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药科大学。学校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教职工1226名。

    学校目前已发展成为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教育的高等药学学府。设有药学院、制药工程学院、中药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基础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国际药学合作研究中心以及测试中心、计算机中心、现代教育中心、中药资源中心等。

    学校是国家批准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和招收港、澳、台地区学员及外国留学生、国内高中保送生的院校。有药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本科教育中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招收本、硕、博连读八年制学生)、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招收本、硕连读六年制学生)。药剂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药学、中药学为省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学概论和分析化学6门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剂学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药学专业为首批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

    学校荟萃了众多的专家学者。有教授83名,副教授167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3名,省级以上各种人才培养工程遴选命名73人次,省级教学名师3人。建校七十七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近3万名高级药学、制药人才,他们遍布祖国各地,其中有很多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教授、企业家和优秀领导者。

    学校学术氛围浓厚,科研工作深入扎实。在药物新剂型设计与评价、创新药物的合成与筛癣中药与天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标准、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药理与毒理学、药物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均居国内领先水平。学校是国家中成药工程技术中心、沈阳国家新药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的重要组成单位,教育部创新药物研究与设计重点实验室1个,有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的中药三级实验室,14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近5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30余项,获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93项,申请发明专利264项,获得专利证书33项,获得新药证书71个,发表学术论文60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145部,仅2007年发表论文1451篇,SCI收录论文307篇。学校主办的《沈阳药科大学学报》和《中国药物化学杂志》现已成为国家药学类核心期刊。《亚洲社会药学》等三种国际学术期刊于2005年创刊。

    学校仪器设备先进,图书馆藏丰富。拥有可供教学科研使用的核磁共振波谱仪、气-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现代高精设备;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现有藏书67万余册(件),国内外重要期刊2300余种。目前已建立了数字图书馆,通过Internet,使师生很快了解国内外最新科技信息。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国内一些知名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实现资源共享;与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校际交流与科研协作关系。

    学校坚持"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立足辽宁、面向全国,建设药学教育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招生说明

    一、我校2009年,包括提前攻博生在内拟招收博士生108名,实际招生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数据为准,录取时再做适当调整。

    二、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3.所有专业不收色盲、色弱、化学试剂过敏、嗅觉功能障碍及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

    4.日语考生英语必须通过国家四级(英语四级分数≥425分);

    5.报考国家计划内博士生的年龄不超过45周岁,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考生年龄不限;

    6.有两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7.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①获得学士学位六年以上,并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②公开发表过相当于硕士学位水平的学术论文两篇;③除参加统一规定的本学科考试外,还需加试自然辩证法和色谱分析(药事管理专业加试自然辩证法和药事管理学)。

    三、报名手续

    符合报考条件的报考人员需按我校要求办理报名手续,在规定时间内向我处送交下列材料
    (具体报名通知及相关表格下载具体见我处网站通知):

    1、本人身份证复印件;

    2、填写好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

    3、专家推荐书两份(即两位专家的专家推荐书各一份);

    4、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须加盖学校公章),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和评议书(应届生不用提供论文材料);

    5、硕士学位证书、毕业证书复印件(应届生提供在学证明书);

    6、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合格的证明;

    7、政治审查表;

    8、日语考生须提交英语四级证书复印件;

    9、同等学力考生应附加学士学位证、职称证复印件及相关的学术论文复印件;

    我校对报考人员送交的上述材料进行审查后,对符合条件的考生核发准考证。

    四、报名时间:2008年12月22日-2009年1月12日。外地考生可函报或网上下载材料,报名时交齐相关报名材料。

    五、考试时间:2009年3月中旬,具体考试时间报名时另行通知。

    六、有关招生考试具体事项,我处会及时在网上公布(沈阳药科大学研究生处网址:)。

    七、★为自主备案二级学科。

    八、*为兼职导师。

    单位代码:10163地址: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103号邮政编码:110016
    联系部门:研究生处招生办电话:024-23986089联系人:侯晶、吴海霞

