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Minerva大学是一所为21世纪全球最聪明、最有上进心的学生所建立的综合型大学。在这所独特的大学里,没有传统的校园、教学楼、图书馆,所有课程通过线上实时互动平台进行;学生在四年大学生活中游历全球七个不同的城市,探访推特总部、跟随市议员的行程脚步。然而这样一所看似并不枯燥且趣味无穷的大学,可比哈佛还要难进……这到底是怎样一所大学呢?本期沪江专访,让我们跟随Minerva大学项目亚洲区总裁Kenn Ross,揭开Minerva的神秘面纱。

【本期人物】

嘉宾:Kenn Ross

职位:Minerva大学项目亚洲区总裁

【专访时间】

如果快递员送来一个写着“易碎”的包裹,打开来是一个精致的木盒子,你认为它会是什么?打开木盒,映入眼帘的是一个iPad mini2和一张写着你专属用户名和密码的卡片——这,就是Minerva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全球体验:四年游学七个城市

Minerva的学生在4年大学生活中将会游历旧金山、香港、孟买、布宜诺斯艾利斯、柏林、伦敦和纽约7个城市,其游学生活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线上互动课堂、半学术活动(co-curriculum)和课外活动(extra-curriculum)。

半学术活动是Minerva的特色,co-curriculum指的并不是相互学习、也不是纯粹的社团活动,而是一种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活动模式。举个例子来说:游学旧金山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在线课堂学习全球政府(global government)相关的课程,同时还可以跟随市议员的行程亲身体验真实的政府工作。在Minerva为学生的安排中,每个城市有不同的学习体验,特定的学习体验只能在某个特定的城市才能完成。

Minerva大学推行通才教育的教育理念,它有着经典的美国特色,但也适合世界上任何地方勇于自我挑战的精英学子。虽然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教育目的、优化课堂体验,但Minerva本质上不是一所线上大学,而是一种居住式(residential)的大学;与传统大学“象牙塔”般的生活不同,Minerva鼓励学生融入社会,力争成为“有影响力的世界公民”。

其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型模式,意在利用二者各自的优势,实现最好的教育效果。对于这种教育模式,Kenn Ross说:“混合型的模式是完全可以存在的,我并不认为教育的模式一定要线下或者线上,不一定要那么黑和白,利用线下的体验和线上的优质资源,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比哈佛还难:录取率仅为2.8% 

Minerva是一所美国大学,但它在世界各地都有校区,对世界各地的人空前开放。不过其筛选标准非常严格,去年2.8%的录取率比世界顶尖学府哈佛大学还要低,很多已经被常春藤大学录取、或是就读于北大清华的学生都难入Minerva的法眼。Kenn Ross也总是开玩笑说:“我自己能够进哈佛,但我未必能考入Minerva。” 

这所学校的创始背景听上去很牛:其创始人兼CEO—Ben Nelson拥有丰富的商业经验,曾任Snapfish的CEO并以3亿美元将其出售给惠普;哈佛大学前社会科学系主任、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研究中心主任Stephen Kosslyn博士出任校长;诺贝尔奖得主等亦友情加盟。

这群来自美国传统顶尖学校的创始人们认为,美国教育可以做得更好。Kenn Ross如此表达他的教育愿景:”Minerva is not easy.它不是严进宽出,而是严进非常严出。我们认为精英学府就应该做到这个样子。”

至于文凭方面,Kenn Ross这样介绍道:Minerva隶属美国加州Keck Graduate Institute,其全称是Minerva Schools at KGI. KGI是美国知名的克莱蒙学院联盟(Claremont Colleges)成员之一,故Minerva颁发的学位受世界认可。

互联网教育:教育公平和精英教育

虽然Minerva的录取标准非常严格,但对世界各地的学子皆实施公平准入原则。Kenn Ross 强调:“不管你来自哪里、家境怎样、种族如何,只要学术能力过硬、达到Minerva的要求,都有机会获得录取。”

他还说,中国学生都非常优秀。前几个星期,Minerva迎接了第一届先锋班学生,这些来自全球14个国家的30多名精英学子中,有7名是中国学生。Kenn Ross也曾笑说:“如果哈佛等常春藤学校废除对非美国人的名额限制,40%的学生都会是亚洲人。”

互联网可以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普及地域偏远、资源不均的地区,促进资源的交流和分享,让教育变得更公平。Kenn Ross也表示,“互联网教育不仅可以改善贫困山区孩子的教育,而且对城市教育质量的提升也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Kenn Ross最后总结,互联网教育最关键的两个字是“应用”。无论互联网教育的内容是什么、形式是什么,都不能为了科技而科技、为了技术而技术,仅仅追求互联网教育的“酷”、“流行”是不对的,我们应该考虑它真正能为我们做些什么,从而去实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