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校共拟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约600名(含硕博连读生、提前攻博生和公开招考生)。

  一、公开招考的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已获得硕士学位(含专业硕士学位)的人员(凡在国外获得学位的考生,须持有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证明);

  3.应届硕士毕业生(指毕业后可以获得硕士学历和学位证书者)最迟须在入学报到前获得硕士学位;

  4.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①所报考的学科或导师同意招收同等学力考生(详见2009博士生招生目录“备注”栏);

  ②获得学士学位后在所报考专业、学科或相近领域连续工作满六年(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

  ③在所报考专业取得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结业证明(必须由授课单位研究生培养部门提供);

  ④获得部、省级科技成果三等奖以上(排名在前两名);或在全国核心刊物上发表过内容与报考学科相关的论文二篇以上(文科专业四篇)且为第一作者。

  5.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必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民教处同意,并及时将加盖公章的《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资格确认表》寄送至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6.现役军人考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7.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8.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报考委托培养的考生年龄不限;

  9.有两名与所报考学科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10.东南大学在职人员报考,须按校人字[2008]23号文件“关于专任教师在职攻读博(硕)士学位补充规定的通知”执行。

  二、报名

  1.报名日期

  2008年9月1日-2008年10月15

  2.报名手续

  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具体详见“东南大学2009年博士生招生网上报名须知”。

  3.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职考生应事先征得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和录取问题所引起的一切纠纷,与招生单位无关。

  4.考生必须准确填写报考类别,一经确认,不得随意更改。

  ① 委培——人事关系不离开工作单位、毕业后仍回原单位的在职人员(不调人事档案;不参加培养基金的评定;按要求交纳培养费12000/年;须与我校签订在职博士生培养协议。)

  ② 普通——除委培以外的其他人员(须调人事档案;毕业后“双向选择”就业;参加培养基金的评定。)

  5.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名的考生,报名材料须经报考导师审查并签署意见,送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审核批准后,方可上网报名。需提供的审核材料如下:

  ① 本人书面申请和简历;

  ②由授课单位研究生培养部门出具的硕士研究生课程结业证明及成绩 单的原件与复印件;

  ③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清单及主要学术论文、科研成果获奖证书或鉴定证书的原件与复印件。

  ④两名与所报考学科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书。

  6.考生报考前须与报考导师取得联系,导师的联系方式详见()或咨询相关院系。

  7.资格审查在初试前领取准考证时进行,具体详见“东南大学2009年博士生招生网上报名须知”。

  三、考试

  1.初试时间:20081122日—23

  2.地点:东南大学(具体地点将在考前公布)。

  3.初试科目:

   外国语(题型包括词汇结构、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英译汉、汉译英、写作)

   业务课两门(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由考生网报时选定,科目代码和名称以网报信息为准,一经确认不得修改。)

  初试成绩将于12月上旬在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的主页中公布,考生可按准考证号和密码查询。

  4.复试时间:原则上安排在初试成绩和复试分数线公布以后进行,大约在12月中旬。复试资格及复试安排届时可上网查询。

  复试主要考察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学科前沿知识及最新研究动态掌握情况、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的潜能和综合素质;复试内容包括外语听力与口语、科研能力及综合素质,具体形式由报考院(系、所)决定。

  同等学力考生必须在复试前加试2门所报考专业的硕士生学位课程和1门政治理论课程;加试合格后方可参加复试,加试科目及加试具体安排请咨询报考院系。

 

  5.体检统一安排在复试期间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