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六级考试一直备受诟病,不少人呼吁取消四六级考试。对此,四六级考试委员会近日发出公告,对四六级考试题型进行改革,以便于更好滴适应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对于改革后的四六级,不少人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今年3月1日,2012年12月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发布。几乎是同时,上海市教委发出通知,要求该市部分高校从今年秋季起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这被很多人解读为四、六级淡出大学生英语考核体系的信号。

而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针对“是否取消四、六级考试”给予正面回应,称:“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暂时不会取消!”。

关于取消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呼声可以说由来已久,而且这样的呼声并非只是那些被考试难倒的考生在发出,更多的则是社会上一些有识之士,甚至包括在清华大学教授了30多年英语、编过几本字典的孙复初教授,以及上海大学的叶志明副校长这样的一线教育工作者。

说实话,我一直不清楚四六级考试的真正目的在哪里,一般来说,应该理解为考察一个人的外语能力,那么考察的结果又如何呢?按照清华大学孙复初教授的说法,过了六级,不等于掌握了真本领;写的英文论文,外国人看不懂;学了一些日常口语,但老外来的电话不敢接,根本张不开口。这样在的能力又有什么意义呢?而孙教授所说的这些,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比比皆是。这就充分证明了,四六级考试考察的其实只是学生的应试能力。

接下来的问题是,语言能力应该如何评价?或者说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言能力?或者说我们如何看待外语。在我看来,外语就是一个工具,对于绝大多数并不从事这方面专业研究和教学的人来说,这个工具就算有用,也仅限于一般的使用。就好像我们生活中有时必须要用到钳子、钣手这些工具,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一定要清楚它们运用的是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动力臂长、阻力臂短,所以才省力;也不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一定要严格用右手握在手柄后端三分之一处。现实中没有人这样去使用钳子、钣手,同样是工具,为什么我们要像应试一样去学习和使用外语呢?

早在四、六级考试遭遇舆论质疑时,教育部门就曾公开否认曾要求英语等级考试与学生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挂钩;四、六级考试也进行了改革,不设及格线,不颁发合格证书,只给学生成绩,可这并没有让四、六级淡出大学英语教育和评价体系。

如果要让高校改革英语教学,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门的作为应该在另外两方面。首先,推进高等教育管理改革,实现政教分开,管办分离,转变政府管理学校的模式,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把办学权交给学校,把评价权交给社会专业机构和受教育者。

英语四六级的考试,几乎浸满了学生们的大学生涯,虽然在2005年,教育部明令取消了四级成绩与学位挂钩制,但学生们依然在考级的道路上奋斗着。大学生之所以不敢不考四六级,多数是因为招聘单位的硬性要求,而且公务员考核、研究生入学也会把四六级成绩当作一个标准。

就考试而言,四六级考试发展到现在,几乎已经是标准化考试的极致了,可问题在于工业模式的标准化,恰恰不适合用来考察多样性的语言能力,标准化也最不适合语言教学。语言教学本身注重的应该是理解和想像,同标准化的思维有着天然地冲突,从根本上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当然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而为了应对这样的考试,各种收费培训和辅导教材铺天盖地,形成了一个利益链条,确实让不少人发了财,却让更多的人为了这种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考试浪费了人才、物力,无谓地增加了太多社会成本。

特别是这样的考试经常会成为一只可怕的拦路虎,挡住了很多人才的前进道路,在一些地方,学校、单位都视四六级考试为金科玉律,也不管学的专业是什么、今后是不是真的用得上外语。所以,当初外语零分、专业高分被录取的前清华大学美术教授陈丹青,面对自己首批5名博士生全部倒在外语考试的考场上,他终于无法接受,因为不仅仅他不明白,我也不明白画画为什么一定要考外语。

此次听到四六级考试改革消息,我也感到一丝欣慰,真心地希望我们的考试体制能够跟上时代,尽早做出有利于培养人才的调整。

声明:沪江网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发现本网站发布的信息包含有侵犯其著作权的链接内容时,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做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