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漫长的等待和期盼,《晓康歌谣学汉语》第三集终于跟广大读者见面了!虽然我还没拿到此书的印刷版,有的老师已经从网上订购,捷足先登,买到了这本为对外汉语教学别开生面的辅助教材。他们给我发邮件告知这一喜讯。我也深感欣慰,倍受鼓舞。趁此机会,把本书的序和前言单独发表于此,希望能有助于读者和老师们更全面地了解这一集的内容及相关信息,从而更好地发挥这套教材的优势和特色。(周晓康)
我与晓康相识十多年了。上世纪末在墨尔本初见面时,我在澳大利亚维州教育部担任汉语顾问,关注的是汉语教学的实际;而晓康是墨尔本大学的语言学博士,正沉浸在语言理论研究的汪洋大海里。若干年后我们在上海再次见面,由于工作关系,我的兴趣转到了对外汉语的学科建设和语言学科的博士生培养,更多地专注于理论;而晓康却投身澳洲的中小学汉语教学第一线,以一套“歌谣教学法”享誉国际汉语教学界。十多年间角色的互换,使我们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也对彼此的工作性质有更深的理解。因此晓康开玩笑地对我说,将来她的新书出版,由我来写序言是最合适了。我也欣然表示同意。如今机会果真来了,《晓康歌谣》的第三、四集即将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而这也正好是我兑现诺言的时刻了。
晓康这套教材和她的教学法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这几年人们已说得很多,在汉语教学第一线的师生对此当有更切身的感受,不用我再多说。我还是更想从理论上谈谈晓康这一探索的意义和价值。
世界汉语教学这些年发展很快。但在大好的形势下仍存在着一些令人焦虑的问题,主要是:相对于中国的国家地位,学习汉语的人数仍然不能算多,不要说跟英语比,与一些较小的语种比起来也令人惭愧;“汉语难”的心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而且连我们自己国家培养的一些教师也在为此推波助澜,客观上加大了学习者的畏难情绪;对外汉语教学始终没有找到适合汉语的教学方法和理论,几十年来,我们采用的仍然是从西方引进然后又输出的建立在西方拼音文字语言基础上的教学法;语言与文化的结合也找不到生动活泼的途径;汉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基本没有得到体现,传统的汉语教学方法、包括一千多年来行之有效的教外国人学中文的方法没有得到重视,更不要说研究和继承;汉字和汉语书面语(我更乐于称之为“中文”)的教学也没有在对外汉语教学界得到普遍重视和研究;等等。在这些现象的背后,实际上涉及不少语言和语言教学的理论问题,诸如:究竟什么是语言?文字、特别是汉字是不是语言?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如何?是不是口语学好了,书面语就自然学好了?世界各语言之间,究竟是共性重要还是个性重要?对于汉语研究和汉语教学来说,更应该强调的是不断从西方的理论中吸取营养,还是努力发掘汉语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中国古代传统的语文研究和教学方法有没有可取之处?应该如何解决在学西方之长的同时继承和发展的中国自身的传统?语言教学法是不是具有普适性,某种语言教学法一旦从某种语言中产生,就天然地一定适用于其他语言?对外汉语教学、“对内”汉语教学、英语作为母语的教学、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这四种“教学”,对于母语为英语的、或者母语为汉语的人来说是不是一回事?我想,以上这些实际和理论问题,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认真思考,或者都愿意认真思考的。而我相信,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必然能使我们的汉语研究和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这些年来,我对于这些问题没少思考,也写过一些书和论文,但由于我本人已经不在教学第一线,有些想法也没有机会付诸实践。因此,当我知道晓康的“歌谣教学法”并亲眼看了她的实践之后,不禁感到由衷的高兴。我不敢说晓康是在思考了我在上面提到的所有问题之后才发明出这个教学法的,我也不敢说她的教学法和她编的这一系列教材已经对上面提到的问题都给出了答案。但是,她的探索、创造和发明使我坚信,这是一个对语言理论问题有过认真思索的实践家,也是个不可多得的研究型教学家。我们从她的实践中已可看出她对这些理论问题的思索,而她又如此不露痕迹地编进了为外国儿童用的看似简易的教材里。如此深入浅出、生动活泼而又引人入胜,简直是一门艺术!在她的教材里,我们看到了对汉语独特性的重视,看到了古为今用的智慧,看到了对西方文化的巧妙吸收,看到了对儿童心理的关注,看到了通过语言传播文化的努力,看到了寓教于乐的匠心,甚至看到了她对生活、对语言、对文化的热爱,对教学工作的强烈的责任性和全身心投入。真是令人感慨系之。
晓康的书已经编到了第三册、第四册,从内容来看,已经比前两册深了不少,字词的难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说到底,这几本教材还属于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启蒙教育。因此,我在上面提到的问题中有些在这里还无法看到。但是启蒙阶段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所谓的教学法也最主要地体现在初级阶段的教育里。如果从初级阶段的教育引而伸之,对中高级教育也会有很多好的启示。我想,晓康的这种探索精神和实践精神,对于从事后续阶段的汉语和中国文化教育的实践也是有启示意义的。我真诚地希望在从事各个阶段汉语教学的教师和研究者们都能从晓康对初级阶段教学的探索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价值。
是为序。
2013年春节
于上海
(潘文国,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对外汉语学院常务副院长,对外汉语学院创系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