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写东西,突然让我写写考研心得,却无从下笔。当初备考时的万般艰难,现在看来,都是过眼云烟。坚持下来就会柳暗花明。375分,我们专业招50人,我排名14,不算高,但这差不多一年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所以还算满意。下面我跟学弟学妹们分享下备考经验。

  首先是备考前的准备,比如确定专业、学校等,越早越好。我专业确定得比较早,大概是大三上学期,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和我现在的汉语言文学(涉外高级文秘)相比,也算半跨吧。如果你打算跨专业,更要早准备,不然到后面会身心疲惫的。我当时准备考中国人民大学的这个专业,而且那时课也比较多,平时断断续续的做《中国文化要略》的笔记。现在想来,做笔记一定得高效,不要单纯的抄书,不然都是在浪费时间。在研究生预报名之前,都是以人大的标准要求自己的。人大2012年复试线是355,英语政治都得60分。后来我爸说考人大变数大,没办法保证政治英语就一定能考到60,再加上我有个学姐12年报考人大,总分360多,因为英语考59分,没进复试。在预报名前几天纠结了好几天,最终确定了广外。广外虽不是211也不是985,她就是广外。所以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哈哈,一开始,你可以给自己定一个较高的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要对自己有信心,要相信,勤能补拙,天道酬勤。

  说说我的专业课吧,专一是汉语基础,专二是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专一主要是现代汉语,这门课,我的本科专业是有的,大一学过,不过当时没好好学,听课都觉得好难,什么擦音,塞擦音,复句划分,层次分析,完全听不懂,期末考考的也很基础,都死记硬背,考完全还给老师了,备考时基本是从零开始学的,连主谓宾定状补都分不清。于是我大三下学期时去跟班听课的,跟大一的娃娃一起听课的。如果你觉得某门专业很差可以去蹭课听,效果真的很好。当然主要还得看自己啦,那本现代汉语书,我都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因为要看的内容多,知识容易遗忘,所以得反复看,你以为自己掌握了,再看一遍说不定会有新的领悟。现代汉语这两本书一定得理解,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还有,书一定得看得细,比如黑体字,标注也得看。这都是我的学姐给我的经验之谈,很受用的。总的来说,汉语基础相对比较死。踏踏实实看书就ok啦!所以专一大家考得都比较好。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就很灵活了,考的是你的知识面。当时放弃人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人大的汉语国际基础考的特别活,就是考人的综合素质,像我这样知识面很窄的,一定没什么优势。人大的汉语国际基础和广外的汉语国际基础的参考书目都不一样的。之前买的人大的参考书中只有《中国文化要略》是一样的,其他的书都不一样。而且人大只有选择填空判断,广外有50分问答题。《西方文学概论》这本书虽说只考第三章,但事实证明,考得超纲了,第三章一个也没考到,如果时间宽裕,把前面几章看看。最难的就是《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很碎,很枯燥,很难理解,很难背,各种教学论特别容易混,当我把所有可能考到的问答题都背下来时,却在考试时有种惊喜的想一头撞死在监考老师面前,三个简答题只有一个偏误分析的原因是背到的,剩下的全是凭自己零星的记忆吹牛的。这本书的比重跟《中国文化要略》差不多,甚至比它重要,要提早看,不要像我一样,10月份才开始准备《引论》。所以,专二准备起来有点难度,不仅考你对书本的掌握程度,还考你的心理素质。填空选择判断题里好多是书本之外的,不会,所以考完我觉得完蛋了。我估分差不多90来分,后来考了112,真的好开心啊。嘿嘿。关于专业,最好找来各个高校历年的真题集,我做了30来份吧。广外没有真题,但是能从别的学校的真题里积累知识和做题技巧。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几个研友,感谢缘分让我们的相遇,感谢你们一路的鼓励和陪伴。感谢我们都为自己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所以,学弟学妹们,找对研友真的很重要。

  辅导员让我们写300字的考研心得,我一不小心就讲了这么多,嘿嘿,都是一己之见,希望对2014年考研的学弟学妹们有用。最后学姐想说的是:心态真的很重要,不管道路多么艰难,一旦决定了考研,就要脚踏实地地走下去。坚持下去一定不会有太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