候只是凭一时之气,最后考过去了发现和想的不是一回事儿的最后也时有发生,所以在准备考研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这个究竟是不是我想要的。第三种人随大流的那部分我见得很多,常常是伸手党,基本对考研处于懵懂状态,给小编的感觉就是“我认识的XXX、XXX都考了,我也来吧”,积极性很差,信息一般来源于道听途说。在网络如此发达的现在,建议这类考研人先好好上各大高校的招生就业网先好好看看各校以往招生简章以及考题等等,先搜集信息。

学校选择上,切忌好高骛远。一定要根据自己本身的实力和习惯等等来报考。年年我都会看到34所中的炮灰。很多人都是复试的门都没摸到就被淘汰了。到调剂阶段真的是痛不欲生,要求一降再降。所以说,何必呢。如上一条所说,在学校选择上,一方面要选自己比较中意的学校,也要考虑自身条件(比如说学校类型,是否要跨专业等等),二者相结合,选出最优解。各大学校网站、考研网站和论坛,对院校信息查询都很有帮助。另外能找到了解情况的学长学姐或者学校导师最好,找不到也别死缠烂打,这个都没有太大影响,只要记住不要闭门造车就好了。

三、备考篇

当我们选择好学校和专业之后,备考就提到日程上来了。

先说备考时间吧。小编认为,从时间上来看,无论是否是跨专业考研,从复习到考试,最多十个月应该足够。当然,之前也不是什么都不做,一般再提前半年就该看专业书籍进行熏陶了,决定是否考该专业。

备考过程来看,公共课一般都没有区别,专业课是跨专业考研中最大的障碍。是否需要去所跨学校去备考,我觉得这个因人和学校而已。若有条件的话,能去所考学校备考是再好不过,因为在所考学校拥有着在本科学校所没有的资源,包括上课内容,考题,导师、学长学姐资源,都占有优势。当然,如果没那个条件一般也不打紧,校内复习就可以,其他的例如专业课笔记、考题等等,可以依靠所在城市同学什么的帮忙搞定。但如果想考取清北的话,有时候去学校听课还是很重要的。小编的一个同学很牛叉,就在我们自己学校备考,考北大国发,政英80+,数学150,专业课75名落孙山,很可惜。她跟我说的就是没听北大的课就是不一样,专业课考试就是觉得很无力。时间分配上看,没什么太大不同,都是开始准备数英,暑假开始准备专业课,大四一开学政治也开始看,最后齐头并进,到日子去考试。在这里说一下我经常看到有帖子问只有三(二、四。。。)个月了,开始准备考研来得及吗。在这里我说一句:你要是牛逼肯学,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四、复试调剂篇

因为是跨专业,当我们过了初试之后,如何能让导师对我们刮目相看?这里就要谈专业性问题。要跨考,很多时候不能两只眼睛只盯在考研指定的那几本书,还是应该多看多学,尽量到复试的时候别让老师觉得你太不专业了。初试第一、复试被刷的事情不是没见过,尤其是34所,或者说是名校,尤其看重这个,屡见不鲜。很多同学就是只啃那几本书就去复试了,我建议如果朝中无人的话,别那么冒险。大家考一次研都不容易。

万一不果的话,调剂也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跨专业考研调剂感觉理工科较易,文科较难。这时候信息的交流很重要。这个就要多打电话多问了,毋庸赘言。

五、结束语

当你跨越了考研的艰难险阻,来到研究生阶段,你就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三年弹指一瞬间,不论你抱着什么目的来读研,都不希望这三年浪费在这里,尤其是跨专业的童鞋。在结尾,我只想说大家可以好好考虑,不要莽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