学科、专业名称及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人数

考  试  科  目

备  注

100701 药物化学
1.新型抗癌、抗炎药的研究
2.小分子药物合理设计与合成
3.天然产物结构修饰及抗癌药物研究
4.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5.抗菌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及心血管类药物的研究
6.活性天然产物的分离、结构测定与结构修饰
7.天然产物半合成及复杂药物合成
8.金属有机反应与手性药物的不对称合成,选择性视黄酸受体激动剂的合成与活性研究
9.抗炎镇痛药物研究
10.抗真菌药物研究
11.新药设计与合成
12.多肽类药物开发
13.天然产物全合成及结构改造
14.药物不对称合成研究
15.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
16.天然产物全合成
17.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18.天然产物全合成及结构修饰研究
19.化学生物学—化学小分子对蛋白激酶及磷酸酯酶酶活性调节的构效关系研究
20.抗肿瘤及抗真菌药物研究

 

董金华
程卯生
赵临襄
胡春
宫平

许永男

孙铁民
许佑君

 

宋宏锐
郭春
*李松
*刘克良
*李绍顺
*陈新兹
*郭宗儒
*黄乃正
*蒋华良
*马大为
*蒋宇扬

*张万年

14

①1001英语、1003日语选一
②2001有机化学、2002分析化学、2003物理化学、2004生物化学、2005生理学、2006药用植物学、2007经济学选一
③3001天然药物化学、3002药物化学、3003药剂学、3004药理学、3005药物分析学、3006生药学、3007微生物学、3008管理学、3009分子生物学选一

①在征得所报导师同意的前提下选择考试科目;
②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学不能同时选择;

100702 药剂学
1.药物新剂型的研究      
2.生物药剂学与药物新剂型
3.药物传递系统与生物药剂学
4.缓控释制剂与中药新剂型
5.蛋白核酸类药物给药系统与
微粒分散药物制剂
6.新剂型载药系统释药机理研究
7.药物经皮吸收传递系统和中药制剂现代化的研究
8.药物递送系统
9.肿瘤靶向制剂和药物动力学研究
10.缓释控释给药系统
11.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药学研究
12.新型药物载体给药系统
13.药物控制释放系统和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14.药物新剂型研究
15.药物剂型及传递系统研究

 

潘卫三
何仲贵
程刚
唐星
王思玲

李三鸣
方亮

邓意辉
*郭涛
*郑梁元
*张荣庆
*张强
*顾忠伟

*王晓波
*万建胜

 18

 

 

 

 

 

 

 

 

 

 同上

 同上

100703 生药学
1.天然药物活性成分、质量控
制及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
2.中药资源开发及创新药物研究
3.中药质量标准化研究及中药新药研究

 

殷军

李玉山
刘晓秋

4

同上

同上

100704 药物分析学
1.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2.色谱相关技术及其在药物分
析中的应用
3.药物质量控制和动力学研究
4.中药质量标准和药代动力学
研究
5.色谱和电泳新技术在药物分析中应用的研究、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
6.药物分析质量标准及体内药物分析
7.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
8.代谢组学技术平台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9.生物活性成分及其转化
10.天然药物与中药药剂学研究
11.中药抗自由基活性成分研究
12.环境中癌症超微量生物分子的监测方法与技术研究

10070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1.药用天然产物的生物转化与
生物合成
2.药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3.微生物药物基因工程
4.肿瘤转移机制的研究,细胞
合成各种糖链的研究
5.微生物次级代谢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抗突变物质作用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6.生物芯片技术和生物传感器在药学中的应用
7.药靶的分子机制及应用
8.分子药理学与分子生物学
9.微生物代谢调控及酶的结构功能关系与反应机理研究

 

毕开顺
李发美

郭兴杰
陈晓辉

邸欣

赵春杰
*刘昌孝
*李发美
*许国旺
*果德安
*罗国安
*翁新楚
*邵刚

 

游松

张景海
夏焕章
山形达也

*周仁清

*杨梦苏

*金奇
*徐安龙
*赵国屏

13

 

 

 

 

 

 

 

 

 

6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